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1页
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2页
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3页
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4页
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廉江一中 刘付晓霞一、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电器、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知道爱迪生的发明活动和事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以达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的目的。3情感目标认识到任何科技的发明,需要吃苦耐劳、 毅力和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不是老鹰不是雁,穿云破雾上蓝天,万里行程一日到,洲际旅行少不了。”“有秧无叶结白瓜,,白天休息夜开花,只因俺是亮光瓜,深山沟里也结它。” 谜底:飞机、电灯通过猜谜语,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研习新课】 电气时代 突出重点、夯实基础1、 带着问题观看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视频:电是如何发现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播放视频)2、 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答对得十分。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9世纪70年代)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谁研制出发电机?(西门子)谁发明了电动机?(格拉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电灯等)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汽车的发明者是谁?(卡尔本茨)飞机的发明者是谁?(莱特兄弟)汽车和飞机的能源是什么?(石油)3、 辩论赛方式探讨:汽车大量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4、 深化探究: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工匠、技师科学+技术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基础生产实践的总结自然科学成果时间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饿德日开始交叉进行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领先国家英国同时发生美国、德国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可谓硕果累累,但我们不可以忘了背后的默默耕耘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展览厅二,了解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激活课堂、升华情感1、 故事会。学生简单讲述爱迪生的故事以及发明的活动。2、 探讨:爱迪生和其他科学家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精神品质?(1) 爱迪生的成功秘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2) 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崇尚科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合作探究、击破难点探究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又有什么影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1、 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前进的步伐,使世界经济得到飞速发展;2、 政治: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既帝国主义接顿过渡;3、 社会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的影响: 积极: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消极:A.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B.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知识小结】 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电气时代的到来改善了生活条件二 表现:汽车飞机的发明扩大活动范围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工科技+技术业 特点: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革交叉进行命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政治: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主义过渡社会生活:人们生活发生巨变,加速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巩固练习】1、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了沃尔沃,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D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卡尔本茨2、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D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哈格里夫斯珍妮机C、格拉姆电动机 D、史蒂芬孙汽车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D )A. 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B. 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C.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二: 在电力的运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请回答:(1)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新能源,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是什么?“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2)请列出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的发明各两例。 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火车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等。(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积极: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消极:A、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B、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4)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以后,你有何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布置作业】如果你是廉江红橙节家电展览区的策划者,你要设立几个展区,展出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各有什么特点?四、 板书设计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就:发电机(西门子)、电动机(格拉姆) 电话(贝尔)、电灯(爱迪生) 汽车(本茨)、飞机(莱特兄弟)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 科技+技术二特点交叉进行次同时开始工 经济业 世界 政治革 影响社会生活命 积极中国 消极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设计廉江一中 刘付晓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时间分配这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设想。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二)教材编写意图为了使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及其产生的影响。(三)教材地位与作用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本课是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起点,也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从教材的整体布局来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第五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与扩大,下启第六单元其余两节,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它在本册书中具有突出地位,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电器、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知道爱迪生的发明活动和事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科技的发明,需要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据: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电器、汽车以及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今天来讲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一批科学家,他们身上都具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爱迪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依据: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汽车和飞机都是今天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总体来讲,以上成果对今天的影响都非常深远,所以我把该点定为本课的重点。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依据:由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单凭学生现在理解能力而言,对该点理解起来比较难,因此我把该点定为本课的难点。二、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直观展示法、图表对比法、设疑诱导法、讨论探究法来组织学生开创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依据:根据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和“以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新知,获得新知。而且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工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学法已有一定的认识,这就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学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总结历史,以提高学生自主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教学过程(一)设谜激趣,导入新课我猜,我猜,我猜猜u 有秧无叶结白瓜,白天休息夜开花,只因俺是亮光瓜,深山沟里也结它。u 不是老鹰不是雁,穿云破雾上蓝天,万里行程一日到,洲际旅行少不了。抓住学生兴趣点,设置关于电灯、飞机的谜语,在轻松的氛围中导入新课教学。依据:通过设置谜语,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来源于生活。(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我从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情感的升华出发,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一:电气时代 突出重点、夯实基础1、带着问题观看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视频:电是如何发现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播放视频)依据:通过视频,一可让学生更直观地、更整体地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二可增加学生的兴趣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2、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答对得十分,最后表扬优胜组,鼓舞他们的信心。所设问题主要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标志出发。附问题: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9世纪70年代)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谁研制出发电机?(西门子)谁发明了电动机?(格拉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电灯等)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汽车的发明者是谁?(卡尔本茨)飞机的发明者是谁?(莱特兄弟)汽车和飞机的能源是什么?(石油)依据:知识竞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3、辩论赛方式探讨:汽车大量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依据:辩论赛可以使学生对更深刻地理解汽车给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4、深化探究: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工匠、技师科学+技术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基础生产实践的总结自然科学成果时间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饿德日开始交叉进行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领先国家英国同时发生美国、德国指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比两次工业革命,通过分组合作探讨,引导学生找准对比项目,在对比中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依据:了解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是本课的重点。根据学生好玩、爱刺激的性格特点,我设置了这四个环节,让学生在一个声色俱全、轻松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习、探讨重点知识。 板块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激活课堂、升华情感1、 故事会。学生简单讲述爱迪生的故事以及发明的活动。依据: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 探讨:爱迪生和其他科学家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理解爱迪生的格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们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崇尚科学的科学态度,懂得想要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板块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合作探究、击破难点探究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又有什么影响?依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对于这个问题教材所给出的材料比较有限,学生难以感知。我深入各组,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分析问题时找准切入点,可以从政治、经济、生活三方面出发,初步感性理解垄断这一概念;第二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入手。以此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加深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击破难点。附:经济世界政治社会生活影响 积极中国 消极 (三)全课小结,融会贯通用我问学生答方式总结全课知识,并以提纲形式展示,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强调电气时代到来、汽车飞机发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电气时代的到来改善了生活条件二 表现:汽车飞机的发明扩大活动范围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工科技+技术业 特点: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革交叉进行命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政治: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主义过渡社会生活:人们生活发生巨变,加速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本着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两组练习题:l 选择题,主要是解决本课的重点知识,而且能达到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效果;l 分析题:通过两则材料,整体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整体内容,加深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解决本课的难点。附:1、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了沃尔沃,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D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卡尔本茨2、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D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哈格里夫斯珍妮机C、格拉姆电动机 D、史蒂芬孙汽车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D )A. 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B. 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C.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4、阅读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