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PPT课件.ppt_第1页
自身抗体PPT课件.ppt_第2页
自身抗体PPT课件.ppt_第3页
自身抗体PPT课件.ppt_第4页
自身抗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身抗体ANA ENA谱 综述结缔组织疾病 CTD connectivetissuediseases 是一类自身免疫疾病 其特征之一就是患者血液中存在抗抗体 ANA antinuclearantibodies ANA是一群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它们能够结合和破坏细胞内细胞核的特定结构 在正常人群中也可能检测到低滴度的自身抗体 而在CTD患者中会发生ANA滴度的急升 这些抗体不仅与疾病病理过程相关 它们同时还是CTD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对于这些抗体的检测是最为重要的 2 自身抗体的意义 是自身免疫病的标记有助于结缔组织病 CT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疾病的活动性预测疾病的预后 3 抗核抗体 antinuclearantibodies ANAAs ANA是泛指抗各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 以自身组织成分为靶抗原而出现的相应抗体 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类和自身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4 ANA分类 根据细胞内靶抗原的理化特性和分布 抗DNA dsDNA ssDNA 抗组蛋白 Histone 抗非组蛋白 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anti 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antibodies E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 抗核仁 Nucleolus 5 ANA分类 根据细胞内靶抗原的理化特性和分布 抗DNA dsDNA ssDNA 抗组蛋白 Histone 抗非组蛋白 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anti 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antibodies E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 抗核仁 Nucleolus 6 7 2 ANA的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用核质丰富的培养细胞Hp 2细胞和灵长类肝冰冻破片作为抗原基质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NA荧光着染强度和免疫荧光图形 稀释待检血清可检测ANA效价 8 ANA的筛选 间接免疫荧光法 9 ANA的筛选 间接免疫荧光法 10 抗核抗体 ANA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判断 滴度 1 100为阳性 常见核型 5种核型 免疫荧光法 均质型 膜型 斑点型 核仁型 着丝点型等 不同核型的临床意义不同 11 ANA根据核荧光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周边型 M型 核周边的荧光增强呈环状 M型的ANA主要有抗双链DNA抗体组成 故高滴度的M型ANA几乎仅见于SLE 因此有助于SLE的诊断 均质型 H型 整个细胞核呈一片模糊而均匀的荧光 H型的ANA主要有抗脱氧核蛋白抗体组成 高滴度的H型ANA主要见于SLE 而低滴度H型ANA偶可见于药物性狼疮 JRA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斑点型 S型 核内荧光呈颗粒状 是有抗Sm抗体 抗SSB La抗体 抗Scl 70抗体等多种抗体组成 因此S型ANA可见于SLE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 硬皮病 SSc 干燥综合征 SS 多法性肌炎及皮肌炎 PM或DM 等自身免疫病 12 ANA的筛选 间接免疫荧光法 13 ANA的筛选 间接免疫荧光法 14 ANA的筛选 间接免疫荧光法 15 ANA的筛选 间接免疫荧光法 16 ANA的筛选 间接免疫荧光法 17 ANA检测的临床意义 18 ANA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自身免疫性疾病ANA阳性率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活动期95 100 非活动期80 100 药物诱导性红斑狼疮 DLE 100 混合结缔组织病 MCTD 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20 40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PSS 85 95 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 PM DM 30 50 干燥综合症 SS 70 80 慢性活动性肝炎 CAH 30 40 溃疡性结肠炎 UC 26 19 小结 我免疫实验室应用现代化工艺进行细胞培养和抗原固定 在整个培养和固定过程中采用了保护抗原的方法 因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起始稀释度为1 100 稀释因子为3 2 而很多实验室采用的是鼠肝或自己培养的HP 2细胞作为基质 敏感性低 起始稀释度为1 20 稀释因子为2 如果滴度为1 80则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欧蒙公司提供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我室起始1 100 同时做1 1000稀释 根据2者的抗体滴度及强度情况判读 意义 1 320 则提示自身免疫疾病 20 小结 ANA是诊断结缔组织病的重要依据 ANA滴度不一定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正常人 尤其老年人可有低滴度ANA 感染性疾病 肿瘤 药物也可阳性 有资料表明 ANA在健康人群中阳性率为3 15 而且与患者年龄有关 年龄65岁以上健康人群可达10 37 健康人群在感染病毒情况下 也可以出现ANA阳性 但这些抗体多为暂时性 21 免疫印迹技术 最常用 先将ENA混合抗原作凝胶电泳 分离开不同的区带 然后把这些区带转印到硝酸纤维膜上 加入待检血清 最后用酶标抗体使相应的抗原带显色 22 23 抗可溶性核抗原 ENA 抗体检测 抗可溶性核抗原 ENA 抗体 Sm U1RNP SSA SSB Scl 70 Jo 1 rRNP Histones Ro 52 ACA PO PCNA PM sc1 Nucleo som 24 1 史密斯抗体 抗Sm 是SLE标记抗体 帮助前瞻性和回顾性诊断 对早期 不典型的SLE诊断意义大 经治疗缓解后SLE回顾性诊断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 与抗dsDNA抗体一起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2 抗核糖核蛋白体 抗u1RNP nRNP 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存在 高效价的抗u1RNP抗体 且无其它特异性的ANA 是诊断混合结缔组织病的重要血清学依据 阳性率为95 100 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在30 40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 nRNP抗体 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尤其有精神神经症状的SLE阳性率较高 25 3 抗干燥综合征A SSA Ro 抗体 抗干燥综合征B SSB La 抗体 抗SSA和抗SSB常见于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Syndrome SS 也见于SLE 