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走向高考(语文答案)第三篇 第一章 第四节.txt27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1(20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2(2009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汩罗江。【答案】(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对比手法。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3(2009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注】蔡家亲:表亲。【答案】(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4(2008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撚(nin):持取,捻弄。【答案】(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5(2008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孤 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6(20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两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第一层:不应把离别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的事。第二层: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课堂巩固1.【答案】(1)与亲人相逢的喜悦之情;话旧时的伤感之情;与表兄即将分别的愁苦之情。(2)作者所写的告嘱亲友珍重的书信往往寄不到以致彼此消息不通,那一件件、一桩桩的凄凉往事让人听不下去,从前的亲戚朋友大半去世,当年离别时的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等平常事,人间情,作者写来真切、朴实、自然,没有过分的雕饰。整首诗思想感情自然流露,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亲切,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2.【答案】(1)作者用“浮云”从空间角度写二人的漂泊不定、变化无常的感伤;用“流水”从时间角度写岁月如流、年华易逝的感伤。(2)首联回忆当初的交往,表现的是欢乐之情;颔联写十年的分别,表现的是伤感之情;颈联写别后重逢已是头发稀疏鬓角斑白,写喜悦之情,更写伤感之情;尾联写留恋秋山,喜悦中流露出一种恬淡之情。3.【答案】(1)不能换成“见”。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2)答案一: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答案二:主要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4.【答案】(1)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特别是后三句)写的是往昔的繁华,但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梦醒后的无限凄凉,表达了李煜深切的亡国之痛。(2)相同点:两首词都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繁华的美景反衬凄凉无奈的亡国之痛。不同点:望江南是以虚景衬情,用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虞美人则是以实景衬情,由眼前的无限美景勾起对故国往事的回忆,反衬出亡国之君的深切痛苦。5.【答案】(1)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2)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6.【答案】两首诗的落叶意象,“象”同而“意”异。前者,用“黄叶”纷飞渲染萧瑟凄凉的秋景,抒发寄寓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突出表达“悲”与“念”的复杂心情。后者,用稀疏的“红叶”与“荆溪”、“空翠”等意象,构成一幅山中冬景图,色彩斑斓,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作者身处自然美景之中的喜悦之情。7.【答案】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8.【答案】(1)可分为四层(或两层,前两句为一层,后五句为一层)。开头三句是第一层,借古诗名篇中人所熟知的名句,描绘了一幅别情依依的画面。接下来三句是第二层,承别情写别时之景:酒宴之前,燕子呢喃,声声留人,花絮飘飞,片片惜别,进一步渲染了依依惜别之情。“谩劳”两句为第三层,是转,把前面的气氛一笔推开,用杜鹃啼声为喻,强调了尽管友人婉转规劝,也打动不了我,我的去向已定。第四层为最后三句,借典故点明归隐主题。这首曲子四层之间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前两层以别情依依、殷切盼归衬托出后两层去向的坚定。(2)借告别友人,抒写自己有志归隐的情怀。课后强化 1.【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2.【答案】(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里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3.【答案】(1)杜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周诗: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2)杜诗要点: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展开想象,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周诗要点: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4.【答案】(1)此句中诗人将归家的愁思比作东去的流水,“满”字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眼前之景,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浓郁的思家之意。(2)不同意。诗中一二句抒发的是诗人旅居他乡的思归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去江边赏花看景,其目的正是为了排遣自己阻滞武昌所引起的乡思和愁情。说看飞花忘却归思,这是正话反说,恰恰是对一二句所要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种强化。5.【答案】(1)交代重游故地时的环境,渲染萧瑟凄清(萧瑟清寒)的气氛,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调(或者答“统摄全诗”)。(2)第一,这句中“旧”、“新”对照,突出江山依旧而人事多变,愁恨连绵的思想感情。第二,这里的“新愁”既指故地重游而故人不在和自己也不似当年的伤感,又指对抗金战事胜负难定的担忧。个人之愁、家国之愁注之笔端,“语少情多,思致哀婉”。6.【答案】(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7.【答案】(1)比喻。首句用“万笏”来写天山群峰耸立的雄姿,用“琼瑶”比喻山上的积雪,写出天山的壮美。拟人。“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两句写出天山如同主人一样成为诗人的向导和旅伴,给诗人带来极大的安慰。(2)西行途中的寂寥,身处逆境中的幽默乐观,以及感叹时不饶人、壮志未酬的情怀。8.【答案】(1)比喻、排比。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研时事政治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难点详解自考专业(小学教育)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
- 难点解析-安徽无为县襄安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概率初步难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专项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产业扶贫项目风险防控策略与社会稳定保障研究报告
- 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减排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政策制定与优化趋势报告
- 好书伴我成长课件
- 年产40万吨磷化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巡查人员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脚的重要性专题课件
- 建筑工程八大员岗位职责
- 消防工程全套报验资料
- 建筑模型手工课件
- 2024年赤壁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创客空间运营方案
-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
- 向量数量积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组装》课程教学大纲
- 统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3《学会自我保护》教案
- 孕产期保健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