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人教版).doc_第1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人教版).doc_第2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人教版).doc_第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人教版).doc_第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擦拭 (sh)狼藉(j)热泪盈眶(yn)B.鄙视(b) 陨落(sn) 喋喋不休(di)C.轻蔑(mi) 蹒跚(mn) 孤苦伶仃(ln)D.出没(m) 颓唐(tu) 不懈努力(xi)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2分)俯拾皆是寄人离下顽固不化文质彬彬立锥之地销烟弥漫错别字改正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3年1月23日,天津地铁员工帮走散男童联系父母,男童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B.从2013年2月26日开始,中国乒乓球队时隔九年后再设总教练,只因人选并非唾手可得。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D.刚才吓唬她们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4.(2013丽水中考)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挚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B.永久的悔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串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C.铁骑兵的作者杨朔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文章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一班八路军战士凭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的传奇故事。D.苏珊安东尼这篇文章着重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争取选举权一事。6.(2013长沙中考)综合运用。(8分)2013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2分)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2)【调查读书现状】读书现状调查表学段调查项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小时1.2小时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27.8%35.8%45.6%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2分)(3)【探讨读书方法】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4分)向校长提建议: (2分)向同学提建议: (2分)二、阅读品悟(40分)(一)阅读下面背影选段,回答710题。(12分)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7.给上面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2分)答: 8.选文第一段两次用了“终于”一词,有什么作用? (3分)答: 9.“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聪明”的含义是什么?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答: 10.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请简单说明理由。(3分)答: (二)(2013仙桃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3分)棉花里的父亲章中林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我循声钻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好梦。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1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3分)答: 12.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 13.“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3分)答: 1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3分)答: (三)(2013襄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转角遇到爱孙道荣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不过,别急啊,据说,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选自网络,有改动)15.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转角遇到爱”为题有何好处?(3分)答: 16.通读全文,概括出事件的经过。(3分)起因:住在楼上的老人们嫌拎着小椅子下楼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经过: 结果:老人们开心极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面、聊天,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到家里做客。17.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段的作用。(3分)答: 18.结合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答: 19.请具体谈谈你对文章第段内容的理解。(3分)答: 三、写作(4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答案解析1.【解析】选D。A项中“盈”应读yn;B项中“陨”应读yn;C项中“蹒”应读pn。2.答案:离篱销硝3.【解析】选C。“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与语境不符。4.【解析】选D。A项,语义重复,“大约”“左右”删掉其中一个;B项,成分残缺,在“实践”后添加“培养”的宾语中心语“能力”;C项,搭配不当,将“停止”改为“结束”。5.【解析】选A。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6.(1)答案(示例):好书让学识变得渊博好书让思维变得缜密(2)答案: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3)答案:校长您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同学,俗语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读书要有所选择,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小标题要简洁,能准确概括文段内容。答案(示例):车站送别(或:浦口送别)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结合“终于”所在语句的语境分析作答。答案:表明父亲对“我”放心不下,表现了他爱子心切。9.【解析】根据语境可以看出作者自责的心情。答案:这里的“聪明”是糊涂的意思。表明了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10.【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答案(示例):会。因为年轻人一般都会与长辈之间存在代沟。不会。因为看到父亲那样为自己忙前忙后的,每一个当儿女的都会被父爱亲情感动。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题的理解。“棉花里的父亲”从表面看指父亲在棉田里劳作,在棉花上睡着了;深层含义指父亲的一生都扑在棉花田里,棉花就是父亲的希望,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答案:表层含义:指在棉花田里劳作的父亲;指侧躺在棉花上睡着的父亲。深层含义:指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的希望;指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了;指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12.【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第(1)句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跪拜”表现父亲对棉花的态度,表现棉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第(2)句自选角度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结合语句内容体会表达效果。答案:(1)“跪拜”一词体现出父亲侍弄棉花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突出棉花在父亲心中的神圣地位。(2)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柘树枝比喻父亲的手,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示例二: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刻画,表现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13.【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能体现出感恩、劝慰之意,表达通畅即可。答案(示例):父亲,这么多年来,为了全家,您不辞辛劳,整日忙碌,您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太多太多了。现在,我们都长大了,该是我们报答您的时候了!希望您不要这样劳累了,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吧。14.【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把握。第段是结尾的段落,结尾段一般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揭示中心,画龙点睛。答案: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的热爱之情。1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往往会昭示文章内容和写作思路;有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题;有的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答案: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设置悬念,富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6.【解析】此考查语言概括能力。事件经过在文章的段,第段是过渡段,只要把两段的内容进行整合即可。答案:居民们为了方便老人下楼,在楼梯转角处都放了椅子,后来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上下楼的便利改放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