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一卷分析.doc_第1页
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一卷分析.doc_第2页
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一卷分析.doc_第3页
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一卷分析.doc_第4页
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一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社会 静心回顾 一切可控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一卷体会蔚县第一中学 王晓莉2015高考尘埃落定,在对15试题纷争议论之时,我对语文新课标一卷试题静心琢磨,品味思索:2015年试题,难易适中,呈现以下变化:一是文言文的三道选择题将文言实词词义理解变化为古文化常识;二是选考题中的人物传记大阅读由他传变化为自传;三是语言文字运用的15题由排序题变为填横线句子;四是写作材料由传统内容强化为贴近时代、彰显时代责任感的现实材料,写作要求文体也限定为书信体。这些新变化的出现使不少考生一下考场便唉声叹气,感觉得分没底。其实,要想让高考的语文试卷得高分,必须具有强大的内心,有好的心理素质,要明白语文试卷表面有再大的变化,其实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答题思路和方法是不变的!下面我来就试卷试题一一进行分析,并呈上我的教学实践体会:语文新课标一卷全卷分一二两卷。第一卷为阅读题,开篇考查的是论述类文章,三道选择题,学生得分不高多是因为急躁与慌乱,按我近年的做题思路来试试先阅读文末的出处,以确定文章的文体(此举至关重要),然后不厌其烦地仔细阅读文章,笔不离手,边读边标注段落序号(以便选项对应),在阅读每一段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句号为单位阅读,将重要的词语(表时间、范围、人物、程度)勾画,读完后将段落大意明确。然后读题,每个选项不能丢,逐一与原文对照,分析。当然,有过于绝对词语的选项大部分时候是错误的(15年第3题的项)。二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般是人物传记,题型不变,考试内容有变化,但考查的第5题“太子”,近年从影视作品便可知道。第7题的文言翻译,15年我觉比较容易,(1)中“帝中国”的“帝”活用,“死”的为动可从课本体会。(2)中“不吾索”“面”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忌不自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用法一致,“济”课本中也有“若事不济”所以,15文言文应该容易得分。古诗鉴赏,这种题考查不外乎“情感”“手法”“形象”等,15年同样从手法与情感考查。答题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对题干的破解,8题问“与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破解题意,便转化为“两首诗歌写景手法有哪些不同”,而写景手法不外乎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这样答题就容易了。9题考查尾联“勤王敢远道,私向梦中归”表达的作者情感及其对全诗情感抒发的作用。我们必须结合诗人岑参和题目来理解,边塞诗人、留别诗作。“勤王”确定情感“忠君爱国”,“私向梦中归”归乡之情,思乡情便知。所有对于古诗鉴赏,一定要按常规作答,从题目、注解、诗歌本身(情、手法等)来体会。选考题我们一般做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人物传记与新闻类文本、访谈等。15年高考在大家习惯了他传、新闻、访谈等的阅读与答题思路下,出人意料的考出了人物传记中的自传。所以考后大家茫然很久。其实冷静想来,高考出题怎会不不出现更新更高试题?但回归试题,我想,变化的只是文本外形,“自传”与“他传”能有哪些大的变化呢?回归原题:朱东润自传1、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2、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3、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流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4、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5、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6、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7、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8、英国的约翰逊博士转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9、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10、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11、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相关链接: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朱先生确实是有儒学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为这件事决定开展传记文学研究。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C朱东润固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转作为写作范本。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天都上略有保留。