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散曲.doc_第1页
201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散曲.doc_第2页
201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散曲.doc_第3页
201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散曲.doc_第4页
201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散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散曲鉴赏100例1.张可久中吕普天乐秋怀2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3.盍西村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4.刘庭信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5.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6.涨潮商调黄莺儿赠燕7.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8.张养浩中呂朝天曲9.刘庭信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10.吴西逸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11张养浩双调水仙子咏江南12.白朴沉醉东风渔父13.汤式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14.无名氏双调水仙子15.汤式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16.杨果越调小桃红 王恽【越调】平湖乐17.吴镇渔父18.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闲居19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20.白朴双调得胜乐21.李致远中吕喜春来秋夜(其一)22.无名氏梧叶儿嘲谎人 无名氏醉太平讥贪小利者23.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24.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25.元启双调殿前欢梅花景26周文质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27.王恽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28.滕宾普天乐29.赵善庆【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30.周德清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31.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32.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33.薛昂夫双调殿前欢夏34薛昂夫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35无名氏折桂令微雪36.张鸣善正宫塞鸿秋山行警37.贯云石正官小梁州秋38赵孟頫仙吕后庭花39.【明】陈所闻前调阊门夜泊40.【金】吴激人月圆41.白朴天净沙秋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2.薛昂夫正宫塞鸿秋43.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重九44.元好问双调小圣乐45.王元鼎醉太平寒食46.姚燧中吕普天乐47.贯云石双调清江引咏梅48.杨朝英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49.赵善庆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50.【明】冯惟敏玉鞭蓉喜雨51.关汉卿大得歌52.查德卿双调蟾宫曲怀古53薛昂夫山坡羊述怀54.张养浩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55.查德卿双调蟾宫曲怀古(注:题与52不同)56.王磐朝天子咏喇叭57.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58.张养浩中吕山坡羊骊中怀古59.乔吉【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60.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61.姚燧中吕满庭芳62.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63.滕宾中吕 普天乐翠荷残64.张可久65.马致远南吕四块玉马嵬坡66.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67.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夫68. 关汉卿大德歌秋69.汤式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70.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71.汪元亨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72张舜民卖花声73.卢挚双调沉醉东风春情74.汤式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75.周文质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76.徐再思中吕朝天子西湖77.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78.查德卿越调柳营曲江上79.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80.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81.徐再思水仙子夜雨82.乔吉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83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84张可久越调凭阑人江夜85赵善庆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86.白朴天净沙春87.曹德双调沉醉东风村居88.乔吉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89.无名氏双调水仙子90.杨朝英双调水仙子91.张可久喜春来金华客舍92.张可久双调折桂令九日93.白朴中吕阳春曲知几94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95.元好问临江仙96.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客垂虹97.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98.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99.张可久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100.徐再思南吕阅金经春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吕普天乐秋怀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注释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3分)(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鉴赏。(5分)参考答案(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1分),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2分)。(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怀抱。虚实相生。“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敝屣功名富贵的著名“高士”。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2.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5分)参考答案(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1分),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侧面”或情境描写1分,“百无聊赖”1分)(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2分)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1分),而且读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1分),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1分),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盍西村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注】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1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6分)2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5分)参考答案1.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2分)。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1分)。“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1分,答出一点即可)或者: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绿树江湾图(2分)。“绿云”指高大繁茂的绿树。“冉冉”是形容树叶纷披的样子(1分)。“锁”指“环绕”,树叶纷披的绿树环抱着一湾清水,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1分,答出一点即可)2.