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题目】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已经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评析】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各省作文题纷纷揭开神秘的面纱,湖北省“传统书信和短信、电邮之争论”的供料作文让部分一线高三教师大呼意外:“怎么又是材料作文?”也有老师高兴地说:“果然是材料作文!”这里有个背景,2004年单独命题以来,至2011年湖北省8个作文题中有6个是供料作文,其中有4个是纯粹材料作文,形式相对稳定;最近几年稍有变化,08年是供料命题“举手投足之间”,09年来了一次大胆出新半命题“站在的门口”,10年又回到纯粹材料作文,11年直接命题为“旧书”,而12年再次回到纯粹材料作文。一线教师和广大考生对于作文题目的预测是众说纷纭,各自有理。可是笔者认为这些对于题目形式的预测大可休矣,因为经过多年探索,湖北高考作文命题已经逐步回归理性,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早该回归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基本能力的重视。一、平和稳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客观来讲,“传统书信和短信、电邮之争论”这个材料并不新鲜,发生在我们语文老师课堂上的这个情境并非虚拟,她真实而不花哨,朴素而不新潮,一点都不夺人眼目,号称“史上最严”的2012高考唬得全民屏住呼吸,所有与高考有点联系的的人都对这作文题目充满好奇,而结果让相当多的人觉得失落和失望。可是既在看客意料之外,必在本行情理之中。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保持了09年题的神韵,秉承11年贴近生活的特征,兼收10年呼应时代的风格,看似简单,值得斟酌;貌虽平淡,大有深蕴:风格平和稳健,要的就是真才实学。二、贴近生活,呼应时代,易于下笔作为社会人,与人交流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因为时空的阻隔,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与亲朋好友互通声息、互致问候、互诉衷情,是人非常基本也非常高级的一种需要。因为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人只能借助书信;山高水长、风雨晦朔积淀为“锦书难托”、“月满西楼”的哀怨凄美;因为难以超越的自然条件和无法摆脱的社会动荡,才有了“仰首望飞鸿”的孤单和“家书抵万金”的沉重。上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新世纪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的交流方式,作为90年代人的高三考生必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拿到这样个来自生活的材料,面对这样一个呼应时代的争论,考生自然是有话可说,易于下笔。三、呼唤传统,投身时代,审题容易但是,仔细斟酌这个材料,我们会发现可挖掘的空间其实很大。表面上是一个“传统书信和短信、电邮的争论”,实际上蕴含着对社会转型期严峻现实的忧虑传统貌似断裂,现代科技力量操控人类物质生活乃至精神世界,现代人逐渐失落传统家园,人的异化似乎并非科幻小说的耸人听闻。而高明的地方在于,材料并未明显泄漏这种担忧,也似乎并未指出明确出路;或者回归传统,或者拥抱时代,或者开拓第三条路,或者平静面对生活的变与不变,一切看你自己的选择。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湖北高考作文题早已跳出道德教化的桎梏,给予考生很宽的表达空间,而且几无体裁限制,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全凭你喜欢和擅长。而平时让老师和学生十分纠结的审题问题,也早已不是问题。但是你怎么想,如何写,想好了,写出来,高下优劣立判。四、关注生活,夯实功底,快乐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以表达为其本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2012湖北高考作文题摒除写作本身之外无关宏旨的枝节干扰,回归到对考生基本写作能力素养的考察,也为我们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要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培养思维品质,拓宽思维的广度,开掘思想的深度;二要夯实功底,阅读经典,注重积累,勤于练笔,精于表达,而且追求表达的独特风格;三要丰富语言训练的形式,搭建宽广的语言表达的舞台,比如演讲、辩论、时事评论等等,不断推陈出新,让学生乐说乐写,当然,这个快乐并不等于轻松;四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乐观积极,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孝悌友善,乐于分享,敢于担当,于己于家于国于人类于自然宇宙都有一份赤诚的爱。【例文】1、交流的无奈鼠标轻击,按键轻点,电波激发一个个信息点,代码串联起一个个字符。此时此刻,你的话语就传达到我的身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瞬息之间可以交流。但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彼此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的时代,书信早已被冷落,它们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只是父辈们发黄的写着或黑或蓝钢笔字的纸张。必须承认,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极为低廉,但是转瞬即来的信息,大多数的时候就如同三个月就长大的肯德基香辣鸡,往往味同嚼蜡。手机和电子邮箱里收到的往往只是一连串自创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转发的数字符号,往往并没有给我们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感到时时的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这就是交流的无奈。我们很难或者无法拒绝突如其来的电话信息的打扰,做好的安排与计划付诸东流。很多时候往往最大的无奈不是别人从我们这里夺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现实中给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变不了的,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只是对于后者,又有谁人能够做到?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于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书信时代,有的是:“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担心与牵挂,多的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在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充满了未被浮躁时代洪流所淹没的亲切与温馨,浪漫与希冀。寄出信件就是寄出一份美好的愿望与嘱托,然后在无尽的期待中翘首以盼书信鸿雁回传。在手写书信这个载体上,我们前辈们的思考进一步深入扩展,字字推敲,款款情深,丰富细腻的情感在笔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现的面孔和情感,对一种深度情感模式的向往,曾经多么让人激动不安。手写书信所附带的传统的元素文化价值,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网络所湮灭的危机。是的,科技解决了符号传递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解决真正交流沟通的问题。