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届高三ZZQ生物测试卷18(20121-01-12)感谢你半年来的坦诚交流,倾心相伴!期望分:75分 内容:种群与群落 限时:2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8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生物间的关系及种群数量变化部分。由图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甲种群的起始密度大于乙,根据能量流动的知识,数量金字塔一般也符合能量金字塔,则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后,丙和乙之间构成捕食关系,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鱼类又可以藻类为食,丙和乙又构成竞争关系。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由于鱼(丙)是大量的,乙被丙大量捕食,一段时间后,乙种群消失,甲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丙也因为食物匮乏而消失,最后仅剩下甲种群,所以答案:C正确。82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答案】A83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答案】B【解析】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相对简单,食物链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生物发生耐旱突变不是因为环境干旱造成的,干旱环境只是将耐旱突变选择出来。水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8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是双向或单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C【解析】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是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人类未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人类利用能量的问题,所以C项是不正确的。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存在两个关键环节,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A项是正确的。85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86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答案】D【解析】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87在“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每增加1千克有机物体重,问草至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多少千克(设草吸收的水分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 ( )A125 B75 C7500D12500【答案】C【解析】在题中所述的食物链中鹰增加1千克,根据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至少需草120%20%20%125千克,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的如下关系:6H2OC6H12O6,可计算出需要H2O的质量为(618125/180)1%7500kg。88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流入生态系统的CO2量大于h(呼吸作用)产生CO2的总量。生产者i的量大于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排出,被分解者利用。流向分解者的k都是有机物,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流经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89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C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答案】B【解析】A、C两项属物理信息,D项属化学信息,而B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90下图表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A的根从土壤或水体中直接吸收B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SO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C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若短时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为SO2,SO2可以转化成H2SO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并将SO42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A吸收,再用于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若此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若短时间内大气中的CO2迅速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9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92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马尾松林马尾松200 00m321 000m3淡水湖泊鲰鱼10 000kg343 600kg山地甘草1 000kg20300kg滩涂沙蚕10 000kg30500kgA B C D【答案】C【解析】中的采收量与增长量相差3%,相差2%为,相差10%,的增长量大于采收量。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的年采收量远远超过了年增加量,会使种群密度迅速变小,严重影响其平衡性,10年后将灭绝。93红豆杉是我国珍贵的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某同学对红豆杉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100100300数量(株)1206232166A.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迁地保护(易地保护)B对红豆杉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C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D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互助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表格信息;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可以确定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94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B C D【答案】C【解析】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95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生态功能。二、双向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8分,共40分)96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进行记录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答案】AB【解析】丰富度应该统计所有采集到的动物;土壤中的动物太小不能使用标志重捕法。97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 )A将使原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B不会改变原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C将使原来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D将对原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影响【答案】BD【解析】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往往呈“J”型增长,会导致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原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能逐渐变得简单;但不能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变化与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程度,及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的“J”型增长将对原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影响。98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 可成倍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B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C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CD【解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不能成倍提高。阳光在不同水域深度的波长不同,生活的藻类与光的波长相适应,细胞内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不同。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合成有机物,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相伴相随的。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99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未必都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答案】AB【解析】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约是其上一营养级的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并非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夏季防溺水演讲稿集锦15篇
- 家长会小结 15篇
- 2025年云计算行业安全风险与解决方案研究报告
- 2025建筑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虚拟现实行业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型娱乐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医疗设备数据安全研究报告
- 2025年三农产业行业农村产业振兴与三农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商务行业全球化布局与跨境物流研究报告
- 祖师麻片临床应用考核试题
- 2025年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在线题库经典试题及答案
- 研究生教材SPSS统计软件应用
-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 2025年BM²T电池管理技术白皮书-阳光电源
- 中医诊所招学徒合同标准文本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长期供应商供货合同书
- 如何缓解焦虑和压力
-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 ccusg重症超声培训班题库
-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 13.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学习、上课课件)
- 2024年锅炉操作工(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