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ppt_第1页
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ppt_第2页
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ppt_第3页
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ppt_第4页
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我省马铃薯发展概况 我省马铃薯的生产发展很快 2003年的种植面积只有15 00万hm2左右 2007年种植面积上升到61 12万hm2 在我省 种植面积居前六位的地区依次是凉山州11 11万hm2 达州市9 02万hm2 广安市4 36万hm2 巴中市4 2万hm2 泸州市3 63万hm2和成都市3 48万hm2 马铃薯病虫害危害制约生产 在马铃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马铃薯病虫害已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制约了我省马铃薯的生产 我省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是马铃薯晚疫病 病毒病和蚜虫 常见的病虫害是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青枯病 马铃薯粉痂病 马铃薯瓢虫和马铃薯块茎蛾等 一 马铃薯晚疫病 1 马铃薯晚疫病概况和危害马铃薯晚疫病 Phytophthorainfestans 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 每年造成全球损失达170亿美元 在我国损失每年约10亿美元 由于马铃薯晚疫病晚疫病菌能够感染健康植物组织的各个部位 生理小种种群复杂 具有较强的变异性 能够很快地适应周围环境 加之 近几年又在全球发现了A2交配类型 更增加了晚疫病菌的可变性 导致该病在全球广泛传播 1996年FAO的年度报告已将晚疫病列为世界第一大病害 在我省 通常年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率在20 30 重则可达80 甚至绝收 2 我省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种类及交配类型 从2001年起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对我省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 采用的是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 带有主效基因的鉴别寄主 其基因类型为R1 R2 R3 R4 鉴定出我省有8种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类型 其优势小种是3 4号小种 我省的大部分主栽品种对生理小种的优势种群都是感病的 也可以说是因为长期种植这些品种造就了优势小种的产生 2006年 在我省汶川县和广安市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监测出A2交配类型的菌株 我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A1和A2交配类型 A1和A2菌株杂交 就会产生新的 更为复杂生理小种种群 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 3 四川省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类 4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 叶片的症状 从下部叶开始发病 最初先在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 周围具浅绿色晕圈 不久后变为褐色 病斑部背面病界交界处密生白色霉层 在低温多湿条件下 病斑迅速扩大 呈暗褐色水渍状 病叶由下部向上蔓延 天气干燥时 病斑变褐干枯 没有霉层出现 易裂且扩展速度变慢 茎上的症状 它很少被直接侵入 一般是顺着叶片通过叶柄而扩展到茎 嫩茎最易感病 形成长短不一的暗紫褐色病斑 潮湿时还有可能出现白色霉层 病斑绕茎一周扩展后 该部位便会折断 块茎上的症状 块茎表皮 特别是芽眼附近 出现边界不明显的微微凹陷的褐色或紫褐色斑纹 斑纹下肉质部变硬 将块茎切开 可见病斑皮下组织红褐色 与健康薯肉无明显分界 晚疫病症状 5 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上越冬 播种带菌薯块 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死亡 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 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再侵染 形成发病中心 病叶上的孢子囊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 形成病薯 由此成为次年的主要病源 发病条件 16 18 是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 18 22 相对湿度95 以上 适宜孢子囊的形成 5 10 有水滴的情况下 有利于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 24 25 有水滴的情况下 有利于孢子囊产生芽管侵染植株 因此多雨 多雾年份 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适宜马铃薯晚疫病的大发生 大流行 6 下处理4h 25 下处理8h 6 防治方法 推广抗病品种 减少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 如 在凉山州原种植的米拉面积在逐渐减少 抗病品种合作88的种植面积在增加 在彭州市 白花洋芋的种植面积也在替代川芋56 作物间轮换和品种的多元化栽培 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优势小种的爆发 选用无病种薯 播种时 剔除病薯 预测预报 适时防治 在适合晚疫病发病的条件下 及时发现中心病株 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通常使用的有58 甲霜灵锰锌WP 25 甲霜灵 85 瑞毒霉等 最近 拜耳公司推广的银法利与安泰森交替使用 防治效果较好 就是价格较高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培土 注意田间排水 二 马铃薯病毒病和蚜虫 1马铃薯病毒病和蚜虫的危害在马铃薯生产中 马铃薯病毒病 potatovirus 已成为在干旱少雨天气中不利于晚疫病发生条件下马铃薯的主要病害 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此条件下特别适合蚜虫的生长和繁殖 