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doc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doc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doc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doc_第4页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 内容提要:命制试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出题的范围、考点的分布、题型的搭配、难度的把握、分值的安排、版面的设计,出好卷之后,要反复检查,以保证准确无误。 关键词:命题 范围 考点 题型 难度 分值 版面正 文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考试却没有考出相对应的好成绩,老师和家长不约而同地责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别人能考好,你就考不好?”作为学生,他应该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则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作为命题者,就应该反省自己命制的考试题是否合理了。几次命题,总是把我弄得心力交瘁,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因选题的失误造成对师生们评价的不公。几次下来,心中颇有些体会,现在将命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总结如下:一、 注意出题的范围不管哪次考试,总会有考试范围。大型的中考、高考,会有上级教育领导部门下发的考试大纲,平时的期中期末测试,学校会让相应的年级拿出考试双向细目表。考试的范围是师生共知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着考试范围逐条逐条地复习,力争做到不放过一个知识点。考前确定并公示考试的范围,能够做到对师生公平。如果出题者无视范围,只为了自己节省时间,从网上或哪个资料上抄一道题来应付,就有可能出大问题。例如,下面这道题: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是金陵人 斯是陋室这是给八年级上册学生命制的一道语文期末考试题。考查学生的文言词汇掌握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学过的文言句子,也可以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样便于学生明白古为今用的道理。可是这道题的C选项有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这句话出自八年级下册的课文岳阳楼记,学生没有读过,这样没头没脑地来一句,让孩子们理解加点的词语,就有点勉为其难了。一场考试下来,学生们对自己的选项并不能真正理解,选择了正确答案的,也是采用排除法得出的结论。如果一道题让绝大多数学生无法正确回答,那么,这道题基本上就属于无效题目。题目超出了考试范围,对学生而言,说不定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因为这一道题而大肆宣传整套题是如何超纲,从而为自己没有考好找到最好的借口。教师面对学生的超低得分率也无可奈何。 出题时,最容易出现这种超纲情况的就是初三的老师为初一或初二的学生命题。在他们的脑海中,所有初中的文言文都是学过的,从而对他们所面对的考生没有明确的概念和了解。因此,不管为哪个年级命题,一定要研究该年级的教材,对考生们学过的课文要了如指掌。二、注意考点的分布一张初中语文试卷,大约25道题,考查的点却远不止不25个。作为一份平时的测试卷,出卷老师要把握中考的动向,吃透中考的一百来个考点,然后挑选该年级应该掌握的考点进行考查。考查时,第一,考点不应该重复。例如,同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第一题考语言赏析,第二题还考语言赏析,就不合适了。上文中所举的例题,就出现了考点重复的现象, A和D选项考查的都是“是”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学过那么多文言实词,何苦纠缠着一个“是”字不放呢?如果某个学生其他词汇都掌握得很好,惟独这个“是”字他没学好,他不是要在这道题上连栽两个跟头?他考回去就可以大声说:“我会的他不考,我不会的,他盯着考!”第二,考点分布应该由易到难。整张试卷要从识记、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到作文,最后是附加题,难度逐渐加大。在每一部分的题目里,也应该注意由易到难安排小题顺序。例如,第一道题默写,诗歌的默写比文言文默写容易,它就应该摆在前面。诗歌的默写又分三种:第一种,给前句,默后句;第二种,给后句,默前句;第三种,理解性默写。这三种题型也是一个比一个难,最容易的应该摆在前面。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挥。遇到自己会的题,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心理状态会放松很多,后面相对难一点的题目他也能迎刃而解。如果第一道题就把他难住了,吓得他心里发慌,后面本来会的题目可能都会卡壳。我们每个人都是当过学生的,这种体验应该都有过。某道题在考场上死活想不出来,一出考场,答案就冒出来了,遗憾得想撞墙。这就是因为考试时过于紧张,导致思维短路。有的学生的部分思维短路,可能就跟出卷者有密切关系。第三,考点之间应该尽量少有关联。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醒老师改进的方向,而不是为了刁难学生,考倒老师。如果几道大题之间有关联,会导致学生整体崩溃。例如,下面是八年级的期末考试卷中的附加题:l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有盲人道涸溪(取道,过,走 )视此省哉(醒悟,反省 )2.翻译句子。(2分)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固执地握住(心灵)的一角自以为矜持严谨的人,看到这个笑话应该自己反省一下了! 3.选择停顿恰当的一项( B )。(3分) A.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固握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B.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固握/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C.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固握/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D.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固握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4.