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期七年级第一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秋期七年级第一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秋期七年级第一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秋期七年级第一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秋期七年级第一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 姓名 考号 秋期七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Chng jng( )( ) chu ch( )( ) Zng ( )亮 b( )益 xi c( )( ) 惊xin( ) x( )动 2.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 诠(qun)释 真谛(t) 山坳(o)B、 跌宕(dng) 萧乾(qin) 蹊(q)跷C海峡(xi) 琢磨(zhu) 骨朵(g)D争妍(yn) 锈(yu)彩 匀称(chn)3. 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轻轻的薄雾,使这港城显得格外山青水秀。B演出队不堪设想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伤亡惨重,在千钧一发之际,援兵终于赶到了。D对同学们的帮助,他始终耿耿于怀,牢记在心。4.下列连线无误的是( )2分A 繁星巴金家 B 纸船冰心繁星 春水C 刻舟求剑韩非子寓言 D 次北固山下杜牧全唐诗5. 将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你尽可流动双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文学是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文学是杯回味无穷的香茗茶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典诗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4分(1)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 )(2)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3)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4)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10分(1)乡书何处达,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 。(3)潮平两岸阔, 。(4) ,门前流水尚能西, 。(5)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 , 。8.简答。4分(1)请按下列句式发挥想象,仿写一句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例句: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仿写:书是 , 。(2)写出你读过的一本书的书名和作者名,并列举一位书中的人物以及和他相关的一个故事。2分 二. 阅读短文往事,完成15题。15分 往 事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了,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莲的,还有三莲的,四莲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对屋里母亲唤者,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1、 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3分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2分A 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B. 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请,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C. 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D. 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3、“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3分 答: 4、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3分 5、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游子吟,其中的四句“ ” 抒发了与本文相同的感情。写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的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感情。4分三、古文阅读(12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编者是 2分2.给下列字注音。2分坠( ) 遽( ) 契( ) 惑( )3. 解释下列词语 2分涉( ) 是( ) 遽( ) 求( )4. 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5. 翻译句子。2分 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6.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四作文(40分) 同学们,进入初中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