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2分)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2分)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1分)。4.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注解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1.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分) 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分) (共分,意思对即可)2.“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2分)“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2分)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以“饮涧”“下山”“飞滩”等词语,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2“冰丝”用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跨越千年,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水汽、丝丝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6.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拟人 用典 虚实结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解析】1这是一首散曲,前四句写燕子在泥中衔回落花修补画栋上残破的彩绘花朵,燕子都不忍花朵残破,有拟人意味;中间四句写燕子在半开半掩的珠帘内,半掺着羽翼,感伤眼前破败“堂前王谢”,既有拟人手法,又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暗含用典。作者实写眼前的衰败,化用典故,让人联想到旧时的王谢堂,虚实结合。2.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是因为燕子觉得“花落意难堪”,表达了惜花伤春之情,结合后文燕子呢喃,千般诉说,只有住在这里的老僧才能听懂。这里表明王谢堂早已经变身寺庙。昔盛今衰的感慨溢于言表。最难消:最难承受。谙:谙熟。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注】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参考答案1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犹如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1分)写出梅花的洁白、芳香、轻盈(飘逸、清丽、脱俗)特点。(2分,写出其中两个即可)2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解析】1这是一道诗句概括的题目,答题时首先对诗句内容简单的概括,然后总结特征,抓住诗句中的“香”和“绡裳”。2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忽相”“惊梦”“断肠”等词语。8.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后面题目。(7分)中吕朝天曲张养浩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注释】坐的:因此。1“不知他在图画里”,这里的图画描绘了一幅 的情景。(3分)2简析这首散曲的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1柳堤、竹溪、日影;鸥鹭闲游;农夫渔夫忙活。评分标准:答对一条得1分,满分3分。2(1)白描手法。散曲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堤上溪边的景色,鸥鹭游戏的场景,及农夫渔翁忙活,描绘出一幅悠闲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2)动静结合。三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忙有闲(诗人的杖藜闲步,农夫渔翁的贪营忙活),画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3)议论作结,与前面的描写相得益彰,表现出作者被眼前美景深深陶醉和由衷的赞美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评分标准:答对任意一条2分,满分4分。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注解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1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2分) 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2分)“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2分)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10.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后面问题。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释:趱:赶快。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哪两个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2这首散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6分)参考答案1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2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注】芰:菱角。飐:因风而颤动、飘扬。1这首元曲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2这首元曲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参考答案1此小令描写了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态和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2诗人写景的层次是由远及近,远近结合。开笔从整体入手,描写远处大江远山,逐渐写到近处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画船酒旗。12.阅读下面的元曲,按要求作答。(7分)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1这首元曲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2请简要概括元曲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参考答案1(1)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色彩纷呈,相印成趣。(1分)描绘出衣服优美明丽的江南水乡秋景图。(1分)秋是垂钓的季节,岸边、渡口、堤上、滩头正是渔父足迹常到之处,这两句景物描写交代了渔父活动的背景。(1分)能起到烘托(衬托)渔父美好形象的作用。(1分)(2)要点(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2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蔑视权贵名利;逍遥自在,超脱尘世。1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7 分)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汤式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1这支曲子中,“京口夜泊”是题目,“双调”是( )名,“庆东原”是( )名。(2分)2找出能揭示这首元曲诗眼的词语,并阐释其具体含意。(2分)3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3分)参考答案1宫调,曲牌2愁,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愁苦也可)之情3这三名胜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黑夜中传来的种种声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以动衬静,渲染了作才此时长夜难眠的孤寂,深化了作者漂泊的慨叹(愁苦、愁思亦可)。(表达特点2分,作用1分)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双调水仙子无名氏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4分)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1分)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1分)登高望乡,倍感孤独;(1分)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1分)2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1分)“黄花”这一重阳节特定风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1分)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2分)15.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汤式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注】九日:重阳。江:指长江。棹:划船。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1分)。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1分);“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1分);“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1分)。2本句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1分);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1分)。16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1516题。