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记文学”的说法更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大家可以看出,对自传的阅读方法与他传相同,他传是别人写的,内容是对传主生活经历、学术研究、贡献成就等的介绍,自传只是自己写的,也应该包括生平经历,对自己事业的认识理解,自己的所作所想等,所以,读法一致!就朱东润自传,阅读时也应该边读边勾画,在段落前标注序号,阅读过程中还应该体会每段段意,然后可明确:13段在介绍生平经历;410段在介绍自己对传记文学的认识以及文学观的形成,当然,这410段中因写作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两层,46段是从中国古代传记中研究,710段是从外国传记中研究(阅读过程中最好边读边画大括号来体会);11段便是他的创作了。文本层次明确了,下一关键便是对试题的破解:(2)题我感觉是简单题,因为考查“?观的形成”,这应该是套数作答试题:本次考“文学观”,那不外乎第一步传主得多方面阅读学习,第二步得深入的研究,第三步还得进行实践活动(创作)。如果考查“美术观”“音乐观”等的形成,那么第一第二步不变,只改第三步便可以了。(3)题是一道新题,这样的考查方式不常见。考查“本文有什么特点?”见到此类不熟悉的试题,我们必须冷静,不能慌,因为这道题或许就是你超越别人的6分题了。审视题干,转化题干,你会发现“本文有什么特点?”其实在考查“特点”,而“特点”题,诗歌、散文等都在考,答案不外乎内容上的特点、结构上的特点、语言上的特点。所以,静心分析概括、认真取舍后,答案就不难做出了。(4)题为探究类试题或开放性试题,文本中找观点、用论据,言之有理便可,不再多议。第二卷为表达题,传统试题为13成语辨析、14病句辨析、16语句衔接、17图文转换。变化试题为15选句子填空,依旧考查衔接,虽有难度,但可以从横线前后找信息来确定,当然,做这类试题我一贯的要求是按句号分析,明语气,体重点。而1315题为选择题,必须结合语境阅读分析,通过选项排除判断。17题的图文转换我想多说句:这类试题的破题关键在题干!15年题干“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这句子中就已经包含了构图要素“水环境”便可知道有清水、污水与水中生物鱼,“保护”便可知有手,至于题干中已经有了“地球”一词,在做答时便不应该丢了“地球”这一要素!所以啊,对题干的理解、分析是做题的关键啊!18题写作,这是15年高考完最让学生唏嘘不已的试题,因为我们知道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上啊。材料给出的是极富时代感的社会热点问题,要求文体还是书信体。所以不少学生叫苦连天,练了十多年议论文没想到考了书信!其实我要公正的说,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字词等死规律的,它本就应该体现其社会性、实用性、文学性!语文学科不是在故纸堆里拾捡挑选的,它身上流淌着滚烫的鲜血!它是鲜活的学科!15高考试卷作文材料清晰地告诉当代语文教师与所有学生,要关注社会要明辨事理。而就写作审题,本次书信体仅是个外在形式,写作的重心还是写作者对此事的思考,还是倾向于写作者的态度观点的。它要传达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文章主题内容依旧是议论性的内容。而书信体,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忽略了太多传统的东西,大家熟悉电脑、熟悉手机,会打字、会聊天、会发短信而很多我们的精华东西却忽略了,所以啊,语文学科拾起这些传统精华,责无旁贷啊!以上便是我对15年高考新课标一卷试题进行的粗浅分析,我再次明确,无论题型千变万化,我们一定要静心阅读,破解转化题干。我幸福地感到,语文教学越来越贴近它的春天,步入它的春天!2015年7月10日附: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试卷分析。新颖的表象 永恒的内在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一分析体悟 蔚县一中 王晓莉 每年6月7日高考语文考试结束,我都会迫不急待地从网上查找语文试卷,想在第一时间感受这永带神秘色彩的语文试题,体会一下平日里的教学、考试前的预测今年,也同往年一样,早早在网上看到了各地高考作文,随后见到了课标卷一的全貌,经过认真研究,反复琢磨,仔细思考,我得出以下感悟:一、 试题展现新亮点,有效信息可捕捉:1、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让我最欣赏的是古诗鉴赏与作文。因为,这两道题在今年的试题中老让人捉摸不定,而今年,古诗鉴赏题诗歌后的注解可让学生明确诗人风格,诗中下阕内容“燕双归”又可提示诗歌主人公与其情感。当然,在两道试题中,考法依旧同往年,只是我的学生答题的顺序及答题术语上还欠缺准确到位。此外,可捕捉有效信息的题在12选考试题(科学巨人波尔)中依旧可使用:它的相关衔接二便是回答第(4)问题的又一答案内容。 而写作,年年都会成为决定考生语文命运的关键试题,今年的作文材料乍看不知所措,不知什么可做最佳立意。其实,静心体会,分层分析,作文的最佳立意不难确定:将材料以句号为单位,逐句分析分层,由材料中的“不过”,将材料可分为两层规则与打破规则。以此再从选手与裁判的各自角度、两者结合角度来规范语言,准确的最佳立意便不难确定了。而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不注重对材料的分析,只凭第一感觉写作,所以不能得满意分数。此外, 我个人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材料在审题立意方面其实是对2013年写作材料的再次考查2013年,“切割钻石”材料最佳立意是“在风险面前”,“经验、勇气”是有前提的,而今年的材料,最佳立意是“在竞争中”,写“合作、双赢”也是有前提的,所以我认为今年的作文考查应该是在13年基础上的再次回访吧。二、 新的考查方式,综合能力要求加大:2014年课标一卷试题中出现了新的考查试题:如第一卷中现代文阅读的第1题,不再是以往的对文段对象或观点的直接理解,而是在提炼观点之后的自我理解,此题看上去难,其实很简单,因为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各选项已经清晰告知:A选项中有“故事”C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