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PPT.ppt_第1页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PPT.ppt_第2页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PPT.ppt_第3页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PPT.ppt_第4页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 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新经济政策的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阶段 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次设想和实践 1 1917年2月革命 1918年春设想缓和的 逐步的和平过渡 2 1918年春 1920年底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直接过渡 3 1921年春 1927年采取新经济政策 间接过渡 1 建立苏维埃政权机关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无产阶级着手国家机关 建立了新型的国家机关 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开始探索建立新型民主的苏维埃政权2 把 苏维埃 推向世界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可在 一国首先取胜 而不可能最终胜利的理论 苏维埃政权对外推行和支援世界革命的路线 并迅速在1919年3月组织成立了世界共产党 共产国际3 苏维埃政权最初的经济措施在经济上 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改造 将银行 铁路 大工业企业等没收实行国有化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但比较谨慎 1917年11月通过 工人监督条例 根据 土地法令 颁布了 土地社会化法令 实行土改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阶段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与目的 1 背景 国内战争 政治经济形势严峻 2 目的 战时 集中一切人力 物力 财力 保证军事胜利 战后 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 苏俄内战 1919 1921 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余粮征集制 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 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 私人商业国有化 禁止市场流通和私人自由贸易 取消货币 经济关系实物化 实行劳动义务制 后期的群众争议的情景 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后期的群众争议的情景 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 特点 用军事化的手段管理经济 2 历史作用 保证了百万红军和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 最大限度地把仅有的一点工业资源 设备 产品集中起来 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把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 令行禁止 整齐划一 共同对敌 战胜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 苏俄国内战争时英勇作战的红军战士 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与评价 1 局限性 脱离了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2 评价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 捍卫苏维埃政权 起了重大作用 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引起新的经济政治危机 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 战时共产主义制催化了饥荒 三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 1 新经济政策背景与目的 1 背景 国内战争后 经济严重破坏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不满 2 目的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党代会期间 克里姆林宫外竖立的讽刺漫画人像 三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 2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实行粮食税 最主要 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允许贸易自由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利用租赁制和租让制等国家资本主义 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化 废除平均主义强调物质利益和按劳分配原则 领导体制中改变党和国家高度集权和行政命令的领导方法 实行粮食税粮食产量开始回升 3 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实质 1 特征 以市场为取向 多种经济成份共存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 2 实质 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办事 改善工农关系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探索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它标志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大转变 三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 4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三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 四 战时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 对比 1 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态度 由排斥到利用 2 工业经济成分 由单一国有到多种成分并存 3 控制经济手段 由军事和行政手段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4 分配方式 由配给制到工资制 5 向过渡到社会主义途径 由直接进入到恢复经济逐步过渡 四 战时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 实质 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国民经济中 斯大林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特征及其后果 一 苏联模式的形成 二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1 经济模式 单一制 优先重工业 否认商品经济作用 2 政治模式 行政权利至上 个人专权 3 文化模式 文化专断 无限上纲 个人迷信 三 苏联模式的功过是非 功过是非 使俄国实现了工业化 推动俄国经济发展 为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榜样 导致社会主义政治危机 导致社会主义经济危机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不良影响 苏联解体原因及教训 解体经过 苏联自斯大林去世后 赫鲁晓夫上台 后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1987年推出 改革与新思维 1988年召开苏共十九大 提出 公开性 民主化 1990年3月修宪 取消党的领导 建立多党制总统制 1991年8月 爆发 819 事件 叶利钦乘机夺权 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治舞台 12月8日 成立独联体 1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