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灸疗临床应用 艾灸的起源藏寒生满病 其治宜灸 黄帝内经 艾灸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 当人类知道了用火之后 在以火取暖 烧烤食物时 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 当身体某一部位产生疼痛时 以烧灼之法来治疗疼痛 特别是因寒冷而致的疾病也得到缓解 并不断积累了经验 萌生了灸法 灸法的最早记载见于 左传 鲁成公十年 公元前581年 晋候有疾 医缓至曰 疾不可为也 在膏之上 肓之下 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五十二病方 脉法 以上出土的4种帛书的成书年代可上溯至春秋时期甚至更早 说明春秋战国之际已萌生了灸法 艾灸治病的原理艾叶苦 微温 无毒 主灸百病 名医别录 艾灸产生于远古时代 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 从原始人发明火就出现了灸法的使用 在人类文明进程及医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 其味芳香 善通十二经脉 具有理气血 逐寒湿 温经 止血 安胎的作用 本草纲目 艾叶 生则微苦太辛 熟则微辛太苦 生温熟热 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 可以回垂绝元阳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 起沉苛之人为康泰 其功亦大矣 本草正 也认为 艾叶 能通十二经脉 而尤为肝脾肾之药 善于温中 逐冷 除湿 行血中之气 气中 艾灸治病的原理七年之病 当求三年之 孟子 之滞 或生用捣汁 或熟用煎汤 或用灸百病 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 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 表里生熟 俱有所宜 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 使局部皮肤充血 毛细血管扩张 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 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 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 促进炎症 粘连 渗出物 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发挥镇静 镇痛作用 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灸的作用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一 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 气行则血行 气止则血止 血气在经脉中流行 完全是由于 气 的推送 各种原因 如 寒则气收 热则气疾 等 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 变生百病 朱丹溪说 血见热则行 见寒则凝 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 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 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 可以温经散寒 加强机体气血运行 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 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 腹泻等疾病 效果甚为显著 艾灸的作用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二 通经活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 经络通畅 则利于气血运行 营养物质之输布 寒湿等病邪 侵犯人体后 往往会闭阻经络 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 温暖肌肤经脉 活血通络 以治疗寒凝血滞 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艾灸的作用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三 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 得其所则人寿 失其所则人夭 故阳病则阴盛 阴盛则为寒 为厥 或元气虚陷 脉微欲脱 当此之时 正如 素问 厥论 所云 阳气衰于下 则为寒厥 凡大病危疾 阳气衰微 阴阳离决等症 用大炷重灸 能祛除阴寒 回阳救脱 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 神阙等穴 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 再加上火本属阳 两阳相得 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 回阳救逆 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四 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 气虚下陷 出现脱肛 阴挺 久泄久痢 崩漏 滑胎等 灵枢 经脉 篇云 陷下则灸之 故气虚下陷 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李东垣还认为 陷下者 皮毛不任风寒 天地间无他 唯阴阳二者而已 阳在外在上 阴在内在下 今言下陷者 阳气陷入阴气之中 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 脉证俱见在外者 则灸之 因此 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 升阳举陷 安胎固经等作用 对卫阳不固 腠理疏松者 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艾灸的作用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五 局部刺激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 使局部皮肤充血 毛细血管扩张 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 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 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 促进炎症 粘连 渗出物 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发挥镇静 镇痛作用 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灸的作用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六 扶正祛邪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人的抵抗力强 卫外能力强 疾病则不易产生 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 如大椎 足三里 气海 关元等 可以培扶人的正气 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 西医证实 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 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 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 高者可以使之降低 并且在病理状态下 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艾灸的作用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七 防病保健我国古代医家提出了 防病于未然 治未病 的学术思想 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 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现代科学证实 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提高其免疫效应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艾灸分类一 艾炷灸 直接灸 1 无瘢痕灸 又称非化脓灸 临床上多用中 小艾炷 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 以增加粘附性 然后将艾炷放上 从上端点燃 当燃剩2 5左右 患者感到烫时 用镊子将艾炷挟去 换炷再灸 一般灸3 7壮 以局部皮肤充血 红晕为度 因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 不留瘢痕 故名 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 如哮喘 眩晕 慢性腹泻 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艾灸分类 2 瘢痕灸 又称化脓灸 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大蒜汁 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 然后放置艾炷 从上端点燃 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灼痛感 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 应用此法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 除去灰烬 方可换炷 按前法再灸 可灸7 9壮 灸毕 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消炎药膏 大约1周可化脓形成灸疮 灸疮5 6周愈合 留有瘢痕 故称瘢痕灸 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 慢性胃肠病 瘰疬等 但由于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 故灸前必须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 艾灸分类 间接灸 