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氛围营造 临江仙明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提示 宣扬历史空无 冷眼观世的思想 在古典诗歌中 此类作品很多 元代散曲尤甚 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的卷首词 影响很大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 不是爱 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 兴亡之叹 余秋雨 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 历史事件的成败 对历史遗迹的追思等 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慨 或者借古以讽今 讽刺时事 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 古事 古迹为描写对象 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特点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 咏 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 怀古 咏怀 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 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抒发感慨 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 结构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2 内容 国家 国运衰微 统治者 荒淫奢侈 名地 昔盛今衰 古人 壮志难酬 忧国伤时 孤寂失意 3 手法 运用典故 今昔对比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即事议论 4 语言 含蓄蕴藉 5 意象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历史古迹 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六朝金陵 7 风格 或雄浑壮阔 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 古人 感慨身世 观照自我 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悲叹年华消逝 时不我待 壮志难酬2 古迹 抒发感慨 感伤兴衰 变迁 感慨盛衰无常 昔盛今衰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 古事 借古讽今 劝诫世人 感慨国运衰微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 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 独抒机杼 客观评价 分类一怀古人 贾谊王昭君为最 1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 乌江亭 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江东 指长江下游芜湖 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 是项羽起兵之地 1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注 乌江亭 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江东 指长江下游芜湖 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 是项羽起兵之地 1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 气节 角度来评价的 2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 表达了对胜败得失 历史兴衰的看法 即胜败乃兵家常事 只要忍辱负重 重整旗鼓 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 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 蜀相 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 古代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 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黄鹂 黄莺 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两朝 指刘备 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 开创基业 匡济艰危 出师未捷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 建兴十二年 234 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 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 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试分析 蜀相 诗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句 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2 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2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 蜀相 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 古代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 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黄鹂 黄莺 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两朝 指刘备 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 开创基业 匡济艰危 出师未捷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 建兴十二年 234 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 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 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试分析 蜀相 诗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句 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 意思是 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 年年如此 可它为谁而绿呢 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 可有谁听呢 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 自 空 从 自 空 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 冷落气氛 含有感伤的意味 2 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 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 3 咏怀古迹 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 咏怀古迹 其三 题为咏怀 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试作简要分析 3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古人即我 我即古人 分析 第一步 寻找连接点 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第二步 归类 探求主旨 1 昭君入宫被妒 他入朝被妒 2 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 他 漂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 其一 3 昭君思念故土 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 4 每依北斗望京华 都城 昭君敢于 怨恨 他不敢怨君 5 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型 补充 对比失落型 与诸子登岘山 答案 1 不同意2 从诗的表面来看 是咏昭君 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 来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 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 4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开头两句 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照 正见出自然永恒 人世沧桑后两句 眼前这汴堤杨柳 却联结着隋代的兴亡 历史的沧桑 不免惹人欷歔慨叹 当年炀帝沿堤植柳 本为南游装点风光 到头来它却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 对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要以史为鉴 不要重蹈覆辙 分类二怀古迹 金陵为最 1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注 秦淮 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 秦淮河由城中穿过 流入长江 两岸酒家繁多 是当时豪门贵族 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 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 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 不理朝政 最终丢失了江山 因此他所作的 后庭花 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 该诗连用两个 笼 字 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2 谈谈你对三 四两句的理解 1 该诗连用两个 笼 字 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 笼 字 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 