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初三灿烂在六月带答案2.doc_第1页
2018版初三灿烂在六月带答案2.doc_第2页
2018版初三灿烂在六月带答案2.doc_第3页
2018版初三灿烂在六月带答案2.doc_第4页
2018版初三灿烂在六月带答案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填空(15分)1.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 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 本词的作者 (人名)是 派词人的代表。(2分)7. 下列对本词中“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词以“愁”为主要内容,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压抑。B.本词中的“愁”有词人伤春悲秋、善感多虑的闲愁。C.本词中的“愁”有词人关心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D.本词中的“愁”有词人对朝廷政府无奈的悲愁。(3)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 本文作者是 时期的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 下列对选文内容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第段由事及理,阐述了经历磨难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第段通过对比,阐述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经受磨难。 D.第段总结全文,归纳出文章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张释之执法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注释】上:指汉文帝 。属廷尉:属,交付给 。廷尉,指张释之。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跸(b):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赖柔和:赖,倚仗。柔和,柔顺温和。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于是使骑捕之 ( ) (2)今法如是,更重之 (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是法不信于民也。 10、 根据文中内容,请说说张释之的可贵之处在哪里。(4分) (1) ;(2) 。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彭程“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x n ( ) 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14 看拼音写汉字。(2分) x n ( )15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6. 第段主要运用 和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17 请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的顺序能否互换?(8分) 18. 下列哪一段文字适合放在第段,并说说理由。(4分)A.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B. 曹雪芹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选( ),理由: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拜见母亲大人七堇年拜见母亲大人是需要谨慎的。扎起马尾,露出额头她喜欢看我一直保持十几年前的中学生模样,不管我现在已经多少岁。挑选一件十分显胖的衣服她永远嫌我瘦。每次见到我便立刻皱起眉头打量,鉴定结果是我又瘦了,然后开始问:“是不是又过得不好了,没有好好照顾自己。”衣服不仅要显胖,还一定要是亮色,不能穿深色她总是嫌弃我黑色衣服太多,用她的话来说,“别一天到晚穿得黑黢黢的。”所以要选白色,或者红色。哦不,白色也不太好,她会说:“白色这么不经脏,怎么洗?谁给你洗啊?看这都发暗了。”所以要选红色,红色经脏,又显得面色红润,气色好。一定要化妆,但又必须是裸妆那种类型,气色鲜润就好,千万不能涂抹太多。但不化妆的话,显得不够精神,她又会说:“怎么都不收拾一下自己?”总之,我会把自己收拾成穿着少女时代的红毛衣的、扎马尾的、学生味儿十足的样子。这样我不会给她任何一点破绽,来让她忧心忡忡地打开话题:“你是不是过得不好?”时间差不多了,掐着表,准时去接母亲。把车靠边,远远地,看见她站在人群边缘。她穿着那一身我很熟悉的旧风衣,一双不相配但便于走路的休闲鞋。背着我当年上学用过的那个阿迪达斯双肩包,很实用地插着一只水壶。把母亲接到,她像个孩子一样,乖乖上车,坐后排座位。因为她一旦坐我旁边,就会忍不住保持高度紧张,大声指挥我怎么开车,碰到路边闪出一辆电瓶车,她会尖叫,把我吓一跳;不然就是高声指挥我:“按喇叭!”“打灯!”“啊!小心那个人!”我会崩溃的。我都有8年驾龄了,视力5.2,早就是老油条司机了,而她明明就视力很差,开车是彻头彻尾的菜鸟,每次还要这么指挥我。每当这时候,我恨不得分给她一个喇叭捏在手里,任她自己随便按。但有一次,我与母亲一起,坐上了某位阿姨开的车。我很紧张,因为阿姨实在开得太“菜鸟”了。奇怪的是,母亲却在副驾驶位上一路安安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说,更没有指挥人家,偶尔还很轻松地和“菜鸟”阿姨聊天。下车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你不指挥别人开车,只指挥我开车?”“别人我不管啊,你是我女儿啊。”她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后来,我都让母亲坐后排。这样对大家都好。接到母亲,带她去了餐厅。坐下来点菜。我点了她喜欢吃的清淡的菜,然后点了一个豆腐青菜汤,叫“一清二白”。点完菜,服务生向我们重复一遍菜名,报完最后一个“一清二白”,我点头确认,示意可以了。服务生走后,母亲欲说还休,最后非常不安地问我:“一千二百?这顿饭就要一千二百啊!”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她,窗外的阳光把母亲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母亲看上去比较年轻,所以我一直没发现她的衰老我一直感觉她还年轻着,永远没老。就像她以为,我一直还是个中学生的样子,停在那几年,永远没长大。但时间容不得我们的幻觉。她现在老了,渐渐变成了我的孩子。在她的晚年里,我要像母亲照顾孩子那样,给她一个无忧无虑的晚年。