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二级类)交通运输类.doc_第1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交通运输类.doc_第2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交通运输类.doc_第3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交通运输类.doc_第4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交通运输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门类(二级类):交通运输类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 交通工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罗 霞 所在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推荐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年一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我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交通工程专业所属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2009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一,本专业是我国最早以“交通工程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的三所大学之一,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综上所述本专业历史积淀深厚、学科和教学水平高。依托专业发展成长的交通工程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我国城市交通、区域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知识结构层次高、学位结构高、年龄结构合理;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突出等特点。经过多年发挥老中青结合的传帮带的团队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高水平的建设成果,教师综合水平显著增强,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普遍赞赏。团队带头人学术水平高、教学造诣深,在国内本学科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知名度,本团队主要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归纳如下: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2007-2009)。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交通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交通管理与控制”、“货物运输组织”。 国家级交通运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一、团队发展历史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延承于悠久的专业发展历史。1980年前后,我校当时的“铁道运输专业”为了扩展专业面,在过去曾经开设过的课程水道、公路、航空及工业运输(含城市交通)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公路工程”、“城市交通”、“公路运输管理”等领域。1982年我校向高教部提出建议,在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设立“交通工程专业”,并得到正式认定。同年,开始组建以铁道运输系高世廉副教授为核心的“交通工程专业筹备组”,在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开展交通工程专业的筹备工作,是为本专业创建之始。从1982年至今二十五年来,本专业走过了曲折、艰难而辉煌的道路。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创立巩固;扩展延伸;持续发展、渐趋成熟。(1)创立巩固阶段(20世纪80年代)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参考国外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创立我院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经过三年的筹备,于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专科和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以“交通工程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的三所大学之一。(2)扩展延伸阶段(20世纪90年代)依托“面向21世纪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改项目的实施,构建了面向21世纪的交通工程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交通工程学为理论基础,成功地向公路主枢纽、区域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这些研究领域内,我专业共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在四川、贵州、江苏等省完成了十几个公路枢纽的规划任务,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3)持续发展、渐趋成熟阶段(2000年后)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本专业继续发挥优势,进一步拓宽专业覆盖范围。本阶段以教育部提出“质量工程”为航标,强化内涵建设,在教育和教学领域取得了新的重要突破。我校交通工程教学团队积极进取,在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切实将教育部质量工程落实到专业建设中,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这样一个完整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并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科学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改进。在近30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交通工程教学团队的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交大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教书育人的光荣传统,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地从事教学,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努力,在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获得过许多奖励,在本专业内及国内同类课程中保持着强有力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综上所述,我校交通工程教学团队是依托近30年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实践而形成的优秀教学队伍。二、教学团队师资队伍1、团队教师概况团队教师概况方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具有高学历、及合理的职称、学缘、年龄结构等优势,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如图1所示。25%20%55%20%50%30%70%30%图1 我校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师资结构 学历结构:教学团队由20人组成,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14人具有博士学位;职称结构:教学团队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工程师)的比例为:2:5:3;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年龄40-49之间的有5人,年龄30-39之间的有11人,年龄在20-29之间的有4人; 学缘结构:团队教师分别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及美国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团队中有3位老师具有国外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学习或进修经历,3位老师具有国外科研教学机构的访问和交流经历。2、团队带头人情况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带头人罗霞教授学术水平高、教学造诣深,在国内本学科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知名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显著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主要成果如下:国家级教学成果主要有: 交通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 国家精品课程交通管理与控制主持人。 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工程方向)负责人。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打造专业优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省部级教学成果主要有: 四川省教学名师。 四川省交通工程品牌专业负责人。 四川省精品课程交通管理与控制主持人。教材建设成果主要有: 交通管理与控制教材1部(人民交通出版社)。省部级科研成果主要有: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示范工程”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公路超限超载货物运输问题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成都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城市自行车交通流组织方法与技术研究”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城市自行车发展策略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著作2部。重大科研项目主要有: 国家863项目1项。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际会议和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加了上百个涉及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和综合运输的咨询和评审工作。