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类题之技巧篇.doc_第1页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类题之技巧篇.doc_第2页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类题之技巧篇.doc_第3页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类题之技巧篇.doc_第4页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类题之技巧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类题之技巧篇古诗表达技巧,是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广义上指诗人在表达思想感情和行文措辞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包括修辞手法(针对诗句而言)、篇章手法(针对全诗)、表达方式、结构方式四大类。在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点化、叠词、倒装、顶真、反复、通感、反语等。篇章手法有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象征、联想、想象、以乐景写哀情、比、兴、赋、列锦、曲笔、以小见大、言此意彼、寓褒于贬(似贬实褒)、明褒实贬。在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描写,二是抒情。描写有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白描与工笔等,抒情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之分,间接抒情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叙抒情、借议抒情。结构方式:开篇涉及两类:一是开门见山类(总起式、即事式、设问式、先声夺人),一是曲径通幽类(托物起兴、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重章叠句、铺垫、交待背景、回忆往事、孤峰突起、欲擒故纵、)。收束涉及八种形式,分别是以景结情、翻因为果、无理而妙、水到渠成、留下空白、设问留疑、卒章显志、寓含哲理)。诗的结构还涉及过渡、照应。就内容来说,有由景到情、由情及理两种结构。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就技巧来说,考了些什么,这里例说如下:一、修辞手法考查:北京卷: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此题答案是D。考查的是通感。所谓通感就是将感觉相沟通,以突出表现事物。诗句“雨香飞燕促”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要求选的就是运用了这类通感的诗句。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全部排除。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瘦”与“肥”运用了比拟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前一句写出云散后山形朦胧厚重后变得清秀了,后一句写出下雨之后水面由窄变宽了。江西卷: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都用比喻手法,以水喻愁,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不同:李词表现的是家国这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的愁比李词的愁要深。比喻手法也有不同: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此题运用了比较法,扩展了鉴赏范围。比较异同,多从诗句的内容、情感、所用的艺术手法来进行,如果是单独的句子,多是修辞手法;若是整诗,多是描写手法、抒情手法、构思手法等。二、结构(思路)探究北京卷: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问一:由景及理是本诗的写作特点。这首诗不仅寓情于景,还通过借柳的意象特点,阐发了“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的人生感慨,既赞美了“柳”的旺盛的生命力,又启发人们要自强不息。问二:示例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这首诗的前两句,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正所谓 “景入理势”。 答案示例二: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会繁茂起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的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这是一曲野草颂,更是生命的颂歌。“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全诗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说理水乳交融,意境浑成。答案示例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借游山的体会阐发人生的哲理。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首诗借助庐山的形象,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借景说理,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此题考查古诗中阅读鉴赏迁移的能力,是探究类的试题,关注点是诗歌写作思路。三、写作角度理解: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二联从树叶的角度来写,是树叶在“翻思,”是树叶“肯信”,属拟人;第一、第三联是从诗人的角度来写。具体来说,首联写诗人看到雨落闲田,红叶纷落;颈联写到如果这些落叶回想起自己春天时的勃勃生机,怎么会相信自己有今天秋风中的落魄呢。颔联又写诗人看到多处的落叶随流水漂远,河边有很多的落叶。更换角度使全诗富于变化,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增加了情致。四、篇章手法赏析大纲卷: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松树冬夏常青,与诗中的落叶形成鲜明对比。以对松树的赞叹突出了对落叶的无奈和感叹之情。广东卷: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和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诗歌中体现出来的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D。颔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对仗工整,而内容上也富于特色,尤其是颜色上的描写,既写出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也写出了明显的诗情画意。从形式上看,“朱”、“青”、“绿”、“白”四种颜色,不仅形成形式上的对仗,也增添了诗歌的诗情画意,让读者觉得本诗真是诗中有画;从内容上看,诗人选取了余杭四月的朱樱、青豆、绿草三种景象,展示出了余杭四月弄弄的春意,白鹅和酒则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由此题,可看出技巧分析型答题规范:鉴赏框架:手法例子+表达作用(或手法运用效果)具体解题的步骤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江苏卷: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解答此题,要明确赏析的角度,一般多从语言及技巧的角度分析,本题中意象集中明确,主要有“天涯”、“山月”、“落花”、“碧云”,所以应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浙江卷: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写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从手法上涉及如下技巧:1、修辞:对偶或者借代。2、映衬:色彩:“碧”与“黄”。作者提取了两个色彩明快的词语“碧”与“黄”,(1分)天的碧与野菊的黄彼此映衬,互相烘托,凸显了菊花了美丽。作者就这样通过对色彩的描绘,表达了对野菊花的喜爱之情。上海卷: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 那:同“哪”。渺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