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高三高职班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1页
2012-2013年高三高职班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2页
2012-2013年高三高职班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3页
2012-2013年高三高职班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4页
2012-2013年高三高职班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年高三高职班语文一模试卷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共45分)一、基础知识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 ) A要挟(xi) 友谊(y) 虚与委(wi)蛇 B肖(xio)像 阴霾(mi) 强(qing)词夺理 C解(ji)送 骁(xio)勇 处(ch)之泰然 D斡(w)旋 琴弦(xun) 茅塞(s)顿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 ) A脍炙人口 迫不及待 碎琼乱玉 寻愁觅恨 B络绎不决 孽根祸胎 义无反顾 秀而不媚 C厚颜无耻 雕梁画栋 新鹰出谷 敛神屏气 D 壁还 壁垒 金碧辉煌 白壁无瑕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阅读优秀作品, _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_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_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 品味 体味 珍爱 B. 品评 体验 珍惜 C. 品评 体验 珍爱 D. 品味 体味 珍惜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为(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清朝统治集团不但未加反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B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稳如泰山,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C我们应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学生。D望穿秋水,不见亲人回家,她不由得潸然泪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是襄樊市建国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重要组织。 B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是个以畜牧业为主的。 C 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D鲁迅的小说药成功地塑造了华大妈、康大叔等辛亥革命时期 众多不觉悟的人物形象。6、 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医学认为:草莓性凉,味酸,无霉,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B. 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会怎样对待你。C. 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D. 现代化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7、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白洋淀纪事。B莫泊桑是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C劝学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孔子。D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二、阅读眼睛与仿生学片断,回答912题。 由于受到视野和视敏度的限制,在高空飞行的飞行员单凭肉眼很难发现和识别地面目标。例如飞机在六千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飞行员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狭窄范围内的地面。即使在这个区域里,对比较大的目标也不是总能准确无误地发现和识别的。但是,老鹰眼睛的视野却比人眼广阔得多。展翅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一下子就能发现地面上宽广范围内的一只小兔或小鸡。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大大扩充和提高飞行员的视野和视敏度。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 )、( )、( )目标;做到百发百中。9.空格中应填入哪一组词才恰当?选出正确的一项。A搜索 观测 跟踪 B寻找 识别 追踪C观测 跟踪 搜索 D识别 寻找 追踪10.鹰眼有什么特点?选出概括得准确的一项。 A鹰眼能搜索、观测细小的目标。 B鹰眼比人眼看得更广、更远。 C鹰眼比人眼的视野广阔得多。 D鹰眼的视野阔、视敏度高。11.为了显示鹰眼的特点,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出正确的一项。A数字说明与举例说明 B举例说明与比较说明 C比较说明与比喻说明 D比喻说明与数字说明12.选段介绍了什么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 A鹰眼的功能及其仿生 B鹰眼的构造、功能及其仿生。C鹰眼与人眼在构造、功能上的差异。 D电子鹰眼的构造原理和作用。三、(9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2.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不同寻常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D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 1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则其至又加少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其孰能讥之乎A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C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1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15.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四、(5分) 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大江东去,_ 2、群臣进谏,_ 3、_、百年多病独登台。 4、_、龙光射牛斗之墟。 5、_、身登青云梯。5、 (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7-20题。(14分)鲁 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朴 (汗涔涔地)哦。鲁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朴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 我姓鲁,老爷。朴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得她的坟在哪儿么?鲁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朴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 亲戚?朴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二)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 不是我要来的。朴 谁指使你来的?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朴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级,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鲁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朴 从前的恩怨, 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鲁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後,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朴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鲁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朴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17.第一段选文中周朴园在听到鲁侍萍的讲述之后为什么会汗涔涔的?(3分) 18.周朴园想修鲁侍萍的坟墓是为了表达对她的爱吗?联系第二段选文中周态度的变化加以分析。(3分) 19.周朴园一再对侍萍说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提了,用意何在?(4分) 20.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还是假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你结合选文谈一谈。(4分)(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1 - 25题。(16分)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21、 第一、二段写了小屋的什么方面?第二段用的倒装语序有什么作 用? (4分)22、第三段中连用的四个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2分)23、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24、第五、六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去写树?其效果如何?(5分)25、 从观察角度分析,第七段是_、把小屋拟于_、如“ _ ” (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