在学术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我国混合车流特点的高等级公路交通流理论。对于我国尤其是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合理化,交通运输的不断优化以及交通环境理念的不断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三、团队主要成绩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教学团队秉承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教学紧密联系科研,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教学方面成果主要包括:1、国家级成果(1)交通工程专业于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主持2门国家精品课程交通管理与控制、货物运输组织。(3)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工程方向)。(4)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5)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省部级成果(1)交通管理与控制四川省教学团队。(2)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3)四川省精品课程2门。科研方面主要成果包括:(1)“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示范工程”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3)“公路超限超载货物运输问题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4)“成都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5)“城市自行车交通流组织方法与技术研究”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6)“城市自行车发展策略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教学团队的支持条件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重点学科,以交通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支撑,拥有四川省智能交通运输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多个专业实验支撑平台,包括数字化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验平台、城市交通仿真实验平台、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平台等,构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高水平可持续的保障条件。五、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方面,教学团队一直重视课程教材建设,在吸取多方合理意见的情况下,对所用讲义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出版。团队成员主要的教材建设成果总结如下:教材名称编写人出版年出版社交通管理与控制罗霞、刘澜2008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刘澜、刘海旭等2008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调查与交通规划需求预测实验教程蒋阳升、陈彦如2009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运输经济帅斌、霍娅敏2007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运输专业外语刘澜2006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铁路运输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刘澜、甘灵2005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同时,近期即将教材出版计划如下:教材名称编写人计划年出版社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刘澜、罗霞2010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管理与控制案例罗霞、刘澜2010人民交通出版社管理运筹学李宗平、杜文2010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刘澜、杨飞2011人民交通出版社六、示范辐射1、西藏大学专业建设深入合作交流作为教育部指定的西藏大学对口援建高校之一,近年来多次派出教师前往西藏大学援教,同时也有西藏大学的老师前来攻读研究生学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受到西藏大学的高度好评,还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本团队成员中张骏老师已经在西藏大学工学院担任副院长职务,这为与西藏大学在交通工程专业发展中的深入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桥梁。2、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辐射作用突出作为教育部批准的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所重点高校之一,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水平全国领先,硬件实验设备和软件实验系统完备程度较高,西部地区数十所高校前来进行经验交流,例如,重庆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并将本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实验教学经验和成果吸收到各自的实验教学改革中。3、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精品课程示范效果显著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平台,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基础,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形成了较好的示范作用,许多高校的交通工程专业都积极借鉴我校交通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和思路。4、对外交流广泛交通工程教学团队与国内有深厚办学基础和影响力的交通运输同类院校学习交流频繁,例如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等数十所国内同类高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建设成绩得到了普遍赞同。七、国际化进程交通工程专业学科国际和国内迅猛发展,为了适应适度超前的需要,本团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近期从从美国德克萨斯农机大学引入孙大志教授加入到交通工程教学团队。1、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协助学校举办了3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交通运输工程国际会议(ICTE2007、2009)和交通运输与物流国际会议(ICCLTP2008),邀请多名国外专家举办了30余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其中知名专家教授例如:Mikitatehiko,Professor of Logistics ,Osaka Sangyo UniversityKazuo Nishii,Professor of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al and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y of YamanashiHenk J. Van Zuylen,professor of Dynamic Traffic Management at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Kelvin C. P. Wang,professor of civi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2、对外交流合作交通工程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国际化进程,与国外的交流十分密切,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日本山梨大学、荷兰DELFT理工大学、韩国铁道技术大学、比利时哈舍大学、越南河内交通大学、斯洛伐克zilia大学等相继派知名教授前来参观、交流。近年来,本团队成员赴国外学术交流情况主要如下:罗 霞,2009年10月,瑞士国际智能交通会议;刘 澜,2009年10月,瑞士国际智能交通会议;霍娅敏,2009年10月,瑞士国际智能交通会议;罗 霞,2009年5月, 日本山梨大学学术交流访问;罗 霞,2007年6月, 参加美国IBC2007国际学术会议。3、近期教师出国进修情况同时,师资方面采用引入海归高层次人才与外派教师出国访问交流两种方式提升教学的国际化水平。蒋阳升副教授目前正在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交流,杨飞老师也计划在2010年12月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逊分校进行访问交流。近期团队成员出国进修情况主要有: 杨 飞,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逊分校,博士后;蒋阳升,2009年11月-2010年11月,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李宗平,2008年7月-2008年 9 月,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育部双语培训; 刘 澜,2007年7月-2007年 9 月,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育部双语培训; 晏 秋,2007年7月-2007年 9 月,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育部双语培训;瞿何舟,2007年7月-2007年12月,日本山梨大学,访问学者; 刘海旭,2006年7月-2006年12月,日本山梨大学,访问学者。