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二中高2013级高三(上)中期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试题卷分第I卷和第11卷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科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9分)深化到了一定程度,文化危机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应当懂得,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1下面对“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B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C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D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2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 )(3分)A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B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C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D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B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C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D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的碰撞和转变。二、文言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众有罪,已前系 系:关押。B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 培:加高。C将沈其军,乃阳约降 阳:假装。D帝贷诸将罪 贷:惩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光弼遣穴地颓之 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不如起军逼之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B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C李光弼率兵入太原后,借助诏书的威力巧妙地杀掉了向来傲慢无礼的侍御史崔众,从而得到了兵权。D李光弼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5分)(2)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8、这首诗中的“骚人”指谁?“无限意”究竟是什么“意”?(3分)9、试分析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的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一空1分) 、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记念刘和珍君、实迷途其未远, 。 归去来兮辞、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 ,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其三)、 ,金石可镂。劝学、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消逝的钟声史铁生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吗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它在哪儿呀,奶奶?”“什么,你说什么?”“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1)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奶奶的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痴迷的情态。B本文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将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对“故乡”新的理解的高度。C文章第二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很是简洁,朴实而有趣,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D文章开头用“张望”“终于”“一直猜想”等词,流露出作者幼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E第十段画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通过“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等语句,突出了钟声的洪亮。(2)请谈谈对第四段画横线句“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含义的理解。(6分)(3)文章题目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却详写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加以简析。(6分)(4)作者在异地听到钟声时感到“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童年”,于是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对“故乡”含义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乔布斯:用“禅”改变世界没有人可以选择命运,乔布斯同样如此。他在生下不久就被父母送给别人收养,尽管养父母非常爱这个孩子,但是家境的困窘还是让乔布斯感到生存的压力。由于他爱捣乱、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课外作业,学校几次勒令他退学。所幸的是,乔布斯对电子产品有着非凡的兴趣,而且他会非常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至于母亲要叫醒他,必须要用铅笔戳他的脑袋。乔布斯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大学俄勒冈的里德学院,为此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凑齐了学费。但是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因为“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他喜欢嬉皮士,喜欢听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和狐朋狗友一起酗酒、吸大麻乔布斯恣意放纵自己,以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然而这些没能让他真正“解脱”。最终乔布斯发现,有些东西永远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出身,兴趣,生存的社会以及必然走向的死亡。世界并不属于他,他需要学着去适应世界。在里德大学,乔布斯接触到了佛教里的禅宗,为之深深着迷。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禅宗认为“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禅宗“明心见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2003年,乔布斯的事业正处于巅峰状态,却被检查出患有胰腺癌,其后虽然治愈,但是屡次休假,经常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但是面对死亡,乔布斯却从禅宗中得到顿悟:“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并因此告诫年轻人:“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纵观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推出的一系列 产品,iMac、iPod、iPhone、iPad等,共同的也是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约。最直观的外观、最简单的操控方式、最直指人心的功能设计这些都让苹果产品的用户为之疯狂。而主宰这样的设计方案的,不是所谓的市场调研或者消费者的意见,而是乔布斯的精神世界。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点评乔布斯“做了经典的减法”,也证明了乔布斯从禅宗中得到的简约理念。“我相信乔布斯花了很多时间在内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只不过他可能不愿意讲出来。”“我想乔布斯在做产品上有一种哲学的高度,他真的能够做取舍。”在内心里,乔布斯却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乔布斯每天清晨醒来时,总是会问自己:“假如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应该做什么?”是的,乔布斯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对他自己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他的态度简单而坚定“No”。乔布斯在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后,悟道:“如果佛祖保佑我重获健康,我将用余生去从事造福世人的伟大工作。”正是抱有如此热烈的理想,乔布斯才没有在禅中沉醉,他将参禅视为一种途径,通过禅找到造福世人的方法。这又和佛教“慈悲”的说法不谋而合。所以乔布斯的佛教信仰不是“小乘”,而是“大乘”,他能由己及人,他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在事业上,乔布斯制造了无数的敌人。在苹果公司,除现任CEO蒂姆库克之外,历任CEO都是他的敌人。他将自己视为苹果的拥有者,不允许其他人对他的决策提出异议。乔布斯之前,苹果历史上有五位CEO,没有一位在苹果善终。早年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他从来不是一个维持平衡的人,而从来都是打破平衡的人。跟他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都难免会受到伤害,而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禅”背道而驰。正如美国作家杰弗里扬和威廉西蒙在其著作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所言,乔布斯“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去之后,在荒野之中整整待了15年,在他重新回来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转变。”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赠给毕业生这样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显然,一向自命不凡的乔布斯也意识到“foolish”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更愿意与其他人合作。