读了这则寓言,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1)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2)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3)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这四道题中三道有很强的关联性,要回答第2题,就必须会做第1题的第小题,要回答第4题,就必须理解全文的主旨,而主旨句正是最后一句,翻译不出来,一切都玩完!这种互相关联的题目会导致考点的重复,从而缩小了考查的范围,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的题虽然考点不重复,但也不利于学生发挥。例如,第一题要求学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第二题要求学生赏析这个句子。第一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概括,第二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的赏析。考点不同,但学生答不出第一题,就没法答第二题,第一题答错了,第二题就成了答非所问。这是对学生分数的一种陷害。第四,考查的文段要考虑各种文体的搭配。一张试卷,有五六个文段阅读,不能全弄成了记叙文或说明文了。一般来说,课内文言文如果是一篇说明文,课外现代文和文言文就要尽量避免再选读说明文,除非某个年级有特殊的考查目的。如果是为初三的学生命题,整张卷就可以将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一一考查到。例如广东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体如下:在基础部分,语言的综合运用考查的是一个借景抒情的语段,阅读(一)考查的是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阅读(二)是一篇说明文,阅读(三)寻石记是迟子建的散文,阅读(四)是童年的片断,附加题是出自周密齐东野语中的一篇记叙文。广东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体如下:在基础部分,语言的综合运用考查的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议论语段,阅读(一)考查的是三峡,是一篇散文,阅读(二)三思而行是季羡林老人写的一篇议论文,阅读(三)偷父是刘心武的小说,阅读(四)是西游记的片断,附加题是出自聊斋志异的于成龙,是一篇记叙文。这两套试卷考虑了文体的搭配,只是为了每年的中考题考点轮番覆盖,2009年卷少了议论文阅读,2010年卷少了说明文阅读。三、注意题型的搭配平时的测验卷,大多随着中考的指挥棒走。中考题型改革了,我们的命题就跟着改。但严格地讲,一套试题应该是各种题型兼顾:选择题(单选、多选)、填空题、辨析判断题、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作文,等等。在现在的中考形势下,初中语文试卷有二十分的选择题,这并不意味着二十分题都放在一个锅里煮了,得分散处理。比如说,针对一篇议论文阅读文段来出题,就不能将四道题全编成选择题,得考虑选择、填空与简答题相结合。四、注意难度的把握既然考试的目的不是为难学生,就不要将自己见到的刁钻古怪的题全往试卷上堆。难度过大,大家都答不出来,也就没有区分度。你也摘不到天上的星星,我也摘不到,所以我们都一样。这种逻辑在生活中是讲不通的,可是在考试中却常常出现。这道题成绩最好的学生得零分,成绩最差的也得零分,结果一样。这就不是学生的失败,而是出卷老师的失误了。仍以上文中的八年级的期末考试附加题为例。这篇文章如下:有盲人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固握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之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人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这段文字前几句还不算难,虽说逐字逐句要译出来,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有点点难度,但大意还能看懂。但最后一句实在拗口,老师都不一定能准确地译出来。结果考试题偏偏要求学生翻译最后一句。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结果,九百个学生考试,只有一个学生翻译出来了,他还是因为之前做过这道阅读题,记住了答案,这样的结果相当于全军覆没了。全年级都丢两分就等于没丢,大家彼此彼此。这道题出得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可以说,纯粹成了出卷老师炫耀的工具,也成了他最大的败笔。如果把这道题换成一道选择题,就会降低难度,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他们根据自己对前文的理解,也会慢慢悟到最后一句的意思。不仅如此,最后一题谈启示,也能得一部分分了。这就好比老师为学生搭好往上爬的阶梯,爬得上去的,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得分的学生,文言文基础比那些不会的学生肯定要强,这道题的区分度就出来了。五、注意分值的安排每道题设置的分值并不是随心所欲,要考虑诸多因素。第一,与题目的得分点相呼应。有几点,一般给几分。这样,便于老师们改卷。如果三个点,给二分,老师们就为难了。第二,要考虑试题的难度,越难的题占的分值越大。第三,要考虑每个版块之间的分数搭配,不能实用文体阅读仅占三、五分,而文学作品阅读占了二、三十分。六、注意版面的设计第一,要注意字体的大小。字体过大,试卷页数太多,不利于学生管理;字体过小,师生都看不清楚,都辛苦。第二,行间距要设置恰当。选择题、判断题等,排版时要紧凑,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则要留足学生作答用的位置。第三,设置答题卷时,要考虑尽量让一道大题处于同一页。这是为了方便老师批卷。如果跨页批卷,这个老师必然辛苦一倍,怨言也就来了。第四,版面设计要简洁美观。选择题的几个选项之间尽量对齐;简答题的横线给足位置,并尽量排整齐;字体不要什么花里胡哨的楷书或隶书,就用最常见的宋体。第五,题目序号采用流水号,不要每道大题都从第1题开始标记。流水序号便于老师批卷,也便于学生查对自己的做题情况。即使是讲评也容易找题目,只要说第几题即可。如果不按流水号,就必须说第几大题的第几小题,多绕口!七、注意反复的检查出卷难,一是难在试题的质量上,二是难在不准出错上。何谓“出错”?一是知识上的错误,答案给错,这种错误一般来说犯得少。二是由于考虑问题不周到,导致题目不严密。这样有可能出现学生的答案与预定的答案南辕北辙,而仔细琢磨,学生的也没有错,这就是出卷人的问题了。三是打印错误。拼音打错声调,该加点加线的没有加,打错字打漏字等等。四是前面的题目可以从后面的题目中找着答案,甚至把答案打在试题卷上,这种事情在某地的中考试卷中都出现过。不管哪种错误,都会对学生的考试产生一定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