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罗霞出生年月1962.7参加工作时间1982.8政治面貌致公党民 族汉性 别女最终学历(学位)工学博士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授予时间1998.6高校教龄25职 称教授、博导行政职务副院长联系地址、邮编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610031办公电动电子邮件地址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 2009年所负责交通工程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 2008年所主持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3】 2009年成为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工程方向)负责人;【4】 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打造专业优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5】 2009年获得四川省教学名师称号;【6】 2009年成为交通管理与控制四川省教学团队负责人;【7】 2008年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8】 2008年 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示范工程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9】 2008年 成都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 2007年成为交通工程专业成为四川省特色专业负责人;【11】 2007年 成都市沙河堡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衔接概念规划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2】 2007年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超载货物运输问题研究获重庆市交通科学技术三等奖;【13】 2006年所主持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2006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14】 2006年 公路超限超载货物运输问题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5】 2006年9月中央统战部评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先进个人;【16】 2006年5月被批准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7】 2005年 城市自行车交通流组织方法与技术研究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8】 2004年 城市自行车发展策略研究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 2004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8.091982.07重庆建工学院道桥系(本科)道路工程1982.081984.11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助理工程师)道路工程1986.091988.04西南交通大学运输工程系(硕士)交通运输/交通工程1994.091998.04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载运工具及原理/交通工程1996.031997.02德国西门子公司(研修)-/交通工程19841988西南交通大学运输工程系(助教)-/交通工程19881991西南交通大学运输工程系(讲师)-/交通工程19911998西南交通大学运输工程系(副教授)-/交通工程1998现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交通工程2001现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导)-/交通工程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9(人) 姓 名李宗平年 龄46参加工作时间1986.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运输高校教龄13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副院长姓 名刘 澜年 龄44参加工作时间1986.7最后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24年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姓 名孙大志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5.3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5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霍娅敏年 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87.6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24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党委副书记姓 名蒋阳升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4.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6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系主任姓 名杨 飞年 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7.7最后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3年职 称讲师行政职务副系主任姓 名刘海旭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2005.3最后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高校教龄5年职 称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李 娟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1.6最后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高校教龄9年职 称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张 骏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0.6最后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10年职 称工程师行政职务姓 名胡 骥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2000.6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9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寇玮华年 龄43参加工作时间1990.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8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晏 秋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2.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18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熊 巧年 龄35参加工作时间1997.9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8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李 明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2002.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4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刘昱岗年 龄32参加工作时间2007.9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3年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肖 蕾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2.6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7年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姓 名瞿何舟年 龄28参加工作时间2006.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4年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姓 名叶彭姚年 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8.12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2年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姓 名范文博年 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9.6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交通工程高校教龄1年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交通管理与控制罗 霞2006-今240运筹学(茅运)晏 秋2007-今192运载工具及其原理杨 飞200932交通工程学霍娅敏200632交通工程学基础A霍娅敏、晏秋2008-今96城市规划原理A杨飞、李明200864交通规划蒋阳升、杨飞2008、201096道路工程李 娟2007-今192预测原理蒋阳升2006-200896博弈论及其应用蒋阳升2007-今128计算机模拟熊 巧2006-今160铁道概论熊 巧2006-200896通讯概论熊 巧2007-今128数据库管理系统叶彭姚200932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瞿何舟2008-今96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瞿何舟2007-今128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刘海旭200632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刘 澜2006-今160综合课程设计刘 澜2006-今160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霍娅敏2006-今80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晏 秋200632交通软件项目管理蒋阳升200616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瞿何舟2008-今96交通运输经济A李 明200932技术经济学B肖 蕾200632运输市场营销李 明2007-今128交通运输法规A刘海旭2006-今160外贸运输与保险胡 骥2006-今160现代物流学A肖 蕾2007-今128物流学导论肖 蕾2006-200764物流工程专业英语肖 