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病毒性肝炎PPT参考课件.ppt_第1页
内科学——病毒性肝炎PPT参考课件.ppt_第2页
内科学——病毒性肝炎PPT参考课件.ppt_第3页
内科学——病毒性肝炎PPT参考课件.ppt_第4页
内科学——病毒性肝炎PPT参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性肝炎 上 1 学习目标及重点内容提示 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 掌握各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抗原 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重点掌握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2 概述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临床表现 疲乏 食欲减退 肝肿大 肝功能异常 肝炎病毒种类 已确定甲 乙 丙 丁 戊5种 庚与TTV尚在进一步研究 病毒特点 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面广 发病率高 预后 少数发展为重症肝炎 部分病毒感染后可发展为慢肝 肝硬化甚至肝癌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3 甲型 乙型 丁型 戊型 丙型 其他型G TTV 病原学 4 表五种主要肝炎病毒 5 图HBV基因组结构 6 图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周期 7 全球HBsAgCarrier3 5亿 其中中国1 2亿 9 75 感染率57 6 全球HCV现症感染1 7亿 中国3000多万 3 2 我国甲肝流行率80 戊肝约17 庚肝4 2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8 图乙型肝炎世界流行分布 9 超过20亿的人口感染过乙肝病毒当前乙肝感染者达到3 5亿每年超过100万的人口死于乙肝感染相关疾病全球52亿人口中有3 4生活在乙肝流行区 乙型肝炎 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10 我国肝炎的现状 是目前感染率发病率最高 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群体HBV感染率为77 2 HbsAg携带率为9 75 广西分别为77 9 和13 2 每年新发病260万 230 10万 现患肝炎约2800万 其中60 以上为慢性肝炎 3 将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每年因肝病死亡约30万人 其中50 死于原发性肝癌 后者90 以上缘于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 乙型肝炎可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11 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史 急性感染 慢性携带 痊愈 30 50年 慢性肝炎 稳定 进展 肝硬化 代偿性肝硬化 肝癌 死亡 AdaptedfromFeitelson LabInvest1994 失代偿性肝硬化 死亡 12 Simmonds命名系统 根据核苷酸序列同源程度 可将HCV分为若干个基因型和亚型HCV分为1 6型1 2 3型可再分亚型即为1a 1b 1c 2a 2b 2c 3a 3b 4a 5a 6a 1994年第二届国际HCV及其相关病毒学术会议 13 14 1 甲型肝炎 1 HAV大量复制并从粪便中排出后 肝细胞损伤才开始出现 提示 HAV可能通过免疫介导 而不是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 2 机体的免疫介导 NK细胞 CD8 T细胞杀伤肝细胞 3 与肝细胞凋亡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理 15 2 乙型肝炎 1 急性自限性乙肝 宿主抗病毒反应适宜 肝细胞一过损伤 病毒清除而痊愈 2 慢乙肝 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无法彻底清除病毒 肝细胞持续损伤迁延不愈 3 重型肝炎 宿主免疫应答强烈致大量肝细胞死亡 非特异因素及继发因素如内毒素血症 微循环障碍等加重肝细胞损伤 4 ASC 可能与年龄 遗传因素有关 免疫低下 免疫耐受 虽有病毒复制 却无明显肝细胞损伤 16 3 丙型肝炎可能与乙肝相似 由免疫应答介导 因HCV的变异能力很强 在HCV感染过程中 新的突变株不断出现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作用 可能是血清ALT波浪式升高与慢性化原因之一 17 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 激发免疫反应 由于免疫介导破坏感染的肝细胞 引起细胞损伤 参与免疫效应的有T K以及其他细胞因子如IL IFN TNF等 18 