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 首 页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次时数2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登金陵凤凰台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1把握诗人登临怀古抒发的独特情怀,理解诗人李白。2.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运用比较、想象、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4.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能运用比较、想象、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吟咏法、讨论法、欣赏法、讲练综合法。教具:PPT课件 图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登金陵凤凰台前四句凭吊历史;后四句触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情怀。 作业:(一)完成课后练习题。(二)选择另一首你所喜爱的有关金陵古都的怀古诗,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300字左右)(三)你知道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吗?后记(经验、不足):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一)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二)检查积累:(李白的著名诗句)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11.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二、板书课题 登金陵凤凰台(一)作者简介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他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因其母梦中见到太白金星,所以名其白而字以太白。他5岁时随父迁居锦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他少年时代即显露才华,10岁便通晓诗书,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二十五岁时出蜀东游,“仗义去国”,幻想凭自己的才智辅佐皇帝,他渴望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天宝元年(742年),因吴钧等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任翰林供奉。但政治上不受重用,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长安后,漫游梁、宋、齐、鲁。天宝三年(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李璘幕僚。事败,李白受牵连获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存诗九百余首。其代表作分别有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月下独酌、把酒问月、静夜思等,著有李太白集。2.李白诗歌内容:(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2)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李白 “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象,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3)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3.李白诗歌艺术特点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朴素优美的语言。(二)写作背景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丈,欲大有作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李白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无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作罢。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当时写了一首鹦鹉洲。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三)学习课文1.诗歌体裁及相关知识(1)律诗的诗体格律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流行朝代:唐朝、宋朝代表诗人:崔颢、杜甫、李商隐、李白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2)诗歌的平仄平仄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用于诗词格律中的名称。平就是平声,指的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仄,就是仄声,不平就是仄,也就是指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或升或降。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2.关于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凤凰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3.朗读诗歌 整体感知(1)听读 注意字音 掌握节奏(2)单读 激情吟读 整体感知(3)齐读 细心品读 深化感知(4)默读 背诵积累 巩固感知4.指导简单翻译诗歌参照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略)5.翻译诗歌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6.全诗的情节本诗首联泛写凤凰台来历,引出怀古之思;颔颈两联,就凤凰台具写台外景观;三四句寓今昔之感;五六句状山水之阔,寄身世之慨与君国之思。层层写来,次序井然。7.分析课文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鳥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迳自东流不停。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东晋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成了古老的坟冢,长眠地下。吴宫:三国时东吴所建的宫苑。晋代衣冠: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概括:心情:吊古而伤今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吊古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 伤今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翻译:远处三山的峰峦,若隐若现地耸立在青天之外,秦淮河的两道水流,中间就从白鹭洲区隔开来。半落:若隐若现地耸立(或半壁江山的失落)。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因有三峰相连而得名。白鹭洲:在今南京市区西三里,因常有白鹭聚集而得名。概括: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二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 不得相见。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翻译: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会掩蔽了太阳,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浮云能蔽日:诗词中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喻君主。长安:借指朝廷。概括: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 杨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意在思君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 意在忧国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8.深入文本:探究诗歌的整体思路。诗歌首联、颔联、颈联所写内容与尾联诗人的愁绪有什么关系?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有自己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首联颔联感叹六朝繁华转瞬即逝,朝代更迭频繁历史的沧桑巨变,颈联暗示自然江山的永恒长存。六朝古都而今的寥落荒凉,往昔豪华一去不返,兴亡变化描写无形之中与今时对比,“兴废由人事”,作者忧心的长安的前途如何?诗人能否实现自己的抱负?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对于当今国家和自己的复杂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诗歌讲究整体阅读,学生既要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又要能理解整首诗歌的情感脉络,把握作者所选意象与主旨的关系,这是诗歌阅读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9.思想内容这首诗是李白受到朝中排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以后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李白晚年被流放夜郎幸而遇赦东归而作。诗人一方面对奸臣当道,忠良被斥的现象极度不满,另一方面,又心恋朝廷,为国家的前途命运非常担忧。诗人正是怀着这样复杂矛盾的心情登台访古的。因此,诗虽名为登临之作,重点却不在饱览胜景上,而是借吊古以伤今,抒发对朝政的不满和愤慨,吐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和担心。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10.诗歌的艺术特点(1)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2)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3)全诗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三、比较阅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2悠悠:久远的意思。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试将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进行赏析,比较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是一首七言律诗;2颔联和颈链对偶(或对仗);3都是登高望远、忆古思今、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4都是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抒发物是人非之感慨。不同点:1李诗重在忧国忧民,崔诗重在思乡之情;2李诗虚中有实,景中有情,伤心忧国之情跃然纸上。崔诗一、二句登临吊古,“两去”“两空”,写得寂寥惆怅。三四句登楼远眺,以明丽写空寂,触景生情,怀土思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理由:1.从韵律上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是步崔诗原韵,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2.从诗的开头看,崔诗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次出现“黄鹤”,李诗也是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次出现“凤凰”。3.从内容上看,崔诗用传说,李诗也用传说。4.从写作手法上看,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结尾都抒发一种愁思。只不过李白抒发的是国君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思,而崔颢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5.从语言上看,也都是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所以古人都认为这两诗“工力悉敌”、“格律气势,未见甲乙”。6.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更为深远。有的说气魄略逊崔诗。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四、总结全文本诗摹仿崔颢黄鹤楼,起联泛写凤凰台来历,引出怀古之思;颔颈两联,就凤凰台具写台外景观;三四句寓今昔之感;五六句状山水之阔,寄身世之慨与君国之思。层层写来,次序井然。五、布置作业(一)完成课后练习题。(二)选择另一首你所喜爱的有关金陵古都的怀古诗,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300字左右)(三)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吗? 作业参考答案:(一)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诗的颔联借吴宫花草的繁茂,反衬了六朝古都历史遗迹荒芜、萧条的凄凉氛围。颈联描绘了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颔联和颈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意在阐明人事沧桑、自然永恒的道理,并寄予了对六朝兴废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比喻手法,“浮云”喻奸佞小人,“日”喻指皇帝。“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有深刻的寓意:诗句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自己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可见诗人内心的赤诚,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意境阔大,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3.主旨: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二)答案略(三)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六、补充资料1.关于这诗歌的典故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由于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合伙人协议Ucar6篇
- 2025年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家居技术应用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智能机器人行业新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创新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通讯行业5G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供暖期安全应急培训课件
- 宁波市2025年浙江宁波慈溪市招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15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吉林省2025年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5号(6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宁市2025广西南宁市隆安县招聘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驾驶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库卷(答案+解析)
- 无人机培训课件
- 2025辽宁沈阳副食集团所属企业招聘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储罐区的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交大入党测试题及答案
- 培训如何开早会的课件
- 2025年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博施康养集团公开招聘辅助岗工作人员113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消防员抗洪抢险知识培训课件
- 历年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考真题及答案
- 摄像基础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