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短期):国际天文年.doc_第1页
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短期):国际天文年.doc_第2页
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短期):国际天文年.doc_第3页
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短期):国际天文年.doc_第4页
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短期):国际天文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国际天文年审核:卢立臻热点资料类型:短期热点(特约稿件)热点资料作者: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 胡佳伟一时事热点材料2009年7月22日,我国境内发生本世纪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全食带先后经过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北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安徽、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地。我国境内能够观测到的全食时间最长达到分秒,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第二十七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9年8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正式开幕,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天文学者出席本届大会。这是首次在巴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为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周年,2007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的决议,希望通过开展全球性的天文学活动,激发个人的探索发现精神,帮助人类重新认识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今年,国际天文年的活动主题是 “探索我们的宇宙”。二历史考点分析(一)大纲版1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2)两汉时期: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3)隋唐时期: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4)宋元时期: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5)明清时期:明朝晚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随后,另外一些来华传教士和利玛窦一起,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等著作介绍到中国。清顺治、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康熙帝重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2中国近现代的天文历法(1)近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年代干支纪年:如1861年辛酉年(辛酉政变),1894年甲午年(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戊戌年(戊戌变法),1901年辛丑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年(辛亥革命)。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关知识表格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钟点230101030305050707090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852186318641875187618871888188918901891189218931894189518961897189818991900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2)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纪年与历法变化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公元A年1911民国B年;民国X年+1911公年Y年。1915年底,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准备元旦登极,年号“洪宪”,1916年为“洪宪元年”。3世界近代史上的天文历法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是天文学革命。古罗马托勒密的“地心说”是中世纪天文学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天主教会的支持。波兰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德意志开普勒的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意大利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证实了“日心说”正确性,他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天上的哥伦布”)。意大利布鲁诺发展了“日心说”,提出了时空无限、宇宙无固定中心的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它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根据牛顿理论的预测,最终发现了海王星。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二)新课标版1中国古代天文记录、天文仪器与历法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中国不仅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后人根据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记录,编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座标数据。中国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简仪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而制成的。我国自古农业发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成果丰硕。夏朝时制订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规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授时历1281年颁布推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2中国近代史上的历法(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4)戊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故这一年的资产阶级改革被称为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破坏改革的行动叫戊戌政变。3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天文历法(1)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许多用肉眼看不见的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正确性。1632年,伽利略因在一本书中宣传“日心说”,遭到罗马教会的迫害。他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这本书也遭到教会的查禁。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3月,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被称为“二月革命”。这次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1月6日晚,起义开始。列宁来到起义司令部,亲自领导起义。到11月7日(即俄历十月二十五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三原创试题演练01国务院通过的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为了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2008年开始国家将更多的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 B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02东汉时期,一书中有如下描述:“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虚。”它反映的信息是 DA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B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C墨经中记载的光学理论 D对月食的最早的科学解释03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写道:“至今上即位而巴(郡)落下闳运算转历”。文中的“今上”和“历”是指 CA汉高祖、授时历 B汉文帝、大衍历C汉武帝、太初历 D汉光武帝、十二气历04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成就是 BA甘石星经的编著B太衍历的制定C太初历的制定D授时历的制定05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飞天。回眸历史,中国古代曾制造出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天文仪器,其中郭守敬发明了 DA. 水运浑象仪 B. 地动仪 C. 黄道游仪 D. 简仪06“清明前,种花棉,清明后,种毛豆”、“清明毛峰,谷雨茶”,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C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这是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A B C D07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的报道记述了某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 红灯照!向车站前进。”这一年是 C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08已知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则2010年是 CA农历丁亥年,民国98年 B农历戊子年,民国98年 C农历庚寅年,民国99年 D农历辛卯年,民国99年09右图著作的作者在该书中指出:“静居在宇宙中心处的是太阳。在这个最美丽的殿堂里,它能同时照耀一切。”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是 CA肯定了人的伟大力量 B彻底打破了宗教对人的束缚C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D标志着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10沃尔夫在1935年写道:“(它)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他所指的著作是 AA.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C. 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 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墨子、孟子等都曾探究过“天”的道理。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1)我国战国时期,人们就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对“天”的认识;在欧洲,1417世纪,人们也开始对传统的“天”的观点进行猛烈的抨击。请以史实加以说明并概括指出上述两种情况出现的共同原因。(10分) 材料二 六百多年前,万户绑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椅背上47枚捆扎在一起的火箭点燃,这位粉身碎骨者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万户”。(2)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辉煌。举出春秋时期到东汉末年,我国天文学领域领先世界的成就四项。(8分)材料三 (3)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和美国人先后进入太空,而中国却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简述中国“滞后”的原因。(6分) 材料四 2007年,日本的“月神号”和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08年美国“月球探测轨道器”和印度“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计划发射;2010年美国的月球软着陆器、2012年中国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在发射计划之中。(4)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要点:(1)史实: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分)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