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评估质量检测.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评估质量检测.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评估质量检测.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评估质量检测.doc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评估质量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评估质量检测(20)(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已经出现C.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面临被扼杀的危险【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抵御西方入侵,不能体现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故选C。2.(2011合肥模拟)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书(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师夷长技” C.介绍西方史地知识 D.力主变法图强【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选B。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亦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新卫旧”亦即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这两点与洋务派的主张相符合,故选C。4.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决定选幼童赴美留学。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派遣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只是个人行为B.清政府依然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C.清政府认识到人权问题的严重性D.清政府依然具有极强的落后意识【解题关键】关键是对保证书内容的理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是理解的关键。【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选派留学生出国是清政府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大突破。但题干中保证书的出现说明清政府仍然是非常落后的,故选D。5.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反映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张之洞的思想是“中体西用”,B是材料中思想的体现;A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C是顽固派的思想;D是维新派的变法思想。6.有人形象地称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长程“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接棒”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由经济现代化向政治现代化转变的需要B.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的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的社会变革,故选C。7.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亡,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当帝国的权力来自”可以看出作者主张保留君主,从另外的材料又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总之,作者主张有限制的君权,主张君主立宪。8.(2011长沙模拟)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康有为主张通过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和暴力手段。材料信息也正是体现出康有为对革命方式的反对。9.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条中规定:“五经四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D.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冲击【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从材料可知,京师大学堂仍把四书五经放在重要地位,坚持封建伦理纲常,而建立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内容之一,这从根本上说明了戊戌变法的不彻底性。10.(2011长沙模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一主张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 )A.解放人性 B.政治上的平等C.社会民主 D.家庭生活上的平等【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比较能力。新文化运动主张打破“三纲”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这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体现了解放人性的要求,故选A。11.(2011温州模拟)“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可知主要在强调“新知识分子”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12.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不断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近代化从生产力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据此标准,下列明显不符的是(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能力。A项从生产力角度促进了中国近代化;B项从思想文化方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D项从政治角度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均符合题意。C项与上述三个标准均不符合。13.(2011北京模拟)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陈独秀把中西文化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两者“绝对是两样”“断断不能相容”,这就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A项错误,符合题意。1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题关键】“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说明是在学习西方之后的反思,故应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断遇到挫折之后的反思。【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鸦片战争后,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先后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华民族开始反思,开始结合国情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故选D。【类题拓展】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1)新领导:资产阶级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15.(2010南京模拟)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陈独秀看来,中国人先是学习西方“学术”,结果“相形见绌”,后学西方“政治”,结果“抱守残缺”,陈独秀认为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伦理问题”,即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2011启东模拟)“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6分)(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6分)(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能力。第(1)题,应主要考虑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第(2)题,“中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第(3)题,材料二是从效果的角度,材料三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第(4)题,首先全面理解“中体西用”思想,进而分析其有益的启示。答案:(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 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孝天、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至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植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遂,故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建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及至其时,自当变通。康有为中庸往(1901年)材料二 (同陂)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完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恶诸君于是等缪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袍幸甚!(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