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daan.doc_第1页
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daan.doc_第2页
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daan.doc_第3页
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daan.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9分)1C(原文是“重要成分”而非“最主要的内容”。)2D(应该特指“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3C(纸的运用可以使晋人爱用行草字体写书札,但却与其“传世”没有因果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多:称赞,赞赏。)5B(表现赵延进能于吏事。赵延进担任后勤方面的具体职务 与谋勇无关。)6B(治水患不是在太平兴国年间。)7.(1) 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定语后置、“竞”“财贿”“哂”各1分,句子通顺1分。)(2) 主上把边防大事委托给我们这些人,是期望能打败敌人啊。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委”、介宾结构后置、“克”“愈”1分,句子通顺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该诗颈联对仗工稳,有节奏感;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竹以人的情感;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竹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3分)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竹影“侵棋”写出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使人感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9(6分)诗歌描写了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的“官舍竹”形象(2分),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竹子既表现了自己被贬后淡泊无争、贞洁不渝的孤傲清高,(2分)也流露出了不受重用的孤愤不平与自我宽解。(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6分)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25分)(5分)选E给3分,选C给2分,选D给1分,选A、B不给分。(A“无师自通”后文有从师学艺,艺超师傅。B“因我的懒惰” 与文中“多年努力”不符。D“更让我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孤独无助”说法不准确。)(6分)篇首用一句话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了他的职业和优秀。用木匠对木材独具慧眼的敏锐和雕工的神奇来对其手艺的高超进行正面描写。作为“天才木匠”,他有着超常的天赋和眼光,善于弥补木材本身的不足,常常化腐朽为神奇。用人们对木匠作品的喜爱及对木匠到来的盼望来对其高超技艺进行侧面描写。出嫁女看到他的雕刻作品时目不转睛,做家具人家的主人对他的到来充满了热切期盼。(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6分)技艺高超。其木工手艺有着独到的非同寻常的眼光、灵感和技巧。不惧世俗。自信而不随波逐流。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8分)(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观点一】木匠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从结构上看,“我”是线索,只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是写木匠的生活,对木匠的描写占了主要的篇幅,小说的开头部分全部描写木匠的高超技艺和人们对木匠的看法,而“我”的经历只是来衬托木匠的思想和行为。从主旨上看,文章题为“活着的手艺”,就是要借写木匠的经历来表现人们在困境中的坚守。(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观点二】木匠与我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从内容上看,对木匠的描写虽然占了大量的篇幅。但是“我”的行为和木匠相互补充,来表明主旨。从结构上看,文中是通过我的经历写出对木匠认识的变化的。从主旨上看,木匠和我都遇到了相似的困境,都用相近的行为来表达着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和人格的不屈。(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25分)(5分)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和D不给分。(B项,“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理解的角度过窄,余英时是从赞赏钱穆先生的学识人品的角度说的,紧接着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C项,因果关系不当,把钱穆离开大陆的直接原因归为“没有得到聘书”,文章没有说明;把它进一步分析为“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也于文无据。D项,说钱穆“十余年无学术成果”,错误,只是这时精力在办学上,使学术界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6分)学生中有“校外旁听者”,说明钱穆学识渊博,所讲课程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力,他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使人物更形象具体可感。学生们“争坐满室”,说明钱穆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突出主题。 “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一句极写听众之多,引用名家的原话,更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当日的盛况,使文章的叙述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之处和精神归依。能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文化薪火之人;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发扬民族精神,保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的传扬尤为重要。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要有所担当。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3分)D(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A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用来赞扬人的功绩,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十室九空: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用作贬义。C顺藤摸瓜:顺着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发现的点滴线索进一步追查事情。)14.A(B成分残缺,“企业”前加“降低”。C“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形成”改为“提升”)15(3分)B(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粹,可以通过不断的熏陶由陌生、隔膜到接受、欣赏,甚至可以通过不断的欣赏和把玩之后模仿和学习。