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 谈谈你对三 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 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 其实 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 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2 乌衣巷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 朱雀桥 乌衣巷 旧燕子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人马喧闹热闹繁华 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 野草野花丛生 夕阳残照 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 对比 喧闹繁华 寂寥苍凉 明确问题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通过昔盛今衰对比 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 物事人非 沧海桑田的感慨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 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 谢两世家居住之地 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 显赫一时 王家书法谢家诗 也足以让人仰怀 1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事实上 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 王谢堂前 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 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 事实上 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 王谢堂前 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 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 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3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 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 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场门 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 石崖耸立 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战国时 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 公元212年孙权重筑 改名为石头城 城依山临江 南靠秦淮河口 形势险要 为六朝江防要地 张勃 吴录 载 诸葛亮谓 钟山龙蟠 石头虎踞 帝王之宅也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 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 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以不变写变 山 潮 水 月伴寂寞空城 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 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 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分类三因古迹而怀人 1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 华清宫 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 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 一骑红尘 与 妃子笑 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 构思 布局之妙 令人叹服 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 是以卷起 红尘 的高速日夜奔驰 送来荔枝的 一骑 挥汗如雨 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 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 嫣然一笑 乐不可支 两相对照 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 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 山顶 望见 一骑红尘 并且特意用 妃子笑 三字 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 想起 褒妃一笑倾周 的历史教训的 2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注 苏台即姑苏台 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越中 即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同是李白的怀古诗 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 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越中览古 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 以强烈的对比描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苏台览古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2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注 苏台即姑苏台 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越中 即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同是李白的怀古诗 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 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越中览古 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 以强烈的对比描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苏台览古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分析 上阕 孙仲谋 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建立丰功伟绩 对比自己 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怀人伤己 下阕 佛狸祠 今昔对照 不堪回首 昔盛今衰的伤感 怀古伤今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廉颇 同病相怜 不忘为国效力 怀人伤己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 1 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 2 作用及思想 引用孙仲谋 寄奴廉颇 为了怀人伤己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 为国效力的决心与抱负以及壮志依然难酬的感伤 引用佛狸祠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为了怀古伤今 昔盛今衰的伤感 不堪回首 借古讽今 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 和希望他们引以为戒的理想 4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 南游金陵时所作 吴宫 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 指东晋 建都金陵 衣冠 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成古丘 成为一堆古墓 结合全诗理解 总为浮云能蔽日 的意义 结句落一 愁 字 作者 愁 什么 4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 南游金陵时所作 吴宫 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 指东晋 建都金陵 衣冠 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成古丘 成为一堆古墓 结合全诗理解 总为浮云能蔽日 的意义 结句落一 愁 字 作者 愁 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 句使用了比喻 以 浮云 喻奸佞臣子 以 日 喻君主 总为浮云能蔽日 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 自己报国无门 十分沉痛 诗人所写的 愁 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 怀才不展 时不我待的心情 分类四 独抒机杼 客观评价 1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 大乔 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 大乔为孙策之妻 小乔为周瑜之妻 相传曹操建铜雀台 命曹植撰 铜雀台赋 有云 揽 二乔 于东南兮 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 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 历史将要重写 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 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 赤壁一战 曹军败北 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 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 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2 临江仙 临江仙明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提示 宣扬历史空无 冷眼观世的思想 在古典诗歌中 此类作品很多 元代散曲尤甚 