重型肝炎 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Th细胞体液免疫早期产生大量HBsAb 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 产生 Arthus 反应 肝细胞凋亡内毒素 刺激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炎性细胞因子 19 病理 基本病理特征 变性 坏死 炎细胞浸润 间质增生1 急性肝炎 acuteviralhepatitis 轻型 肝细胞肿胀 形如气球样 胞浆色浅 胞核浓缩 嗜酸性变 点状坏死 核细胞浸润较严重型急肝 伴桥状坏死 绝大多数预后好 少数转慢性 20 2 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 G1 2 S0 2 1 肝细胞变性 点状灶坏死 嗜酸性小体 2 汇管区有 无炎症细胞侵润 轻度碎屑坏死 3 小叶结构完整 21 中度慢性肝炎 G3 S1 3 1 汇管区炎症明显 伴中度碎屑样坏死 2 小叶内炎症重 伴桥形坏死 3 纤维间隔形成 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重度慢性肝炎 G4 S2 4 1 汇管区炎症重或伴重度碎屑坏死 2 桥形坏死范围广泛 累及多个小叶 3 多数纤维间隔 小叶结构紊乱 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22 表慢性肝炎病变的分级 分期 根据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别分为1 4级 Grade G 和1 4期 Stage S 23 3 急重肝 肝细胞重度水肿 终致大块或亚大块肝细胞坏死 肝体积缩小 网状纤维塌陷 残余肝细胞淤胆 呈黄色肝萎缩4 亚重肝 肝细胞新旧亚大块坏死 肝小叶周边团块状肝细胞再生 小胆管增生和淤胆5 慢重肝 在慢肝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亚急性肝坏死的改变 呈现大块或亚大块新鲜肝实质坏死 24 6 淤胆型肝炎 有轻度急性变化 有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 肝细胞内胆色素滞留 出现小点状色素颗粒 重者肝细胞呈腺管状排列 Kupffer细胞肿胀并吞噬胆色素 汇管区水肿和小胆管扩张 25 7 肝硬化 活动性肝硬化 肝硬化伴明显炎症纤维间隔内炎症假小叶周围碎屑坏死再生结节内炎症病变静止性肝硬化假小叶周围边界清楚间隔内炎症细胞少结节内炎症轻 26 一 黄疸1 胆小管管壁破裂2 肝细胞肿胀压迫3 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4 肝细胞摄取 转运 结合 排泄障碍 病理生理 27 二 肝性脑病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血氨及其它毒性物质的潴积 短链脂肪酸 硫醇 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假说 羟苯乙醇胺 苯乙醇胺 其他 脑水肿 水电解质紊乱常见诱因 上消化道出血 高蛋白饮食 感染 大量排钾利尿 放腹水 便秘和使用镇静剂等 28 三 出血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骨髓造血系统受到抑制DIC及继发性纤溶胃黏膜广泛的糜烂和溃疡门脉高压引起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29 四 肝肾综合征 功能性肾衰肾血管痉挛肾内血液分流诱因有消化道出血 过量利尿 大量放腹水 严重感染 DIC 休克及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等 30 五 肝肺综合征 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气促 呼吸困难 肺水肿 间质性肺炎 盘状肺不张 胸腔积液和低氧血症等病理和功能改变 统称为肝肺综合征 原因 肺内毛细管扩张 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31 六 腹水 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潴留利钠激素的减少导致钠潴留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硬化结节压迫血窦 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32 七 继发感染 机体免疫力减退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血清补体 纤维连接蛋白 调理素等低下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调 33 一 潜伏期 二 临床分型 1 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2 慢性肝炎 轻度 中度 重度急性重型肝炎3 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4 淤胆型肝炎5 