(共8分)越调小桃红杨果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1这两首元曲的前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4分)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4分)参考答案1采莲姑娘唱和着采莲歌,杨柳岸一叶小舟轻轻划过的水乡欢歌采莲画面(2分)隔着秋日的烟雾传来采菱姑娘的喧闹声,秋江澄清有如横铺的白绢风光旖旎的画面。2两首元曲都是以乐景衬悲情。(2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作者)的(孤独悲哀和)对王朝灭亡之悲情(1分);后用一首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1分)。17.阅读下面的元词,回答问题。(7分)渔父吴镇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注】本词是吴镇临摹荆浩渔父图之后写下的十六首渔父词中的一首。1在“风触湖心一叶横”这句词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2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参考答案1“触”字用得最好。(1分)“触”指的是“触碰”,微风轻轻触动湖水,水中的一只小舟随晚风飘荡,(1分)体现了幽清明静的意境。(1分)2“风触湖心一叶横”表现词中的渔父稳稳坐在小舟中垂钓,体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1分)“兰棹稳”意为无论多大风浪仍稳坐钓鱼船,体现作者与世无争的人生观。(1分)“只钓鲈鱼不钓名”表现了渔父不沽名钓誉、隐逸自适的精神境界。(2分)1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双调沉醉东风闲居卢挚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注】那答:那块,那边。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1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4分)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4分)参考答案1写闲居所见的村野美景,从信步闲游写起,写出了主人公流连山水的悠闲兴致;(2分)描写主人公的醉态与狂态,写出了无拘无束的身心放松的自由状态。(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运用口语,“那答”“早来到”“欠欠答答”等通俗平易地刻画出山村闲居的景物与人物;运用对仗,“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在俚俗中透着雅趣;生动传神,用“白发上黄花乱插”的细节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酒醉狂态;诙谐有趣,“欠欠答答”“黄花乱插”等语言穷形尽相,令人忍俊不禁。(任答出其中一个方面且能结合诗句解析得满分)1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王实甫【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能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1本曲由“十二月”“尧民歌”两支曲子构成,请说明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如何实现既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的。(4分)2结句“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参考答案1内容上两支曲子表达的情感一致。前曲重在写景,描写了遥山、远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两支曲牌前景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把离人的相思表现得缠绵悱恻。2(1)用典。化用了前人诗句,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表达了人物的别绪。(2)此句极言人因相思而消瘦,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之深。(3)夸张。诗人用“宽三寸”来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重。(4)设问。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面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别后的相思和悲苦。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得胜乐白朴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此曲最大的特点在于“ 熔铸点化”。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参考答案作者把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 孤鹜”变成“ 寒雁”,由雁足传书的想象又逼出“怎生”句,于是,单纯写景的一联名句,顿时变成了别一种思秋怀人的意境。简淡的笔墨中蕴含着复杂而隐微的情思。景中有人,静中有动,富有诗情画意。(本曲前四句写景,末句抒情,以景传情。)2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中吕喜春来秋夜(其一)李致远【注】月将花影移帘幕,风怒松声卷翠涛,呼童涤器煮茶苗。惊睡鹤,长啸仰天高。【注】李致远: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1请简要赏析“月将花影移帘幕”的妙处。(3 分)2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 分)参考答案1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将花影映照在帘幕上的情景,营造出清幽雅静的意境。(意思答对即可)2通过对诗人陶醉于月色松涛、呼童煮茶、长啸抒怀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悠然自得、孤傲清高的人物形象。(意思答对即可)22.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梧叶儿嘲谎人无名氏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无名氏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注】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刳(k):剔,挖。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参考答案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爱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2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濛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小雪霏霏,景色宜人。B“犬吠”两句写犬柴门,燕子在茅屋顶上欢快鸣叫,句式对仗,动静结合。C“老瓦盆边”三句写田家老翁老妇,白发如丝,在老瓦盆边饮酒,闲适自在。D结尾写“秋千女儿”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行人”在马上吟诗的样子。2.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A(“梨雪”是说梨花似雪)(4分)2.“桑柘”两句,写透过又柘树可见一个梳着双髻、头插花枝的女孩正在荡秋千。运用了细节描写(活泼、快乐、调皮)的农家少女形象。(概括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喜爱。(说明思想感情,1分)2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中吕山坡羊道情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1.这首元曲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既有用典,也有对比,请任选其中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1(2分)景物特点:淡远、野僻(一点1分,答“自然、清新”或类似的词语也可给分。)2用典:“陋巷箪瓢亦乐哉”,以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故(2分),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趣。(2分)对比:用“青山”“白云”“茅斋”、“野花”的隐逸生活与“紫罗袍共黄金带”的官场生活进行对比,(2分),表现了诗人厌弃浮华富贵,安贫乐道的情怀。(2分)(答成“茅斋”、“野花”所表现的自然的永恒与朝代兴废的频繁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豁达淡定的情怀也可给4分)2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双调殿前欢梅花景元启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注】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据:靠。咱:句末语气词。大都来:只不过。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参考答案1月下梅影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要点“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要点“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要点“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2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1.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2.描写了送别人凭高而望尽天涯,“我”远走他乡而夜宿孤舟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3.采用了反衬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位出游的主人公从舟中远观到了一派壮美幽丽之景。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感觉自己已是孤单一人行走在江中,浓浓思念之情溢于言外。