1 隔姜灸 MoxibustiononGinger 用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 3cm 厚约0 2 0 3cm薄片 中间以针穿刺数孔 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 然后点燃施灸 当艾炷燃尽后 可易炷再灸 一般5 10壮 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在施灸过程中 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 可将姜片向上提起 或缓慢移动姜片 此法应用很广 多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 腹痛 泄泻 风寒湿痹和外感表证等 艾灸分类 2 隔蒜灸 MoxibustiononGarlic 用鲜大蒜头切成0 2 0 3cm的薄片 中间以针穿刺数孔 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然后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 易炷再灸 一般灸5 7壮 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 灸后容易起泡 若不使起泡 可将蒜片向上提起 或缓慢移动蒜片 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 肺结核 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 此外 尚有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铺敷蒜泥一层的铺灸法 长蛇灸 民间用于治疗虚劳 顽痹等证 艾灸分类 3 隔盐灸 MoxibustiononSalt 因本法只用于脐部 又称神阙灸 用纯净干燥的精制食盐填敷于脐部 使其与脐平 上置艾炷施灸 如患者稍感灼痛 即更换艾炷 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 一般灸5 9壮 此法有回阳 救逆 固脱之功 但需连续施灸 不拘壮数 以待脉起 肢温 证候改善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 吐泻 痢疾 小便不利 中风脱证等 艾灸分类 4 隔附子饼灸 MoxibustiononAconiteCake 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 药饼的制法 是将附子研成细末 以黄酒调和 制成直径约3cm 厚约0 8cm的附子饼 中间以针穿刺数孔 上置艾炷 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 点燃施灸 由于附子辛温大热 有温肾补阳的作用 故多于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 早泄 遗精 宫寒不孕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 艾灸分类二 艾条灸 悬起灸 1 温和灸 MildMoxibustion 将艾卷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 约距离皮肤2 3cm处进行熏烤 见图6 28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穴灸10 15min 至皮肤红晕为度 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退或小儿等 医者可将食 中两指 置于施灸部位两侧 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 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 防止烫伤 艾灸分类 2 雀啄灸 Bird peckingMoxibustion 施灸时 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 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 一上一下施灸 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 3 回旋灸 CirclingMoxibustion 施灸时 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不固定 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艾灸分类 实按灸 施灸时 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 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 乘热按在施术部位上 使热力透达深部 若艾火熄灭 或者以布6 7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 若火熄灭 再点再熨 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适用于风寒湿痹 痿证和虚寒证 艾灸分类三 温针灸 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 又须施灸的疾病 在针刺得气后 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 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 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 直待燃尽 除去灰烬 每穴每次可施灸3 5壮 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 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 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 达到治疗的目的 艾灸分类四 温灸器灸 1 温灸盒灸将适量的艾绒置于灸盒的金属网上 点燃后将灸盒放于施灸部位灸治即可 适用于腹 腰等面积较大部位的治疗 2 灸架灸将艾条点燃后 燃烧端插入灸架的顶孔中 对准选定穴位施灸 并用橡皮带给予固定 施灸完毕将剩艾条插入灭火管中 艾灸的临床应用一 内科感冒 感冒 感冒是由于卫外不固 外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因为艾灸有着天然的温阳实卫 祛风散寒 避秽解毒的功效 所以艾灸应用于治疗感冒效果显 应用机制 选大椎 合谷两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 灸之可以增强卫气的功能 疏风散寒 解表退热 合谷有开通的作用 可以治疗发热恶寒 无汗多汗 头痛齿痛 咽喉肿痛 口眼歪斜等许多疾患 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效果明显 一 内科感冒 艾灸操作及选穴 风热感冒 大椎 曲池 合谷可以采用雀啄灸的手法 风寒感冒 可以在大椎 肺俞 风门采用隔姜灸 提高免疫力 大椎 风门 足三里 肾俞 神阙 肺俞 关元 采用隔姜灸 艾灸的临床应用二 妇科痛经 痛经 指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 坠胀 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 症状严重影响生活 应用机制 痛经主要是因 不通则痛 或 不荣则痛 多数是寒胀痛或镇痛属气滞 剧痛 有血块属瘀 刺痛属热 冷痛属寒 喜按者属虚 拒按者属实 痛经以治本为主 艾灸治疗痛经通过燃烧的艾草将热力和药力渗入经络腧穴 到达祛湿散寒 通经活络 理气活血 暖宫强肾从根本调理脏腑功能从而缓解和治疗痛经 艾灸的临床应用二 妇科痛经 艾灸操作及选穴 气滞血瘀型 中极 太冲 足三里 三阴交 采用艾条灸寒凝胞中型 归来 地机 足三里 三阴交 采用隔姜灸 气血虚弱型 气海 血海 足三里 三阴交 采用隔盐姜灸 肝肾不足型 气海 百会 足三里 三阴交 采用隔姜灸 艾灸的临床应用三 儿科泄泻 泄泻 是指因感受外邪 或被饮食所伤 或情志失调 或脾胃虚弱 或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溏 甚至泄如水样的病证 机制应用 小儿肠胃嫩弱 脾胃运化不足 易感受外邪 饮食内伤 湿热蕴郁等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发生泄泻 艾灸治疗泄泻通过燃烧的艾草将热力脾俞 天枢穴艾灸具有温中祛寒 调理气血 健脾固肾 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艾灸的临床应用三 儿科泄泻 艾灸操作及选穴 选穴 天枢 脾腧 神阙 关元穴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 充分暴露背部俞穴周围 医者点燃两根清 分别对准两侧脾俞穴艾灸 距离患者皮肤高度约3cm 先回旋灸1min 继以循经往返灸1min 再雀啄灸1min 最后温和灸15min每日1次 7d为1程 共治疗2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d 艾灸的临床应用四 外科腰痛 腰痛 是指因外感 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 或失于濡养 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机制应用 腰疼发病常以肾虚为本 感受外邪 跌仆挫闪为标 治疗时实证重在祛邪通脉活络 虚证重在扶正 补肝肾 强腰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推土机租赁与工程进度保证协议
- 2025年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清洗与消毒服务合同
- 2025版网约车司机信用保证合同实施细则
- 2025版绿色环保瓦工班组工程承包协议
- 2025年度水暖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冷链送餐配送合同书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行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报告
- 2025房地产项目财务顾问与项目后期运营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商标使用权转让协议
- 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策略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报告
-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河西走廊课件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