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1页
2011高考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2页
2011高考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3页
2011高考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4页
2011高考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郊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2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尚:指娶公主为妻。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詧(ch):人名。絺绤(chx):葛布的统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C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命所在收葬之 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 B C D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 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韩愈师说)(3)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道大题作答。注意:只能选做一道大题,如果多做,按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免费的午餐刘心武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B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C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行文线索。D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2)请概括小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6分)答: (4)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哪些生活道理?(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室外月上柳梢,室内电灯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闻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意境,他可以把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课堂上的闻一多很有名士风度。 B闻一多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C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这首诗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D闻一多也是美术家,他不仅熟知中外画作,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 E闻一多写:“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这句话是在痛恨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2)第四自然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 (3)从本文来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陈述。(6分)答: (4)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8分)答: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目不暇接。B、王老师当班主任3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还坚持工作。C、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庆祝建国60周年暨“红歌唱响六盘山 ”万人歌咏大会从舞台布景、乐队伴奏到电视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使得新时代的红歌能够做到老少皆宜,雅俗共赏。D、洪都拉斯发生政变时,总统塞拉亚穿着睡衣被拘捕的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突发性新闻。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当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功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加大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B、为科学有序地做好教育系统甲型HINI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甲型HINI流感的能力,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学校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C、近年来,媒体揭露高考作弊的新闻,保护了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给予种种不法行为以强有力的震慑。D、为方便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为解决偏远地方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今年7月,我市卫生局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活动。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直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作出图解。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影在细碎的波纹中山坡树木茂盛,水边石草杂置。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A、 B、 C、 D、16、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简洁得体的语言为自来水公司的公告牌拟一则告示。(5分)(35字以内)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当地都有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公司的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公司在库区竖立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后来,自来水公司更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新公告牌上写着: 。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17、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6分)月亮嘲笑流星:为了一时的辉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流星无怨无悔:你纵然高雅静谧,可总是借助别人的光芒来点亮自己。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难受极了。”它的同伴高傲得意的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这时正好一只螃蟹经过,它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外完整无缺的海蚌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A 2、B 3、B 4、C 5、D 6、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2(1)BC(A.“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理解有误。 D.由“父亲”所说的“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可知“父亲”没有“悔恨”之意。 E.“父亲”的希望是“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5分)(2)主要内容:写了“父亲”的才能和年轻时求学的窘况,父亲年轻时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靠为别人投考谋生,因经济拮据,自己上大学的愿望无法实现。(2分)被协和医学院录取,准备向“祖父的老友”求助。(2分)作用:为下文享用“免费午餐”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2分)(共6分)(3) 天资聪颖,替别人考试,每次都能考中;性格坚强,祖父远行,后祖母对“父亲”很吝啬,但他毅然离开家庭,独自到社会上去闯荡;自尊心强,祖父的朋友对“父亲”说了一些理解的话,却通过接电话,带父亲和名流吃饭等做法委婉地拒绝了父亲,父亲也便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明白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不是依靠别人;善于自我剖析,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每个人在要付出代价时,往往下不了决心,这里又表现了“父亲”勇于自我剖析的可贵品格。(答出三点给6分)(4)我们对他人的真诚不可妄加揣度,对人家的帮助要知足,心存感激;不可过于祈求并依赖他人物资上的施予;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要靠自己挣;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人,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付出相当代价,要让人家自己想办法安身立命。(每点2分,共8分)13(1)BC(B原文应为“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C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认为“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还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的是本文作者。)(5分)(2)闻一多对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美的感受贯穿他的一生,在他的课堂讲授、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中都体现出对“美”的独特感悟,此人做事也极有风度,无一不美。闻一多的内心更燃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热情更是贯穿他的一生。对祖国、人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