正是在新的开放理念下,乔布斯领导的苹果真正将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乔布斯曾经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的,乔布斯的确改变了世界,不过不是用他的霸道和专横,而是合作与开放。这也说明他对“禅”的领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iMac、iPod、iPhone、iPad等产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不是详尽的市场调查,而是乔布斯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简约”。 B本文通过记叙乔布斯对禅宗理论逐步深入的研究,展现了他人生中的多次重要转变,揭示了乔布斯获取重大成功的原因。 C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来后,乔布斯用了15年时间深入感悟“禅”,顺应了“禅”的精神,内心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转变。 D如果不是因为乔布斯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不服从管理、总是惹是生非的学生就被学校勒令退学了。 E乔布斯在里德大学接触到了禅宗,他从中明白必须依靠自己的本心去探寻生命的意义,不能盲目附和跟从别人的意见。 (2)联系全文,分析乔布斯从“禅”中获取了哪些启示?(6分) (3)文章要揭示的是乔布斯如何用“禅”改变世界,为什么还要花费不少笔墨叙述他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生涯?(6分)(4)乔布斯赠给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可谓语重心长,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加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无误的一组是( )(3分)A、一服f药 别出机杼zh 安详 挖墙角B、叶xi韵 稍sho息 金钢钻 山青水秀C、悄qio然 坍圮p 凭心而论 翻来覆去 D、泥n古不化 粗糙co 厮打 竭泽而渔1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国际会展中心春意阑珊,几百家企业汇聚一堂,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了一场水平极高的布艺盛宴。 B、下面请大家欣赏美轮美奂的芭蕾舞。 C、他的作品,既没有刻意炒作,也不追求文辞的富丽堂皇,却受到读者热烈追捧。 D、妈妈经常说,做人一定要一言九鼎,不然就有苦果吃。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B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特别是占据重要职位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C她穿着嫩绿的绒线上衣,咖啡色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D我们在写文章时,如果表述不严密,就会使人误解甚至费解。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编篡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A B C. D.l7、依照下面的句式,以“只有”开头,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4分)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冲刷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能让污泥污染。 18、下面是一则人物专访的开篇介绍文字,请从表达的角度予以点评。 方文山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才华”,另一个是“相貌”。有“粉丝”这样评价他:“横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有惊无险,像街头路人甲。”最损的莫过于吴宗宪“歹毒”的大嘴:“看看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这时你才明白,原来上帝多么公平!”他便是方文山,周杰伦的“御用”词人。从几年前的娘子双截棍东风破七里香等一直到感人肺腑的菊花台,他几乎包办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成为今日歌坛中无法撼动的“指标性人物”。 六、作文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者,目标也,目标乃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此乃对“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的最好诠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密封线万二中高2013级高三(上)中期考试语文答题卷题号12345611(1)12(1)13141516答案(强调:不要在密封线之外答题;否则,答案无效。)选择题(35分)主观题(115分)7、(1) (5分)(2) (5分)8、 (3分)9、 (6分)10、(8分,一空一分) 11、(2) (6分) (3) (6分) (4) (8分) 12、(2) (6分) (3) (6分) (4) (8分)17、 (4分)18、 (4分)19、作文200 400 600 800 900 万二中高2013级高三(上)中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从文章最后一段看,本句说的是“文化转型过程”的性质,不是对“文化转型”本身的说明。A项是根据第三段中的句子“在总的文化冲突而引起的质变”概括出来的,正是对“文化转型”的解释;B项和D项从第一段可以找出文,是正确的。)2D(【解析】D项从第一段“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压缩而来。A项第二段也说明了“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换句话说,就是这种变化不属于“文化转型”。 B项文中第一段己说明“不能算作文化转型”。C项说的是“文化模式转换”,文章也说明了“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应该说A、B、C三项文章交代得很清楚,不属于“文化转型”。)3B(【解析】B项错在从原文找不出依据,“一旦就”判断有些绝对化。A项是根据第三段“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一句得出的变式句。C项从第一段最后两句话概括可以得出。D项从第二段“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的一些具体改变”可知是正确的。)4、D 贷:宽恕5、D(表明李光弼的严厉与刚毅;表明李光弼治军严。表明李光弼身先士卒的作风。)6、C(从第二段末“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可见,他不但没有借助诏书的威力,反而还逼迫使者隐瞒了诏书。)7、(1) (李光弼)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叛军被砸砸死伤者多达十分之二。(2)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附文言文翻译】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叛军被砸死伤多达十分之二。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她的军队。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8、“骚人”指曹侍御。(1分) “无限意”是怀念故人之意。(2分)9、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4分)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2分)作品鉴赏这首颇负盛名的小诗。此诗隐含一股悲凉之意。唐汝询唐诗解曰:“山前水碧,侍御停舟于此,我之感春风而怀无限之思者,正欲采苹潇湘,以图自献,乃拘于官守不自由也。”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骚人”。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欲采苹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它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可以有不同看法。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10、(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 觉今是而昨非 (4) 舞幽壑之潜蛟 (5) 砯崖转石万壑雷 (6) 一去紫台连朔漠 (7) 锲而不舍 (8) 阑干拍遍 11、 (1)【答案】C(3分) E(2分)【解析】 C项中“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理解浅显,也不正确,是写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E项中的“洪亮”显然与文中的“沉稳”“悠扬”相矛盾。(2)【答案】此句话将听到的琴声和歌声幻化为触觉的风,(3分)形象地写出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和歌声后内心受到的洗礼,灵魂受到的震动。(3分)【解析】考查对重要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社会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神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校园招聘17人(山西)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航空港国际教育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苏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对外招聘公交车驾驶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德曼节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阜阳市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州市名城古厝设计院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通航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宁夏国运铁建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急需岗位社会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51T 2975-2022气凝胶复合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外科学-第十一章-外科感染(含案例分析)课件
- 《ch棘皮动物》课件
- 急诊科岗位职责
- 中国服用过兴奋剂运动员名单 兴奋剂真的是毒品吗
- 小学英语语法时态讲解与归纳
- 《生存与修炼》熊厚音讲《道德经》教学文案
- 淘宝新店运营计划书文献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修改版ppt]课件
- ICH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 12贮水花盆案例总结-2015天津中心修改4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