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三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1页
2013-2014高三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2页
2013-2014高三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3页
2013-2014高三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4页
2013-2014高三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三年月考(10月)语文试卷(总分150分 答卷时间150分钟)一、语基部分(12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谙熟(n) 吐蕃(b) 思忖(cn) 呱呱(gu)坠地B炽热(ch) 女红(gng) 内讧(hng) 怙(h)恶不悛C觊觎(j) 蓦(m)然 绿林(l) 扪(mn)心自问D可汗(hn) 联袂(mi) 聒噪(gu) 刚愎自用(b)2、以下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安详 躁动 影碟机 跚跚来迟 B。弘扬 寒喧 绊脚石 戛然而止C装潢 伶俐 大杂烩 高屋建瓴 D。演绎 罂粟 明信片 眼花瞭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D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 名句名篇默写(8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荀子劝学)2 吾师道也,_。(韩愈师说)3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不思其反。(诗经氓)4 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其五)5 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6 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7 山河破碎风飘絮,_。(文天祥过零丁洋)8 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2分)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节选自明史熊鼎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3分)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复以细故烦御史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 B. C. D.8、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3分)(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9、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颔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2分)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三、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21分)(一)文学名著(15分)10、下列各项对名著子夜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跟随吴老太爷来上海避难的四小姐惠芳,七少爷阿萱,这对乡下长大的“金童玉女”刚到这个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就贪婪地注视与询问周遭的新鲜事物。这让一直信奉文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无法忍受。B. 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成功,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这时,他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他决定将双桥镇劫后的余产折合现金,投放益中信托公司,干一番大事业。C. 吴府大办丧事,纷至沓来的客人中,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文人。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交易。这时的吴荪甫不受他们的干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丧事上。D. 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益中”,吴荪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但他不甘心这样,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情人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E. 吴荪甫抛出了150万公债与赵伯韬作最后的决斗。紧要关头杜竹斋却趁他们压价时站到了赵的一边,大量扒进。吴荪甫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他绝望地用手枪准备自杀,幸好丁医生和李贵及时拦住。11、下列各项对名著家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高老太爷66岁诞辰快到了,克定,克安和觉新主张用盛大的仪式来庆祝,庆典之时,觉民和觉慧虽不很欣赏客人们表现出的种种丑态,但并没有表示强烈的反感。B. 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囚禁在家,他因烦闷常常吹萧,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也充满了悲哀,同时也用萧声向鸣凤表达爱意。C. 当琴听到二表哥觉民说“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人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见此,觉民和觉慧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D. 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工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E. 听到鸣凤跳湖自尽的消息后,觉慧觉得恐怖和绝望,情绪非常激动,抓自己的头发,并摇着剑云的肩膀追问鸣凤的死因,他为自己没能保护好她而感到愧疚,更对造成鸣凤之死的封建家庭感到深切的痛恨。12、简答题(二选一)(5分)(1)“有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我知道现在这时代,青年人中间很有些能干的人,可惜我事情忙,不能够常常和青年人谈话-现在请你先回厂去,告诉工人们,我一定设法使她们满意的。-有什么事,你随时来和我商量!”(子夜) 这个“很有些能干”的年轻人是谁?吴荪甫起用他来对付工人罢工,工潮又是如何平息的? (2)“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 觉慧为什么被囚禁在家里?他最终离家出走到了哪里?对于觉慧的离家出走,觉新的前后态度是什么? 选( )(二) 文化经典阅读(6分)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注果:果断,坚决。硁硁然小人:硁硁然,这里指像石块一样坚固的样子。小人,器量小的人。(1)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理想的“士”?请简要概括。(2分)(2)孔子怎样看待“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四、现代文阅读(13分)爷爷的毡靴(俄)普里什文我记得很清楚,爷爷那双毡靴已经穿了十来个年头。而在有我之前他还穿了多少年,可就说不上了。有好多次,他忽然间看看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破啦,得打个掌啦。”于是他从集上买来一小片毛毡,剪成靴掌,上上结果毡靴又能穿了,跟崭新的一般。好几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禁思忖着:世间万物都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不料,爷爷的一双腿得了严重的酸痛病。爷爷从没闹过病,如今却呻唤不舒服起来,甚至还请了医生。“你这是冷水引起的,”医生说,“你应该停止打鱼。”“我全靠打鱼过日子呀,”爷爷回答道,“脚不沾水我可办不到。”