两者同时出现与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大 抗SS 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 40 80 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30 40 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0 中 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此外 在100 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 A抗体 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 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 40 80 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10 20 的女性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29 1 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 A抗体和抗SS B抗体常同时出现 RO 52为52KD抗原 原与SSA为同一区带 现把它分为2个区带 分子量不同 抗原量不同 意义反应干燥综合症 SLE等疾病 特异性不强 26 4 抗硬皮病 70 Scl 70 抗体 抗ScL 70 几乎仅出现在SSc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 患者体内 是SSc的特征抗体 抗Scl 70抗体见于25 75 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弥散型 患者中 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 Scl 硬化症 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因出现在硬皮病且其分子量为70000 故名 抗原为碱性非组蛋白 抗Scl 70抗体阳性率为60 在其他结缔组织和非结缔组织病偶有阳性 而正常人均阴性 说明本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 是系统性硬化的标记抗体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又称硬皮病 或系统性硬化病 SSc 27 5 抗着丝点抗体 ACA Centromere 硬皮病中的良性变异型CREST综合征阳性率可达80 抗着丝点抗体在不同疾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CREST综合征 软组织钙化 雷诺现象 食道功能障碍 指端硬化 毛细血管扩张 为50 80 局限型PSS为30 雷诺现象为25 MCTD为7 SLE为 5 其他CTD为0 但并非CREST综合征 Calcinosis Raynaud sphenomena EsophagealDysmotility Telangiectasia 的标记抗体 在干燥综合征 某些慢性肝病中亦可阳性 28 6 抗合成酶抗体 抗Jo 1 见于多发性肌炎 PM 抗Jo 1阳性的肌炎患者 伴关节炎 技工手 雷诺症 发热 肺间质变等称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7 抗组蛋白抗体 histone 主要见于药物或非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与多种结缔组织病有关 抗组蛋白抗体可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DIL SLE RA SSc 中出现 不具诊断特异性 29 8 抗核小体抗体 AnuA Nucleo som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 它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 在SLE的诱导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对SLE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比抗ds DNA 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阳性率 50 90 特异性 98 30 9 抗PM Sc1抗体 可见于多肌炎 皮肌炎8 弥散型SSC3 50 PM Sc1抗体阳性见于皮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症 31 10 抗核糖体抗体 PO 一种自身抗体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高度特异 并与另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 抗Sm抗体 高度相关 32 11 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 PCNA 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 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其靶抗原为DNA聚合酶辅助蛋白 可能在控制细胞周期中起关键作用 33 12 抗双链DNA抗体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对SLE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滴度与SLE活动相关 可作为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指标 与SLE肾损害有关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血清学特异性抗体 SLE的诊断标准之一 SLE患者中阳性率为30 40 左右 抗体滴度的变化与SLE疾病活动程度相关 可用于SLE疾病活动期判断和药物疗效观察 阳性的病人90 以上处在疾病的活动期 参与SLE发病机理 介导的免疫复合物病 狼疮肾炎所致的血管炎 典型的喋形红斑非SLE和正常人抗ds DNA多为阴性 有时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可为阳性 如SS DIL MCTD 但阳性率低 含量也低 而且此类病人一般是SLE重叠综合征 34 实验方法如下 有些抗原在Hep 2细胞表达不高 ssA Jo 1 dsDNA 因此间接免疫荧光法绝非ssA Jo 1的最佳检测手段 Hep 2细胞也不是dsDNA的最佳检测基质 目前实验室使用方法为绿蝇短毛虫为基质 dsDNA在ANA表现为 在绿蝇短毛虫为基质的检测中为 因为1 Hep 2细胞和肝组织中dsDNA的浓度仅为绿蝇短毛虫为基质中dsDNA的十分之一 2 检测ANA时的起始稀释度为1 100 而用绿蝇短毛虫为基质检测dsDNA时的起始稀释度为1 10 因此只有高浓度的dsDNA抗体出现时 Hep 2细胞和肝组织中才能同时出现均质荧光模型 35 36 抗体滴度的解读1 灵敏度低特异性强性抗体 SmdsDNA抗ScL 70等 一旦出现 可做出诊断 不排除相关疾病 2 有些阳性率高的抗体 ss Aro 52等 特异性较差只有在高浓度时才有意义 3 有些抗体对疾病的活动度 诊断 治疗非常重要 可用于疗效观察 ANA dsDNA 37 ANA 印迹法靶抗原阳性结果 方法学不同存在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同 1 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Hep 2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纯天然的人细胞核和细胞浆抗原 大约含有100 150种左右 未经任何处理 但有些抗原在Hep 2细胞表达不高 ssA Jo 1 dsDNA 因此间接免疫荧光法绝非ssA Jo 1的最佳检测手段 Hep 2细胞也不是dsDNA的最佳检测基质 2 免疫印迹法测抗体 抗原为重组抗原 是纯化了的特异性抗原 因此以此为反应基质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大大的提高了 dsD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