19、 请概括“我”拜见母亲大人前后所做的三件事:(3分)(1) (2) (3) 20.请说说文中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1) (2) 21.文中第(9)-(12)段运用了 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 。(6分)22.比较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好。(4分)A.窗外的阳光把母亲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B.窗外的阳光照着母亲一根一根的白发。( )句好,理由: 23. 请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3分) 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同学们在学习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等文章后,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其实,科举制度从隋唐创立,直到晚清废止,这个有着上千年生命力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其存在或淘汰肯定有内在的理由。“人文行走”小组成员为此行走了文庙和科举博物馆,对于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进行了探究。在上海的中心城区有一座祭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庙学合一的古建筑群,就是文庙。在其“明伦堂”内有孔子圣迹图,这是一部表现孔子一生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圣迹图之一:配文: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后,始终不能得到重用。万年的孔子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竹简的皮条多次断开。20. 成员们观察右侧这幅图并阅读了相关配文,马上想到了一个成语,那就是 。(2分)21. 同学们来到“科举与社会文明”展厅,看到两张表格(有删选)。 表一朝代开科数(科)录取进士(名)状元(名)唐2666617142五代4765314宋11842457118.元16114432.清11226888114 表二人名中进士时间唐宋八大家韩愈唐贞元八年(792)柳宗元唐元和九年(814)苏轼宋嘉佑二年(1057)苏辙宋嘉佑二年(1057)苏洵未中欧阳修宋天圣八年(1030)王安石宋庆历二年(1042)曾巩宋嘉佑二年(1057)请阅读这两张表格中的数据,说说自己的体会(4分)(1) ;(2) 。26. 在明清两代,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较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在鼎盛时期曾拥有考试号舍20644间,这一排排屋檐下面都是一间间的小格子间的号舍(考场)。号舍是考生白天考试,晚上睡觉的地方,每人一间,考试期间考生的所有活动都在狭小的空间内,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条件非常艰苦。 请发挥想象,揣摩一下当时考生的心理。(50字左右)(4分) 四、写作(60分)27. 题目:当我面对那道目光的时候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一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2. 浓妆淡抹总相宜 3.尚思为国戍轮台4.朝晖夕阴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答案】6、辛弃疾 豪放 7、A(简析:以“愁”为线索,非主要内容)(三)【答案】11、 战国 孟子 12、 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关键:使动用法,“所以”“曾益”)A(简析:第段仅证明“人才在忧患中造就”,并没有提到“死于安乐”。)(四)【答案】11、(1)派 (2)变换,改变12、这法律就将不背百姓所信任了(关键:是、被动用法)13、(1)秉公执法 (2)不阿谀奉承二、(一)【答案】14.细腻15用名人的话表明“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下文的议论话题。16.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有力且形象地论证了具有深刻独特禀赋的“经典”,在表现形式上并不具备观赏性。17.不能互换。虽然这几段都在说“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但是第段说的是经典关注事物本质的东西以及在表现形式上不具备观赏性,这些都是从“经典”本身的角度来说的;而第段则是从读者的角度来分析现代人无法用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来阅读经典。段落之间从内容上来看有因果关系。再从结构上看:第段首句承接了第段的内容,而第段中首句的“这些”是对第段内容的小结,其后内容则是引出对阅读者原因的分析。(简析:要关注几个段落彼此之间的关系,从内容和结构方面逐一回答。比如:从内容上看,之间,和之间不能互换的理由是基于内容的因果关系;从结构上看,第和第的过渡句也决定了这些段落的适宜位置)18.选A。理由:A、B都在说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但A叙说的重点在曹雪芹只管创作,没有想到用它“赚个盆满钵满”,这与第段所阐述的“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观点一致,而B则重在叙说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第段观点不符。(二)【答案】19.(3分)(1)衣着打扮显年轻、显胖、显气色好;(2)接母亲,让她坐后排座位;(3)去餐厅吃饭,点她喜欢的清淡的菜22. (1)肖像描写,形象的表现出母亲的节俭(2分)(2)为下文她因误会菜价高而不安的情节做铺垫(2分)23. 21.(6分)插叙(2分)补充交代了母亲在别人驾车时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异样表现及原因,(2分)既与上文看“我”驾车而莫名紧张的情节作对比,(1分)也突出母亲对“我”的关爱。(1分)24. (4分)A(1分) A句用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我”对于自己忽视日渐衰老的母亲而产生的万千感慨。(2分)B句在情感上太一般。(1分)25. (3分)大词小用,表现了“我”的孝顺与感恩,使语言有幽默感。三、【答案】24.(2分)韦编三绝25. (4分)(1)社会稳定有利于人才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