因为“如果意义不在词语里,而是在脑子里或是在对客体的参照里,那么,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意义可以跨越两个脑子而成功迁移”。假如我们缺少了等待与珍视,我们注定是不能“心连心”的人,我们发出的电子信号最终消散在茫茫太空,我们从未知之中来,又往未知之中去。2、那一抹忧伤的底色自古以来,书信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素有鸿雁传书之说。在历史长河里,它不单是一种联系方式,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这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想起远方的家人,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封信,弥足珍贵,满纸都是对亲人的牵挂;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义之情,令人钦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书信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对这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们是满心欢喜地接受!但是今天,它却遭受着一种严峻的挑战。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联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手机聊天,电子邮件,漂流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论那个阶层的人,都在频繁地使用。当然这种方式是好的,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对其是抱着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如果让我选择,我无法说出那一种方式更好,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你认为,邮件省钱,效率高;写信贵,速度慢。但是,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字,我们已经有一种视觉上的疲劳。而,书信,可以很好地抒发我们的情感,它给我们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字面的范畴!当投身军营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里的来信,都会压在枕下,反反复复地阅读,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过,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期盼与等候;当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无法使用现代先进的沟通工具,收到远方子女的来信时,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激动;当身处逆境之时,收到朋友的一封来信,纵然是简简单单的关心的话语,也足以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们在电视上,也看见过许多贫困山区的儿童,他们和许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书信来往。就是这小小的书信,让爱心之路得以延续。当镜头给到那群可爱的孩子,坐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带着笑容,认真地阅读着来信的场景时,我想,在那一刻,他们一定是幸福快乐的!而如今,这种文明已经渐行渐远,很难再去寻觅它的踪迹,但是它并不会退出我们的生活!不管现代文明如何发达,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它不会消失!在我们的脑海深处,它已是一行不灭的印记!我想说:朋友,当你面对电脑、手机的印刷体,出现审美疲劳时,不妨拿起纸和笔,写一封信,给亲人,给朋友 谁解家书味 夜落月悬,独对孤灯,我静静撕开信封,铺平。 我总爱往来绿绿的邮筒,总爱去收发室找我的家书,在那重重叠叠的牵挂和祝福里去认领属于我的那一份,我珍视那安静的一刻,我不忍失去,那自古至今家书所承载的内涵。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在冬天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天寒露重,望君保重”。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丰沛的爱,因为那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天寒露重,我们亦可相互温暖。 翻开傅雷家书,我读出一颗深刻而细腻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虽常是教诲,但严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能听见远及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家书不仅饱含温情,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声的吐露。金圣叹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字付大儿看,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憾矣。”潇洒才子金圣叹在死前亦不忘开玩笑,给那些想看他泣诉的小人写下最睿智的讽刺。此中的滋味谁解?谁从他踽踽独行的背影中读出那辛酸与寂寥?我想定是有的,定有人去认领那高贵的灵魂。 黄永玉收到叔父的来信,虽在咸宁改造,他却说:“这儿的荷花真美!”他的叔父正是在文革间写下中国服装史的沈从文。这家书,是高洁情怀的吟哦,在其中,我读出了大师的从容。 最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与妻书,他告诉妻子他有多爱她,告诉她他必须离开,为了千千万万人都可以像他们那样相爱,那样幸福。这是情丝包裹的家书,这是一战士明志的家书,这更是用生命传递爱的家书。他那不识字的妻子在用颤抖的手抚摸信的时候,定是会哭成了泪人又擦干眼泪读下去的。 而现在呢?在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当电子邮件穿越地球村的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上教学文体活动方案策划
- 力康咨询成功授牌方案
- 管理绿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咨询协商方案怎么写范文
- 美业小区拓客活动方案策划
- 初中毕业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福建三明高桥镇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智能客服解决方案咨询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中医类事业单位面试题及答案
- DBJ-T 13-210-2023 福建省房屋市政工程基桩检测试验文件管理标准
- Unit+2+短语背诵版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 质量月报范本
- FZ/T 52051-2018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复合短纤维
- 【精品】2020年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培训考试题
- 派车单(标准样本)
- 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2021年版(原文格式版)
- 浦东机场手册
- JGJ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