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的卷首词 影响很大 品读怀古诗的方法 1 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 人物和典故 弄清史实 2 清楚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 知人论世 3 明确古与今 人与己 的连接点 情感共鸣点 4 古今 人己 对比 结合诗句 体会作品主旨 体悟感情 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 同病相怜 怀古伤今 昔盛今衰 借古讽今 表现主观情感 观照历史兴衰 5 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结语 断壁残垣 记录着朝代的兴亡 秦砖汉瓦 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多少雅致的诗句 缅怀着古今风流人物 无数蕴藉的词章 倾诉着世间沧海桑田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 人生路上 与诗歌结伴而行 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 热爱唐诗 热爱传统文化 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 因为我们是屈原的子孙 我们是李杜的后人 因为我们是堂堂的华夏子孙 教材选教篇目 咏怀古迹无首 其三 咏史怀古 与诸子登岘山 登高怀古 西塞山怀古 登高怀古 滕王阁 登高怀古 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 封 连四州 登高诗寄言诗 九日齐山登高 登高诗 安定城楼 登高诗 登高 登高诗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孟浩然诗歌特点语言通俗易懂 感情真挚动人 以平淡深远见长 生平简介 孟浩然 689一740 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 人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 其诗与王维齐名 时称 王孟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 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 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 但以 当路无人 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 七四零 诗人王昌龄游襄阳 和他相聚甚欢 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 据说就是因为 食鲜疾动 终于病故 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 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 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他虽然隐居林下 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 和诗人王维 李白 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 咏物的狭窄境界 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 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 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杜甫礼赞他 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他死后不到十年 诗集便两经编定 并送上 秘府 保存 现有 孟浩然集 逶迤盘横近百公里的崤山巧借着西高东低的山势将秦岭的莽阔化解成渐渐低矮的丘岭 在灵宝与陕县交汇的崤山深处 有一座普通的山峰 它的名字 只有县级地图上才能找到 它 就是岘山 山谷中的小溪 奇峰 岘山主峰 奇峰 山门 奇峰 今日岘山雪景图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 吊古伤今诗 孟浩然 朗读诗歌 初探诗意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我们又来登临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 天气寒冷 云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羊公碑如今还在 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1 作者登山的原因是什么 2 颈联写了哪些景色 有什么特点 因山上有名胜古迹 思考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 天气寒冷 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萧条 悲凉 邈远 再读诗歌 体会情感 湮灭无闻 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 触景生情 倍感悲伤 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 感情真挚深沉 平淡中见深远 孟诗特点 1 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为何会流泪 2 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吊古伤今 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 三读诗歌 品味语言 1 首联看似闲笔 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 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2 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3 羊公碑尚在 一个 尚 字 十分有力 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4 尾联 羊公碑 借用典故 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 这与 怀古伤今 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5 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 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 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6 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 会是哪四个字 问题探讨 1 首联看似闲笔 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 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明确 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 因旧迹而伤怀 因历史触动内心 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 怀才不遇 由羊公所言的 湮灭无闻 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2 颈联中 你以为哪两个字用得好 浅 指水 由于 水落 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 故称 浅 深 指梦泽 辽阔的云梦泽 一望无际 令人感到深远 登山远望 水落石出 草木凋零 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 提炼出来 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 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3 羊公碑尚在 一个 尚 字 十分有力 它包含了哪些复杂的内容 羊公碑尚在 一个 尚 字 十分有力 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 是在晋初 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 中隔四百余年 朝代的更替 人事的变迁 是多么巨大 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 令人敬仰 与此同时 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 为国 指晋 效力 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是以名垂千古 与山俱传 想到自己至今仍为 布衣 无所作为 死后难免湮没无闻 这和 尚在 的羊公碑 两相对比 令人伤感 因之 就不免 读罢泪沾襟 了 4 尾联 羊公碑 借用典故 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 这与 怀古伤今 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 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 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 而且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 让自己的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 两相对比 令人伤感不已 5 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 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 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 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 但自己却不被重用 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6 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 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 怀古伤今 吊古伤今 品读与探讨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首联凭空落笔 似不入题 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第二联紧扣上联的 古 今 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 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 严冬天寒 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 第四联既是写景 也是吊古伤今 读罢泪沾襟 是诗人的自我感伤 也暗用了 堕泪碑 的典故 