蚜虫的传病毒作用 造成马铃薯病毒病大量发生 病毒病造成马铃薯种薯品质退化 产量逐年降低 商品质量下降 该病害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生产 引起马铃薯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很多 除了马铃薯X病毒 PVX 只能借助机械磨擦接种以外 PVY PVA PVM PLRV和PVS等病毒均能由蚜虫传毒 2006年和2007年 我省许多种植马铃薯地区 3月 4月份均出现高温 少雨天气 蚜虫泛滥成灾 有翅蚜虫满天飞 药剂防治蚜虫效果甚微 虽然许多地方使用了脱毒马铃薯种薯 但仍造成马铃薯病毒病大面积发生 许多马铃薯植株不能正常出苗 正常生长 2008年 雨水较多 蚜虫少 相应的马铃薯病毒病也就降低了很多 2 马铃薯病毒病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有3种类型 花叶型 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匀 呈浓绿相间或黄绿相间的斑驳 严重时叶片皱缩 植株矮化 坏死型 叶 叶脉 叶柄及茎杆都有可能出褐色坏死斑 卷叶型 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卷曲 变硬 革制化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3 四川省主要病毒病的种类 在我省的彭州市 昭觉县 普格县 布托县 彭山县 郫县和茂县等地 共采集马铃薯病毒病标样60多份 采用DAS ELISA 美国adgia公司生产 试剂盒进行PVX PVY PVM PVS PVA和PLRV六种病毒病种类测定 所测定的标样中 PVS为主 占标样的60 其它依次为PVM 28 33 PLRV 18 33 PVA 16 67 PVY 8 33 和PVX 3 33 有病毒病症状 检测为阴性的标样占21 67 标样为两种病毒病复合侵染的高达78 32 4 病毒病对产量的影响 在马铃薯生长的早期 受病毒病的侵染 造成植株的严重矮化和皱缩 虽然后期植株的长势基本恢复正常 但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造成结薯期推迟 产量和大薯率显著降低 前期卷叶病毒病前期症状不明显 后期随着病毒病的积累 症状明显增强 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 马铃薯早期的花叶病毒病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大薯率影响不显著 马铃薯脱毒薯品比试验 病毒病及产量调查 5 脱毒薯源的选择及抗病毒病品种的选育 为了减少马铃薯病毒病造成的品种退化 即产量和品质下降 近年来 我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建立了许多的脱毒种薯基地 为马铃薯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大量的脱毒种薯 由于马铃薯不同品种间对马铃薯病毒病的抗性差异较大 为了延长脱毒种薯寿命 降低种植脱毒种薯的成本 避免脱毒种薯种植生产1年 2年就严重退化 在选择用于脱毒的种薯薯源时 不但要注重其产量和质量 也应将品种抗病毒病的能力列为重要的选择指标中 要加强和规范脱毒薯的脱毒质量的监管 避免脱毒而带毒的种薯进入生产领域 加强抗病毒品种的选育 我们认为 鉴于我国目前种薯质量水平及经济条件 认知水平和良种体系的影响 选育和种植抗病毒品种仍是当前降低成本 减少病毒病危害的有效途径 6 蚜虫的危害 蚜虫可吸食植株汁液 使叶片卷曲 消耗植株大量养分 而且破坏叶片光合作用 更主要的是还能传播病毒 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特别大 若遇冬季暖和年份 越冬基数加大 再遇天气干燥 利于蚜虫大量发生 造成病毒病大发生 7 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和蚜虫的方法 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种植抗病毒病的品种药剂防治蚜虫 主要用3 啶虫脒EC 10 吡虫啉WP和2 5 功夫水乳剂 三 马铃薯早疫病 1 症状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Alternariasolani真菌引起的病害 近几年 该病的发生时间在提早 危害程度在增加 主要危害叶片 也可危害块茎 叶片上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 具有同心轮纹 极易识别 发病重时 病斑可连接成大型枯斑 使叶片局部枯死 马铃薯早疫病症状 2 马铃薯早疫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早疫病是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种薯上越冬 第二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 病苗出土后 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 雨水传播 不断循环 病菌易侵染老叶片 遇小到大雨 或连绵阴雨 或湿度高于70 易发病 贫瘠的土壤易感病 3 防治方法 改善土壤条件 增施钾肥和有机肥 提高土壤的肥力 药剂 70 代森锰锌WP和75 百菌清WP 四 马铃薯青枯病 1 病原 马铃薯青枯病是由Pseudomonassolanacearum病原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细菌病害 2 马铃薯青枯病症状 病株稍矮缩 叶片浅绿或苍绿 下部叶片先萎蔫死亡 但仍保持青绿色 叶片不凋谢 叶脉褐变 茎出现褐色条纹 横切面可见维管束变褐 湿度大时 有细菌液溢出 块茎染病 轻的不明显 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侵状 切开薯块 维管束圈变褐 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 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 严重时外皮龟裂 髓部溃烂如泥 别于枯萎病 马铃薯青枯病症状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 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 无寄主可在途中腐生14个月至6年 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 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 也可透过导管进入相邻的薄壁细胞 致颈部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 青枯病时典型维管束病害 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 