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表现 34 三 各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1 急性黄疸型肝炎 典型病例病程的三个阶段 1 黄疸前期 上感样症状 发热 头痛 乏力 上呼吸道症状 5 7天 胃肠道症状 恶心 呕吐 腹胀 腹泻 厌油腻 尿黄 ALT 2 黄疸期 尿黄加深 黄疸出现 症状趋于缓解 可有一过性肤痒 2 6周 粪色变浅 肝大 触痛 TBiLALT 3 恢复期 症状消失 黄疸消退 肝功复常 肝脾回复正常 3 4周 35 急性无黄疸型 似黄疸前期表现 症状轻 持续数天消失 可有肝肿大 以ALT升高为主 36 各型特点 甲 戊型 常有发热 戊型易淤胆 孕妇病死率高乙型 部分有血清病样症状 皮疹 关节痛 大部分完全恢复丙型 病情轻 但易转慢性丁型 表现为Co infection Superinfection 37 2 慢性肝炎 病程 迁延或反复超过半年或长期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病的体征 面色晦暗 蜘蛛痣 肝掌 肝脾肿大 中等硬度 38 慢性肝炎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项目轻度中度重度ALT u 正常3倍 正常3倍 正常3倍BiL mol L 17 1 34 2 34 2 85 5 85 5A g L 3533 34 32A G 1 4 1 4 1 0 1 0PTA 7060 70 60 40CHE u L 5400 5400 4500 4500 39 注 A 轻度 相当于CPH或轻度CAH 症状不明显 仅有1 2项生化指标轻度异常B 中度 相当于典型CAHC 重度 有明显症状和慢肝体征 未达到肝硬化标准 无门脉高压征 凡TBil 85 5 mol L ALB 32PTA60 40 CHE 2500U L 有以上四者之一即可诊断 40 3 重症肝炎 占全部病例的0 2 0 5 病死率甚高 达60 70 急重肝 暴发型肝炎Fulminanthepatitis 病程 171umoI L 肝脏迅速缩小 有肝臭 有出血倾向 PTA 40 特殊神经精神症状IIO以上肝性脑病 急性肾衰 肝 肾综合征 41 42 亚重肝 病程长 15天 24周 急黄肝15天以上出现上述症状 A G倒置 胆酶分离 有出血倾向 PTA 40 有II度以上肝性脑病 脑病型 出现在后期 或出现胸腹水 腹水型 易变成坏死后肝硬化 43 慢重肝 A 有慢性肝炎 肝硬化或慢性病毒携带史B 表现似亚重肝重肝分期 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早期 符合重肝的基本条件 如 三高 表现 无脑病表现及腹水 30 PTA 40 或病理学证实中期 有II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出血倾向20 PTA 30 晚期 有难治性并发症和 或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 II度以上肝性脑病 PTA 20 44 4 淤胆型肝炎 类似急黄肝 症状轻 有梗阻性黄疸表现 肝大明显 黄疸时间长 2 4个月以上 黄疸持续3周以上 有 三分离 的特征 1 症状与黄疸分离 2 胆酶分离 3 黄疸与PTA分离 PTA 60 ALP GGT CHO TBA均 45 5 肝炎后肝硬化 1 有慢性肝病体征 2 有门脉高压证据 腹壁和 或食道静脉张 腹水 3 影像学改变 肝缩小 表面不平 回声增强 不均 结节性 门静脉 脾静脉内径增宽 4 病理证实 46 图腹壁静脉曲张 图脐疝 腹水 47 活动性肝硬化 有黄疸 ALT高 白蛋白低 有慢肝表现静止性肝硬化 无症状 无黄疸 ALT正常 白蛋白低代偿性肝硬化 Child pughA级PTA 60 白蛋白 35g L Tbil35 mol L 白蛋白 35g L 有腹水 肝性脑病或门脉高压引起消化道出血 48 肝功能评分分级法项目0123Tbil mol 17 117 1 25 7 25 7 34 2 34 2ALB g L 35 30 35 25 30 25腹水无无 有易控制顽固 I级 基本正常 积分为0分II级 中等损害 积分为1 3分III级 重度损害 积分 4分140例脾胃静脉分流术 I II级手术死亡率为3 1 III级为22 2 10年的生存率I级81 II级54 8 III级 5年 49 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法分级ABC胆红素 mol 34 234 2 51 3 51 3白蛋白 g L 3530 35 30腹水无易控制顽固脑病无轻度重营养良好尚可差 50 小儿肝炎特点 1 由于小儿免疫力低下 感染肝炎病毒后多不表现症状 成为 隐性感染 2 在感染HBV后则容易成为ASC 3 症状较轻 以无黄疸型或迁延型肝炎为主 51 老年型肝炎的特点 1 老年人感染肝炎病毒后 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低 2 临床特点 黄疸发生率高 程度深 持续时间长 淤胆型肝炎多见和并发症较多 重症肝炎比例高 病死率高 52 妊娠期肝炎的特点 1 妊娠期负担加重 症状重 尤以妊娠后期加重 2 临床特点 消化道症状明显 产后大出血多见 重症肝炎比例高 病死率高 可对胎儿有影响 早产 死胎 畸形 妊娠合并戊肝时 病死率高达30 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