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doc_第1页
《古诗三首》.doc_第2页
《古诗三首》.doc_第3页
《古诗三首》.doc_第4页
《古诗三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古诗词三首 电 子年纪年级教年纪案年级备课简表 _年级_班 教师_ _五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教师: 李晓静 课题: 古诗三首课时数:两课时教学目标A类1、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2、能正确讲习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B类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2、默写泊船瓜洲秋思。C类1、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的方法。2、 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理解古诗句的含义。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预习作业1. 搜集有关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2. 搜集有关作者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资料简介读准字音,熟读泊船瓜洲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大家完成了吗? 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思念家乡的诗。2.认识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 p)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课题。) 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下面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三.课件出示泊船瓜洲1.试读。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正音。讨论并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n jin), 钟山只隔数(sh sh)重(zhng ch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i hun)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老师读得好吗?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想不想也来再读一遍! 三、背诵 1.试背。 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2.汇报背诵结果。 谁愿意背诵? 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四、议议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通过诵读,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四人一组交流,再结合你手边的资料讨论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在学习片上写下你的收获和疑惑。时间10分钟。 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小结: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2.质疑 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有意义。3.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1 数重:几层。 多重。2 绿:吹绿了。 颜色。 3 还:指归还。指的是返回。 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诗的大意呢? 2、体会诗的情感,简笔勾画。 读到这儿,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 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 点拨: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诗人为什么选作“绿”字呢? 3.小结:“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点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实际上诗人在告诉我们他离家的时间,谁都读出来了?此时我仿佛看到诗人在摇头,听到诗人在叹息“唉!近-不能回 近-不能回 久-不能回 想-不能回”他这些思乡之情分别体现在哪些诗句?结合学生附板书: (近 )- 京口瓜洲一水间,(近 )- 钟山只隔数重山。(久 )- 春风又绿江南岸,(想 )-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为什么提到“明月”?(一是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藏着团圆之意)小结; 家乡,在游子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有的地方。此诗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的茶香,越品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五 .延伸 课件展示余光中的乡愁 六.作业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把它画一画学生谈论观看影片片段 但感受齐读课题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一名在黑板上为多音字组词总结记忆生字的方法读音、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激发兴趣自由读古诗汇报背诵结果交流收获体会诗的情感第二课时一回顾内容,谈话入题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初读古诗,整体感受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品读诗句,领悟感情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10感情朗读。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入情入境,深情朗诵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二找寻规律,识记生字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3学生练写。学生读课文生回答,感受学生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角色朗读学生结合上文理解乡愁师生配合读。学生回答后再次深情地朗读。集体读。分成小组朗读练习。分角色交流朗读。学生个别读,再齐读。学生找一找这一部分里的句子,读一读。整体感受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三查找资料,了解诗人学习了两首思念家乡的古诗,今天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长相思。课前通过收集资料,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简介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人士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纳兰性德善作词,反对模仿,强调独出心裁。“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四自查释疑,读懂诗句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a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我向榆关那边行。夜深了,周围千百座帐篷里亮着灯。)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儿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做成。在我的家乡啊,可没有这样的风云交加的声音。)再现形象。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观察插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何处?心里又在思念谁呢?五讨论探索,感受诗境根据插图,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词人在夜深时无法入睡,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讨论探究,感受诗境。(从词的内容看,写的是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无法入睡就是因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反复诵读,体会诗情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触景生情)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积累内化,拓展延伸背诵全词。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拓展阅读。课前通过收集资料学生试读,思考课后反思: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