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六 艺术特色 思考 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孟浩然长于五言 与诸子登岘山 写得平易自然 用典贴切 用字凝练 反映了孟诗清淡幽雅的风格 在艺术手法上 先虚后实 先议论后写景感慨 打破了传统的 触景生情 的写法 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 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 语淡而味终不薄 名家点评 语言通俗易懂 感情真挚动人 以平淡深远见长 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 从静悟中得之 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李景白 唐诗鉴赏辞典 七 小结 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 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前句承古 后句承今 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 一联初看突兀 结合二联又极自然 三联写登山所见 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 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第四联写朝代更替 人事变迁 羊公碑 尚在 令人敬仰 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 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 富有形象 又包含着作者的激情 语言通俗易懂 首联 凭空落笔貌离神合颔联 由虚入实与上粘连颈联 远近景物一片萧条尾联 自然用典由人及己 作业 1 背诵全诗2 诵读全诗 想一想 羊公碑为什么叫 堕泪碑 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 答 因为 1 晋代的羊祜 在镇守荆襄时常到岘山上置酒歌咏 概叹自己以后 湮没无闻 无限伤感 2 羊祜勤政为民 颇有政绩 得到当地民众的称赞 人们为其建庙立碑 想其流风遗韵 望其碑者 莫不流涕 所以晋代的杜预就称其为 堕泪碑 当诗人概叹于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这一平常而残酷的真理 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至今仍是一介布衣 无所作为 死后难免会湮没无闻 读着 尚在 的 羊公碑 不免悲从中来 泪沾襟 了 3 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 联系全诗 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 包含着对时光流逝 无可阻挡的感喟 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 内涵丰富 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 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 水落 天寒 简洁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 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 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金陵怀古之冠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吕城高级中学牛志平 刘禹锡 772 842 字梦得 中唐文学家 哲学家 805年 参加 永贞革新 因为宦官 藩镇的强烈反对 革新失败 刘禹锡初贬谪长达22年 但却始终不屈 在诗歌创作方面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 世称 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 诗豪 他的诗 风格雄豪苍劲 传诵之作极多 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 寄寓深远 被奉为 咏史大家 讽喻诗 竹枝词 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作者简介 解题 西塞山 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 形势险峻 是六朝 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 六朝古都 是指东吴 东晋 南朝的宋 齐 梁 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 十朝都会 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 还有南唐 明初 太平天国 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 有名的军事要塞 长庆四年 八二四年 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 沿江东下 途经西塞山 即景抒怀 写下此诗 西塞山风光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1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下 和 收 字用得好 下 一有符合地理形式 由上游向下游进军 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 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 字 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 相距遥遥 一 下 即 收 何其速也 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 一方是闻风丧胆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2 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 什么手法 从形象上看 一横一竖 一下沉一高扬 从色彩上看 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 一边是投降的白旗 从气氛上 晋军得胜趾高气扬 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 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 咄咄逼人 而失败者黯然失色 仓皇逃窜的神态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3 颈联 人世几回伤往事 或许并不仅仅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 金陵经历了若干的朝代的兴亡 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浩叹 升起伤怀之感 但金陵古城却 山形依旧枕汉流 那么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一个国家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 江山不管兴亡恨 一任斜阳伴客愁 包佶的 再过金陵 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脚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 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 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 824 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金陵 今南京 虽是六朝古都 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 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 四海为家 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 同时 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 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联系背景 4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这里有赞颂 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 是警诫 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 乱后 河北 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 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 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 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 曾经的 金陵王气 曾经的 西晋楼船 今天都成为了一片荒凉之地 曾经雄踞一方 不可一世的割据势利 今天也只是人们 伤 的陈年往事 诗人在纵横开阖 酣畅流利的叙事描写当中 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做了迎头痛击 历史的大流永远是 大一统 民心所向 不以割据者的意志为转移 想要分裂国家 发动战争 最终也不过就是徒让后人 伤往事 而已 刘禹锡作品欣赏 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竹枝词二首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九首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浪淘沙九首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滕王阁 当滕王阁伫立在赣江之滨的那一天起 上天就注定它要与一个人永世牵系在一起 那个人就是王勃 王勃因滕王阁而成为南昌的名人 而滕王阁则因王勃而成为名冠江南与岁月的历史名楼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词语解释 江 指赣江 物 四季的景物 槛 ji n栏杆 帝子 指滕王 王勃的故事南昌当地人非常敬仰这位英年早逝的才子 滕王阁上有一篇近乎神话的图画故事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 路至距南昌三四百里的地方 见一长者 与之礼甚恭 长者悦 说道 明日重阳 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 大宴宾客 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 为这次盛会作序 即可名垂史册 勃笑曰 三四百里水路 如何能到 长者挥扇送风 船如箭 王勃回头 长者已不见 当晚便到南昌了 诗文解释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 