蕾200632现代物流系统规划技术刘昱岗2008-今96电子商务与物流刘昱岗200816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刘海旭200932货物运输组织李宗平200832工业企业运输B李宗平200932交通运输信号熊 巧2007-今128中国经济史学李 明200732城市交通监控与仿真(实验课)张 骏2006-200848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交通运输专业英语刘 澜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刘 澜王 琳刘海旭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西南交通大学第六届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交通管理与控制罗 霞刘 澜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交通运输经济帅 斌霍娅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铁路运输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刘 澜甘 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西南交通大学第六届校级优秀教材三等奖交通调查与交通规划需求预测实验教程蒋阳升陈彦如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刘 澜罗 霞张 骏人民交通出版社定于2010年正式出版交通管理与控制案例罗 霞刘 澜人民交通出版社定于2010年正式出版管理运筹学李宗平 杜 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定于2010年正式出版TrafficManagement and Control刘 澜杨 飞人民交通出版社定于2011年正式出版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打造专业优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2009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中心国家2009交通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2009货物运输组织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2009交通管理与控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2008打造专业优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2008交通工程品牌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2007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万)项目来源起止时间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教育部2009-今货物运输组织国家级精品课程5教育部2009-今交通管理与控制国家级精品课程10教育部2008-今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10教育部2005-2008交通管理与控制精品课程建设5四川省2006-今交通工程品牌专业建设20四川省2005-今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2四川省2005-2008交通运输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四川省2007-今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四川省2005-2008智能交通运输技术人才四川省培养基地8四川省2004交通运输安全信息技术人才四川省培养基地8四川省2004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1)团队设置特色交通特色鲜明西南交通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以交通为鲜明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与这样的办学定位相对应,交通工程教学团队设置的定位与目标就是要服务于我国交通工程发展需要,培养基础雄厚、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够从事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设计的高级应用研究型人才。科研教学融合“以科研为引导,以教学为主体”,围绕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在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优化团队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要素,使整个团队具备突出的科研能力能够适应世界交通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目前团队所有成员均独立主持过交通工程相关的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均参加过国家级项目的研究,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项目2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1项。在高水平的科研引导下,不断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软硬资源一流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具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及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软硬件资源支撑的平台。在国内同类的专业团队中处于一流水平并具有鲜明的特色。(2)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启发式、交互式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场综合课程设计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实践(实习)+实验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交通现场观测、实验室仿真实验、工程案例研讨、典型交通项目调研、综合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坚持专业培养与定向培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每年选送学生与法国4所著名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实现了人才的个性化和国际化培养。针对交通系统的动态性,适时更新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按照社会人才需求对课程内容及时整合,按照专业“四化”建设思想,多次修订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构建了课程设计平台和专业课程模块,使课程结构层次分明、内容综合、类型多样,实现了动态发展、柔性衔接、个性适应的课程体系。以学术带头人及其高水平项目为桥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展知识视野,将现代交通发展的新问题、新趋势,纳入实践案例的教学课时,丰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容量。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集合多媒介教学资源(VCD、案例教材、实验教材、双语教材)等多种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立体化。依托校内外实验和实习基地,讨论式课堂教学、开放式实验训练、自主式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授课和校外专家讲座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形成了课堂讲授、现场参观、实地调研、实验模拟、科研参与的多维综合教学体系。(3)实践性教学实验教学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在交通工程实验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按照夯实基础、跟综前沿的原则,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构筑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开放式管理,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1)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A.满足学生能力递进培养的需要按照由简单操作到综合训练、从加强专业理论的理解到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的能力、从重复验证到创新能力培养等实验教学特有的认知规律和功能,构建了“四层次四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B.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紧密围绕课程难点进行设计,如针对平面交叉口综合治理、交通系统管理方案设计、干道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设计等难点,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辅以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既对交通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系统掌握,又具备相应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C.与科研紧密结合依托交通运输学科优势和教学团队力量,利用优越的实验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科研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教师的科研课题,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团队教师不断将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及时充实、更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D.