“不沾水办不到么,”医士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在下水的时候把毡靴穿上吧。”这个主意可帮了爷爷的大忙:腿痛病好啦。只是打这以后爷爷娇气起来了,定要穿上毡靴才下河,靴子当然就一个劲儿地尽在水底的石头子儿上打磨。这一来毡靴可损坏得厉害啦,不光是底子,就连底子往上拐弯儿的地方,全都出现了裂纹。我心想:世上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人们纷纷指着毡靴,对爷爷说:“老爷子,也该叫你的这毡靴退休啦,该送给乌鸦造窝儿去啦。”才不是那么回事儿呢!爷爷为了不让雪钻进裂缝,把毡靴往水里浸了浸,再往冰天雪地里一放。大冷的天,不消说毡靴缝里的水一下子就上了冻,冰把缝子封得牢牢的。接着爷爷又把毡靴往水里浸了一遍,结果整个毡靴面子上全蒙了一层冰。瞧吧,这下子毡靴变得可暖和结实了:我亲自穿过爷爷的那毡靴,在一片冬天不封冻的水草滩里来回淌,啥事儿也没有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说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但是有一次,我爷爷不巧生了病。他非得出去上厕所不可,就在门道里穿上毡靴;可他回来的时候,忘了原样脱在门道里让它晾着,而是穿着冰冻的毡靴爬到了烫烫的炉台上。当然,糟糕的并不是毡靴化出的水从炉台上流下来淌进了牛奶桶这算啥!倒霉的是,那双长生不老的毡靴这回可就寿终正寝啦。要知道,如果把瓶子装上水放到冰天雪地里,水就会变成冰,冰一胀,瓶子就得炸。毡靴缝子里的冰当然也一样,这时已经把毡毛胀得松散开来,冰一消融,毛也全成了渣儿我那爷爷可倔啦,病刚好,又试着把毡靴冻了一次,甚至还穿了一阵子。可是不久春天就到了,放在门道里的毡靴消了开来,一下子散成了一摊儿。爷爷愤愤地说:“嘿,是它该呆在乌鸦窝里歇着的时候啦!”他一气之下,提起一只毡靴,从高高的河岸上扔到了一堆牛蒡草里,当时我正在那儿逮金翅雀之类的鸟儿。“干吗光把毡靴给乌鸦呢?”我说,“不管什么鸟儿,春天都喜欢往窝里叨些毛毛草草的”。我问爷爷这话的时候,他正挥动另一只毡靴准备扔。“真的,”爷爷表示同意,“不只是鸟儿造窝需要毛,就是野兽啦,耗子啦,松鼠啦,也都这当儿,爷爷想起了我们认识的一位猎手,记得那人曾经向他提过毡靴的事儿,说早该拿给他当填药塞儿。结果第二只毡靴就没扔,他叫我送给那位猎手了。转眼间,鸟儿活动的时节到了。各种各样的春禽纷纷落到河边的牛蒡草上,它们啄食牛蒡尖儿的时候,发现了爷爷的毡靴,一到造窝那会儿,它们从早到晚全来剥啄这只毡靴,把它啄成了碎片儿。一星期左右,整只毡靴竟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叨去筑了窝儿,然后各就各位,产卵、孵化,接着是雏鸟啁瞅。在毡靴的温馨之中,鸟儿们出生、成长;冷天即将来临时,便成群结队飞往暖和的地方。春日它们又都重新归来,在各自的树穴中的旧巢里,还会再次觅得爷爷那只毡靴的残余。那些筑在地上和树枝上的巢窠同样不会消逝:枝头的散落到地面,小耗子又会在地上发现它们,将毡靴的残毛搬进自己地下的窝中。我一生中经常在莽林间漫游,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小鸟巢时,总要象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14结合故事,概括并分析“爷爷”的性格特点。(4分)15小说标题是“爷爷的毡靴”,说说以这个为标题好在哪里?(4分)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毡靴”为依托,记述爷爷的生活片断,表现爷爷的优秀品质以及对自己的影响,选材时间跨度较大,却无结构松散之感。B“爷爷”是受到“我”极力赞扬的人物,但是对“爷爷”的一些做法,也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如嫌“爷爷倔”,扔毡靴时“愤愤地”等。C小说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多次中断叙述,插入“我”的议论、抒情笔墨,给人断断续续的感觉,实属败笔。D小说写“爷爷的毡靴”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叼去筑了窝儿,在窝里产卵、孵化,雏鸟啁啾的情景,意在表现“爷爷”将温情施与禽类的善良。E小说以“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作结。集中表达了“我对爷爷的赞扬和思念之情。五、语言文字运用(8分)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AB. CD. 18、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选择以“爱心”或者“机遇”开头,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分)例句: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爱心_ 机遇_ 19、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不超过40个字)(3分)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傅雷的观点是_六、作文(7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给子孙留下溺爱,才会有大量“啃老族”的出现;给子孙留下权力高于一切的理念,才会有“我爸是”的骄横;给子孙留下“名人效应”,才会有“谁敢打110”的跋扈正所谓,开什么花结什么果。给孩子留下什么,的确是一门学问,需要现代人反思。对于“给孩子留下什么”这个问题,也就是你最希望父母留给你什么,你一定会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先用一个词语填写横线,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请给孩子留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题卡一、 语基部分(12分,每题3分) 1234二、 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三) 名句名篇默写(8分)5、(1)_(2)_(3)_(4)_(5)_(6)_(7)_(8)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2分)67 8.(1)_ (2)_(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9.(2分)_(4分) _三、 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21分)(一)(15分,每题5分)1011 12、选( )_(四) 文化经典阅读(6分)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1)(2分)_(2)(4分)_四、 现代文阅读(13分) 14、(4分)_ 15、(4分)_ 16、(5分) 五、 语言文字运用(8分)17(3分)18(2分)_ 19(3分)傅雷的观点是_题目:请给孩子留下 考号:700800参考答案14BCBC 3【解析】(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语意重复;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5默写略6.C解析:延,延请。7.D解析:表明熊鼎孝,是朝廷的作为。8. (1)译文: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奏罢”、“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文: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解析:译出大意给3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后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御史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伪官悍将两百人,非常凶暴。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脏罪,不停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怎磨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平民陈德仲支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佥事。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皇帝,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折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都被杀。9(6分)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诗人不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