但这种模仿和学习也必须是以纯粹的中国方式来进行,一旦脱离或者抛弃纯粹的中国方式,则无法进入这类文化符号,更惶论运用之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任何外国人,无论他对于中国的国粹熟悉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将其移植为他国的文化样式,更不能使之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融为一体。)16(5分)社会原子化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等方面的社会危机。17(6分)(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示例】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 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六、写作(60分)18请参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材料一蕴含的道理是,荣耀、权力、财富等外在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给人带来快乐;材料二蕴含的道理是,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总是美好的;材料三蕴含的道理是,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的心灵境界所达到的高度有关。这些材料指向的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联系当下社会不少人的“唯钱是论”“拼XX”现象,写作立意就很明显。一类立意: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带给人快乐,荣耀、权力、财富等外在东西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或: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的心灵境界所达到的高度有关)二类立意:只谈材料二蕴含的道理。三类立意:只谈材料一的立意。四类立意:与原材料无关;拿破仑不值得羡慕,英雄也有缺陷,荣誉、权力、财富于我如浮云;残疾人也有春天。(不可断章取义) 附 参考译文:赵延进,是澶州顿丘(河南清丰县)人。他的父亲赵晖,是周太子太师。赵延进很喜欢学习,曾经和乱军一起进入百姓家,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后汉末年,赵晖担任凤翔节度使,还没有到达军镇就职,王景崇占据城池反叛了,朝廷命令赵晖担任都招讨使去攻打他。这时候赵延进十八岁,多次充当军队的先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送捷报奏章入朝,被授予授凤翔牙内指挥使的官职,并兼任贵州刺史。赵晖调任到宋州,赵延进亦随父亲一起过去并担任牙职,后来改任荣州刺史。睢阳有数百强盗,各自拥立首领,成为百姓的祸患。赵延进领父命,带领牙兵一千多人去平乱,全部擒拿并杀死了他们,朝廷下诏书褒扬赞美他。宋朝初年,赵延进升任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赶上征伐后蜀,因为襄州正当川路的水陆要道,就任命赵延进做了钤辖(钤,音qin;钤辖,武官)、同知州务(知州副手)。后蜀被平定,专门负责郡务。汉江水年年毁坏堤坝,危害民田,经常征召工役修理维护,赵延进垒石做为堤岸,就杜绝了它的祸患。入朝做了两浙、漳泉国的信使。太平兴国年间,大军平定并州,讨伐幽蓟的时候,赵延进都是做攻城八作壕砦(zhi,同“寨”)使。太宗曾经下诏督造炮具八百副,期限是半个月,而赵延进八天就完成了。太宗亲自试用(合格),非常高兴。辽国人侵扰边境,朝廷命令赵延进与崔翰、李继隆率领八万兵马抵御他们,皇帝赐予阵图,分为八阵,让他们按阵图行事。军队驻扎在满城,辽国骑兵蜂拥而至,赵延进登高而望,敌军东西绵延布满山野,看不见他们的边际。崔翰等正在按图布阵,阵与阵之间距离百步,士兵们疑惑畏惧,毫无斗志。赵延进对崔翰等人说:”现在敌兵这么多,而我军分散零星布阵,这形势相差太大,敌人若挟持我们,我们将靠什么自救呢?不如合兵一处进攻他们,才可以决一胜负。主上把边防大事委托我们这些人,是期望能打败敌人啊。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崔翰等人说:“万一打不赢,那可怎么办呢?”赵延进说:“倘若失败,则延进我独自承担这个责任。”于是将军阵改为两个大阵,前后互相呼应。三次交战,大败敌军。赵延进凭借军功升任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等到赵延进要被替代的时候,几千官吏百姓守在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任,皇帝下诏允许他再留任一年。淳化初年,飞蝗不入邓州境内,朝廷下诏褒扬他。回京后,被任命为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被任命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左武卫上将军。赵延进形貌俊秀严整,涉猎经史,勇武有谋略,士流因此赞赏他。赵延进的妻子就是淑德皇后的妹妹,所以在显德、兴国年间,很是被当做心腹任用。儿子赵昂,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官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附 诗歌赏析:竹者,岁寒三友之一,它也是一种品格和情操的象征。它立根于山岩湖畔,闲伴绿水青山,虚心挺拔,伐而后生,执着洒脱;它高干森霄,独守坚贞,宁折不屈,气傲霜雪。它的性直、虚心与贞洁,历来被文人墨客称颂,令无数仁人志士折服。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禹偁因言获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团练副使。谪居于偏僻商州,使他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须眉,作者顿觉耳目清爽,心旷神怡,诗意便开始在心中荡漾。读了这首咏竹诗后,不禁联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岁寒三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满身青雅,亭亭玉立而独守坚贞,气傲霜雪。诗人看似在咏竹,实际上是在自咏。第一联“谁种萧萧数百竹?伴吟偏称作闲官。”意思是是谁在衙中种下这几百竿萧萧绿竹呢?陪伴这些透明澄澈的绿竹吟诗最适合我这做闲职的。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所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实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样喜欢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又会在这里种它呢?商州团练副使这个闲官,面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而且“峻节可临戎”的数百竿竹子,怎不诗兴顿发呢?怎不抒发一下“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那样感慨呢?颔联“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意思是她们不与妖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的来临。此句表面写竹子不与百花争春,独守坚贞,不怕严寒,实际上是在写作者的气节。作者因竹而诗,写竹也是写自己贞洁不渝、资质天然的操守。托物言志。以竹的孤傲清高以喻自己的操守。写竹也是写自己贞洁不渝、资质天然的操守。人生一世,当如绿竹啊。脱而有节,气而不凡哪!颈联“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意思是竹声萧萧拂过我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映在棋坪上,更增加了我下棋的兴致。此句将竹子人格化,写竹子和自己一起弹琴、下棋。你看,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看,“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你听,“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你听,“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你听,我正在和竹子说:“诗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此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的一联,堪称名句。 尾联“明年纵便量移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