2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注】霹雳:琴名。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参考答案1.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2.B3.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士和与民同乐的意趣。2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普天乐滕宾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注】滕宾,元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八天台为道士。1.曲中“蜗角名”和“蝇头利”指什么?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2“输与渊明陶陶醉”一句,“输”字用得妙,你认为妙处何在?参考答案1指的是像蜗角一样的虚名和蝇头般的小利(1分)。诗中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蔑视与厌恶之情(2分)。2.输即输给之意(1分),坦诚地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倾慕和未能早日归隐的悔恨(2分)2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赵善庆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注】湘阴:县名,今属湖南。 传黄:即转黄。古人素有悲秋传统,而这首曲子一洗历来悲秋的格套。请结合全曲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1)从选取的意象(或从景情关系)看,堆满山峦的“兰草”,茂盛生长的绿草,历经寒霜的橘柚,雨水洗濯的蒹葭,这些事物都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秋日胜景的赞美);2)从写景的色调看,作者写秋景浓墨重彩,色彩丰富而明丽,“翠、绿、青”等词的运用,一洗秋日的萧瑟,使笔下的江南秋景图高远开阔,明丽鲜妍,令人赏心悦目; 3)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对比(或衬托),虽然“几叶儿”给人“数叶而感秋”的喟叹,但万顷潇湘美景仍让人赞叹,虽在秋天,景象还是明亮而美丽的;4)写景有强烈的层次感,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沙洲,橘柚之青,芦苇之秀,更有沧茫碧波,隐隐江楼,画面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3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参考答案1.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随风飘香的清幽静寂又带着温情的一幅画面;营造了秋夜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2.在诗人笔下,雁鸣可以唤起离情,敲打愁绪。“叫起”“敲残”两个词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游子内心的极度愁苦。3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双调大德歌春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1.“虚飘飘柳絮飞”一语双关,请具体说明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意思?(4分)2.全曲主要是怎样表达少妇的思念之愁?结合诗歌分析。(4分)参考答案1.从表面上看,这句话描绘的是春末轻盈的柳絮漫天飘飞的实景;实际上又是对少妇心理状态的描绘:远方亲人久去不归,吉凶祸福不得而知,因而心绪不定,忽上忽下,如柳絮飞舞,无所适从。(每点2分。)2.借景抒情。以子规的啼叫烘托少妇的悲哀,以双燕衔泥作窝、亲昵地相戏反衬少妇的苦闷。(观点1分,分析3分。)3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首二句便形成了两组对比: ,传神地写出了2细细品味“眼阁(搁)着别离泪”,展开想象,扩写(不少于30字)3这首写送别场面的曲子,注重 等。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 。参考答案1咫尺与天南地北(空间上),霎时间与月缺花飞(时间上),情人相别的内心感受。2含情脉脉的眼睛看着将分离的心上人,眼眶中强忍着滚动的泪珠儿,是那样的伤感。3心理、动作、神情、语言,情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3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双调殿前欢夏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注】冰壶:指月亮。1曲中作者为什么对西湖的夏日景象产生出了“有丹青画不如”的感受?(4分)2宋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误人藕花深处。争(通怎)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薛昂夫曲中“迷归路,又撑人荷深处”都有表现留连忘返,乐而迷路的相似之处,但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写法上有所不同。试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不同。(4分)参考答案1看到的是西湖夏日柳枝扶疏、碧水万顷、月影沉璧、流莺啼鸣、笙歌婉转、青年男女互唤嬉戏的景象,感到难以用笔画出;或: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实有虚的美丽动人景象,所以感到难以用笔画出。(西湖夏日柳、水、月、莺、歌、青年男女景象即可得满分4分。若答成动静、声色、虚实特点的动人景象亦可得满分4分。)2李词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出的是担心和“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而薛曲则运用了拟人方法表现出对西湖喜爱的感情。(反复手法所表现的担心与惊喜2分,拟人手法所表现的喜爱2分,共4分)3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楚天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清江引】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1.“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伤春之愁恨,桃花也懂得,红红白白的花瓣,点点飘落,宛如洒泪。意境极为凄美。作者将那点点落红看做对自己的同情和安慰,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2.表达了作者“惜春常怕春归去”的情绪。他想挽留春天,可是春天不可留,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离去。但毕竟对春天难舍难分,于是通过幻想,将春天拟人化,想像春天也在为美好时光的飞逝而痛彻心扉。最后三句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因春天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全曲抒发了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人生的感情。3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折桂令微雪无名氏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不够烹茶。【注】槎丫:树木枝杈歧出貌。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写细小的雪子撒落在台阶,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寒冷的北风中,雪子穿进屋帘。雪子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答对雪景的喜爱之情也算对)(修辞手法1分、内容2分、情感1分,共4分)2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对雪景的喜爱。安贫守己的怡然自得。对风雅之士的调侃。(答一个要点1分,答两点2分,共4分,答三点即可给满分)3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山行警张鸣善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1这首元曲题为“山行警”,联系全曲,是借“山行”警示了人们什么?2“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表面上写的是时近傍晚,实际上写的是什么?(4 分)3“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其深层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应珍惜时间,不要留下许许多多的人生遗憾。2人到晚年。3回首人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3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正官小梁州秋贯云石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1.“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2这首曲子的艺术特色是运用多种观察角度来写景,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登上夕照山,在雷峰塔上远眺,只见钱塘江秋水浩荡,状若长江,有横流天涯的壮观气势。2.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但无一比紧扣秋景,全面展示了杭州秋天的迷人风光。给人创造了一种立体的感觉。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3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仙吕后庭花赵孟頫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1.这首曲子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后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情景?2.此曲前后两幅图画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