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通过课内实验、独立课实验、工程实践、科研实践和个性化研究创新型实验,在现场交通调查、交叉口信号配时、微观交通仿真、交通枢纽设计等实验过程中设计解决方案,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锻炼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教学方案在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上,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巩固和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借助高水平综合实验平台开设综合型实验课,辅以现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 “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实验课程体系按照“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张扬个性,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围绕交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适应公共交通、智能交通建设等交通科技发展的需要,从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构建循序渐进的 “四层次四结合”实验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四层次: 四结合:交通工程基础型实验 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交通工程技能型实验 实验内容与工程背景及科研项目相结合综合设计型实验 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创新研究型实验 课内实验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基础层(必修)技能层(必修)综合层(必修)认知、验证实验专业技能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研究型实验创新层(选修)图2 “四层次四结合”实验课程体系4)实验教学平台及实验项目在学校323实验室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211专项建设等经费的支持下,按照“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通过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建成了数字化城市交通综合实验室,包括数字化交通规划与设计实验平台和交通管理与控制仿真实验平台,开出了52个课程实验,其中专业基础实验9个,占项目总数的17.3%,专业技能实验35个,占67.3;综合型实验5个,占9.6;创新型实验3个,占5.8。整体实验教学水平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3 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实验交通工程专业实验项目基础型实验交通基础设施认知实验交通调查实验汽车发动机认知实验汽车传动系与行驶系认知实验汽车转向系与制动系认知实验立交桥、交叉口通行仿真实验渠化设施设计认识Synchro软件基本操作Cube界面设置及基本操作实验技能型实验城市路网模型构建实验平面道路交通与景观的协调设计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实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交通方式选择预测模型构建实验典型交叉口设计交通分配仿真模拟实验交通量调查基于“四阶段”法的客流预测研究车速调查路段交通设计交通流密度调查新建购物中心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实验通行能力与延误调查道路改进方案设计实验OD调查改进公共交通服务实验交通基础设施认知实验新建购物中心对交通影响的微观仿真立交桥、交叉口通行仿真实验城市路网交通流管理与控制实验城市道路交通能力计算与冲突分析实验单个交口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调查实验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路口渠化设计与评价道路设计选线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实验渠化设施设计认识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实验交叉口交通设计干道多交叉口信号配时联动仿真试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实验干道多交叉口信号配时联动仿真试验基于“四阶段”法的客流预测研究交通枢纽CAD设计实验道路设计选线创新研究型实验交通方式选择预测模型构建实验交通规划方案虚拟再现实验交通分配仿真模拟实验5)校外实践教学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伙伴等各社会资源,与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规划设计院、交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立了多个交通工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现场教学、工程实践、科研实践相互连接的“三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交通工程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与功能类别名称作用校内交通工程认知实验形成工程背景国家级交通运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号控制的基本实验及研究创新型个性化实验交通工程仿真实验室交通流仿真、虚拟现实仿真数字化城市交通综合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掌握交通规划、交通仿真校外深港运输集团认识实习基地了解道路运输的内容和流程,运营设备与组织管理成都交通管理局认识实习基地熟悉交通运行状态,了解交通监控和诱导技术蓉城出租车公司认识实习基地了解公交企业管理服务内容广州市交通委员会认识实习基地先进的公交系统成都市交通委员会毕业实习基地毕业实习综合训练重庆交通委员会毕业实习基地毕业实习综合训练深圳西湖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了解道路运输的内容和流程,运营设备与组织管理成都市地铁公司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了解公交运营调度技术6)实验教学特色(1)构建了交通工程专业“四层次四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能力从基本技能到创新研究能力的递进式培养;(2)通过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实践教学方案和实验教学内容;(3)构建以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支撑、国内一流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4)教学工作1)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在西南交通大学“以学生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交通工程团队的教学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主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包括:(1)及时吸纳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确保课程的发展性、领先性和适度超前;(2)以生为本,采用研究型、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3)坚持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强化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以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本科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学术素养。2)教学方法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已形成了适应交通人才培养的独特教学方法:图4 交通工程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构成充分运用实验条件,实验与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教师通过对课本知识与交通工程实践的对比分析,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认识和生产实习,通过现场认识实习和实践基地实习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欠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城市交通系统管理、需求管理、交通控制理论等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相关理论、设备和组织指挥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相结合团队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通过将科研实践有机地融入教学环节,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参与了86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地方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实践,并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实验和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采用启发式和交互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启发式方法,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为了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化。根据城市交通的发展变化,在课程教学中加入了新的知识,对新设备、新方法加强引导性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校强大的多媒体条件和丰富的专家资源,通过案例影像资料和前沿专家学者讲座等形式,强化学生交通管理与控制理念的巩固和更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培养学生基本分析技能、基本分析方法,达到学生对问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发相应课程的电子教案,并投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些课件达到了扩充信息量、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并能解决教学内容多与学时数少之间的矛盾,受到师生的欢迎。配套进行的考试内容、方法的改革包含以下两方面:1)将单一评价方式变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具体采用了笔试、读书报告和小论文。2)考试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着重于考察学生对各个知识模块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聘请了国内外著名的交通工程专家和学者为我院客座或兼职教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