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南京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议论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1页
2013南京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议论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2页
2013南京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议论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3页
2013南京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议论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南京各区中考二模语文 议论文阅读联合体 (二)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216题。(14分)有为有不为 季羡林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小善、小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12.依据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1) 第节,具体解释: (2) 第节,提出分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3) 第节,总结归纳中心论点: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 回头。13.请将第节画线句改成陈述句,并与原句比较其表达效果的不同。(3分) 14.第节中引用俗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哪些作用?(3分) 15.请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A.第节引用韩愈的话是为了阐明做合适的事就是“应该”,解释“有为”的内涵。B.格言“喜则易动善念,怒则易动恶念”可作为第节的道理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C.第节加点的“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大恶”是由“小恶”发展而来,不排除特例。D.第节画线句对分论点“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作补充论述,使论述更全面客观。16.阅读下列材料,区分材料所述行为是“大善”还是“小善”,结合文章阐述理由。(3分)四川雅安4月20日发生了7.0级地震,首批解放军武警官兵在第一时间内向震区派遣救援力量。当日,武警四川总队、水电、交通部队、警官学院共计2500人已携带专业救援器材,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另外,武警四川总队1500名、重庆总队1000名兵力分别在成都、重庆做好增援准备。 (二)(14分)12(2分)“为”与“不为”的含义; “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每处1分)13(3分)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装作闭目养神不让座行为的人的谴责(1分),改为陈述句后就没有这种强烈的语气(1分)。14(3分)用了道理论证(1分)和比喻论证(1分),形象地证明了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15(3分)B16(3分)是“大善”的行为,根据第节“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所说,解放军武警官兵在第一时间内向震区派遣救援力量的行为是利国利民的,所以是“大善”的行为。(判断1分,联系材料1分,引用文章论证1分)玄武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3分)“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如果用成语来解释,“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世说新语里讲,管宁和华歆是同学,两个人在园子里锄草,同时看到一块金子,管挥锄无异,华却停下来,捡起金子,掷去之;又一次,两人一起读书,外面经过一辆华丽的轩车,大约是个高官的车马,管照旧读书,华却抛开书,出门观望。管宁把自己与华歆同坐的席子割开,从此与华歆绝交。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管宁是“坐忘”,华歆是“坐驰”。管有定力,华太浮躁。二人的分野,判若云泥。故曰:“坐驰”不可有, “坐忘”很重要。居里夫人传里面有一个“坐忘”的细节至今让我非常感动。居里夫人好读书,一进入书中,就忘了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她的姊妹们要干扰居里夫人,就在她的座椅周围叠加很多的椅凳,椅凳高高叠起,只要居里夫人稍微动一下,这些椅凳就会轰然倒塌。然而,居里夫人读书入了神,硬是纹丝不动。直到居里夫人把书读完站起来,轰然一声,周围的椅凳全部倒塌,居里夫人才发现姊妹们的恶作剧,只是淡然一笑。庄子里讲了许多有关“凝神”的故事,“佝偻承蜩”,就是其中之一。写一个身材佝偻的老人,用竹竿上的蛛丝捕蝉,就像用手拾取一样轻而易举。为何能够做到呢?老人说,我是经过刻苦训练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庄子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道理。“坐忘”是一种境界,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善于排除外界干扰,把主要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孔子早就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反观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恢复“周礼”传统的志向,不在名利上过于计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专心去做,坦然去做,百折不回,做出了成绩。做一件事,能做到这一种境界,就一定能显示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现代人做事,首先考虑的往往不是这个事值不值得做,而是这个事对自己有没有利。“利”字当头,甚至追求短期效益,追求立竿见影,如此做事就会急功近利,稍与自身利益相抵触,就放弃掉。这样的做事,就是庄子说的“坐驰”,就是任凭自己被时光带走,被利益左右,没有一点定力。这就像风波中的小草,随波逐流,到头来,很可能一事无成。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简单了。“坐忘”的精神,就是心无旁骛,执著一点,滴水穿石。光阴不是用来消磨的,光阴是用来开花结果的。“坐忘”的人,就是用心浇灌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到树上开花结果。也许你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但总有人会享用,这就美好了。(选自杂文选刊2013年第2期,有删改)14.这篇文章阐述的道理是什么?(3分) 15. 仿照例句,对第段的事实论据加以概括。(3分) 例句:居里夫人读书能坐忘 16.请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17.第段举现代人做事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4. (3分)“坐驰”不可有, “坐忘”很重要。(或:我们应有“坐忘”的精神。意对即可)15.(3分)示例:佝偻老人善捕蝉(蜩)会凝神(不忘志)。(人物1分,事件1分,善捕蝉(蜩)会凝神(不忘志)1分,基本相对即可)16.(4分)这段先提出论点:“坐忘是一种境界,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善于排除外界干扰,把主要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1分);然后引用、阐(解)释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