佩玉 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 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黄昏 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 时日悠悠不尽 事物变换 星座移动 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 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诗文赏析 背景 唐高宗上元三年 676 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 途经洪州 今江西南昌 参与阎都督宴会 即席作 滕王阁序 序末附这首凝炼 含蓄的诗篇 概括了序的内容 滕王高阁临江渚 第一句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用质朴苍老的笔法 临 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 它下临赣江 可以远望 可以俯视 下文的 南浦 西山 闲云 潭影 和 槛外长江 都从第一句 高阁临江渚 生发出来 A 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 一个 临 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 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 高阁临江渚 生发出来的 B 第二句由今及古 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 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 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佩玉鸣鸾罢歌舞 第二句由今及古 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 坐着鸾铃马车 挂着琳琅玉佩 来到阁上 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那种豪华的场面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小结 第一句写空间 第二句写时间 第一句兴致勃勃 第二句意兴阑珊 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 随立随扫 的方法 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C 第三 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 寄慨遥深 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 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怎样的地势特点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居高 临远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 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 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 只有南浦的云 西山的雨 暮暮朝朝 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 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 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 情景交融 寄慨遥深 小结 D 闲云潭影日悠悠 一句 时空笔触是如何转换的 哪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闲云潭影日悠悠 闲云潭影日悠悠 一句 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 悠悠 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E 时日的漫长 不是一天两天 而是经年累月 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 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这里一 几 一 何 连续发问 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槛外长江空自流 F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 指出物要换 星要移 帝子要死去 而槛外的长江 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 字 江 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 神完气足 末尾两句 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 以景作结 似答非答 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一句与李白的诗句 唯见长江天际流 的意境相似 有异曲同工之妙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 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 江 栋 帘 云 雨 山 浦 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 物换 星移 几度秋 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 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 主要的原因 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 滕王阁 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总结 唐诗多用实字 即名词 这与喜欢多用虚字 尤其是转折词 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 三四两句中 除了 飞 字和 卷 字是动词以外 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 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 唐人的善用实字 实而不实 于此可见 另外 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 很有特色 一般说来 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 起铺排的作用 这里用来作结束 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 术语称为扇对 而是一开一合 采取 侧势 读者只觉其流动 而不觉其为对偶 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 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 甚至七言绝句 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 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流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等 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 王勃的 滕王阁诗 可谓上乘之作 诗歌以凝练 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 气度高远 境界宏大 与 滕王阁序 真可谓双璧同辉 相得益彰 柳宗元 柳宗元 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土地兼并日渐严重 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 永贞革新 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 打击权奸 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 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 改革失败了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与韩泰 韩晔 陈谦 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后来五人都被召回 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 终因有人梗阻 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 休戚相关 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 虽天各一方 而相思之苦 无法自抑 1 作者说 愁思茫茫 联系全诗看 作者因何而 愁思茫茫 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 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 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一身去国六千里 柳州去京六千里 荒远闭塞 没有旧日交好 只有苍茫的荒野 愈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支付与网络安全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 时装品牌干货知识培训课件
- 自由飞翔的小鸟450字7篇
- 纪检宣传课件
- 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描写春天的中考作文(14篇)
- 品牌宣传与推广执行方案
- 农业种植资源共享和流通合作协议
- 品牌宣传与市场拓展方案
- 2025年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考试嵌入式系统大数据试题
- 小红书运营合作协议书
- 家庭房屋财产协议书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师读书分享
- 工业固废处置协议书
- 艺术基金授课协议书
- 【杭州】2025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一次招聘编外人员1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股东决策协议书模板
- NB/T 11525-2024气动、电动调度单轨吊车技术条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 TBIE004-2023通孔回流焊接技术规范
- 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观光车N1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