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 该菌在10 40 均可发生 最适温度30 37 适应pH6 8 最适时pH6 6 一般酸性土发病重 田间土壤含水量高 或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 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4 防治方法 作物轮作 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 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水旱轮作更好 培育或利用抗病品种 如抗青9 1 抗青19等 剔除病薯高厢垄作 排水通畅 及时拔除病株 将生石灰粉撒于病窝内 五 马铃薯环腐病 1 症状 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 叶缘稍内卷 似缺水状 病情向下扩展 全株叶片开始褪绿 内卷下垂 终致植株倒伏枯死 块茎发病 切开可见维管柬变为乳黄色以至黑褐色 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 故称环腐 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 播种后不出芽 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 病株的根 茎部维管束常变褐 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 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在种薯中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薯播下后 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 一部分出土的病芽 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 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 适合此菌生长温度20 23 最高31 33 最低1 2 最适pH6 8 8 4 传播途径主要是在切薯块时 病菌通过切刀带菌传染 3 防治方法 播种时 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 选用种植抗病品种 播前汰除病薯 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五 六天 进行晾种 不断剔除烂薯 使田间环腐病大为减少 药剂 50ppm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有较好效果 结合中耕培土 及时拔除病株 在田外集中处理 六 马铃薯粉痂病 马铃薯粉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其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 该菌只发生在马铃薯的皮层组织 深入根内部组织 受害马铃薯表皮粗糙 1 症状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 块茎染病 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 后小斑逐渐隆起 膨大 成为直径3 5毫米不等的 疱斑 其表皮尚未破裂 为粉痂的 封闭疱 阶段 后随病情的发展 疱斑 表皮破裂 反卷 皮下组织现桔红色 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 孢子囊球 疱斑 下陷呈火山口状 外围有木栓质晕环 为粉痂的 开放疱 阶段 根部染病 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球在种薯内或随病残物遗落土壤中越冬 病薯和病土成为翌年本病的初侵染源 休眠孢子囊在土中可存活4 5年 当条件适宜时 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静止后成为变形体 从根毛 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 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90 左右 土温18 20 土壤pH4 7 5 4 适于病菌的发育 因而发病也重 一般雨量多 夏季较凉爽的年份易发病 3 防治方法 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 选留无病种薯 把好收获 贮藏 播种关 汰除病薯 必要时可用2 盐酸溶液或40 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0分钟 或用40 福尔马林200倍液将种薯浸湿 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小时 晾干播种 增施基肥或磷钾肥 多施石灰或草木灰 改变土壤pH值 加强田间管理 提倡采用高畦栽培 避免大水漫灌 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七 马铃薯块茎蛾 鳞翅目 麦蛾科 为害马铃薯 茄子 番茄 青椒等茄科蔬菜及烟草等 马铃薯块茎蛾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大害虫 由于其传播快 繁殖率高 危害大 在我省局部地区有发生 1 为害特点 幼虫潜入叶内 沿叶脉蛀食叶肉 余留上下表皮 呈半透明状 严重时嫩茎 叶芽也被害枯死 幼苗可全株死亡 田间或贮藏期可钻蛀马铃薯块茎 呈蜂窝状甚至全部蛀空 外表皱缩 并引起腐烂 2 生活习性 在西南各省年发生6 9代 以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贮藏的块茎内越冬 田间马铃薯以5月及11月受害较严重 室内贮存块茎在7 9月受害严重 成虫夜出 有趋光性 卵产于叶脉处和茎基部 薯块上卵多产在芽眼 破皮 裂缝等处 幼虫孵化后四处爬散 吐丝下垂 随风飘落在邻近植株叶片上潜入叶内为害 在块茎上则从芽眼蛀入 卵期4 20天 幼虫期7 11天 蛹期6 20天 3 防治方法 药剂处理种薯 对有虫的种薯 用溴甲烷或二硫化炭熏蒸 也可用90 晶体敌百虫或25 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种薯 晾干后再贮存 及时培土 在田间勿让薯块露出表土 以免被成虫产卵 药剂防治 成虫期喷洒10 菊 马乳油1500倍液 在幼虫初孵期 选用20 康福多2000倍液或1 8 爱诺虫清 阿维虫清 3500 4000倍液喷雾防治 八 马铃薯瓢虫 马铃薯瓢虫 属鞘翅目 瓢虫科 别名二十八星瓢虫 寄主 马铃薯 茄子 青椒 豆类 瓜类 玉米 白菜等作物 1 为害特点 成虫 若虫取食叶片 果实和嫩茎 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的凹纹 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