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doc_第1页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doc_第2页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doc_第3页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三岁的际遇新授课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识记本文字词。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3、 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 。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文中的思想内涵。学习本文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 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2 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背景资料之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背景资料之田晓菲: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家长引导她读了很多诗和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时,跟你们的年纪差不多吧,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为纪念北大九十周年校庆写的,当时她也只有16岁,却已是大三的“老生”了,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基础知识梳理】(一)读准下列字词:穹窿(qinglng)涉足(Sh)徜徉(chngyng)絮语(x)犀利(x) 安恬(tin)撷取(xi)惆怅(ChuChng)沉淀(din)呜咽(y)(二)明确词语的意思: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三)学生朗读全文(1)圈点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者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2)边读边勾画能表现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3)思考;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涌动在心中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互动探究区】【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读一读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2):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317):直抒胸臆,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这样分段,显得自然、合理。【探究活动二】研读赏析,品一品1探究第一部分(1)指定四名学生分角色分别朗读7岁、10岁、13岁、16岁四时段的内容。(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评价朗读。(3)思考探究: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能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填在下列横线 上吗?课件演示7岁时的梦想(向往)10岁时的信心(自信)。13岁时的际遇(机遇)16岁时的回顾(回忆)(提示)第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2探究第二部分(1)阅读、思考、归纳:“十三岁的际遇”具体指什么内容?(提示)作者按照由事物到人物的顺序写了她13岁时进北大的际遇。具体写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写北大的图书馆,二是写北大的人。(2)朗读第8、9段,分组探究。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北大图书馆的感受?都是些什么感受呢?(提示)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感受。以下语句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官大门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作者的感受:作者从参观图书馆时被那400多万册藏书震撼写起,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于是就有了在知识的海洋中探寻的行动,并进而产生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思想。(3)分组思考,深入探究:从写北大图书馆到写北大的人,文章是如何过渡的?第10、11两段应该用什么感情和语气去朗读?(提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从朗读的角度去探究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创造性地用朗读塑造形象,表达感情。第10段的第一句是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句概括了上文,下句总领了第10、11两段。北大学生留给“我”的感觉是聪明、睿智、生机勃勃,让人感受到永不厌倦的精神。因此,第10段要充满激情,体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情趣,语气奔放、热烈。课文第11段主要写北大老师们,作者充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语气应该细切轻柔,使听者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一本北大老师的肖像画册。这里“有的有的”句式,语气语调可以有所变化,以突出北大老师个性的独特,流露出无限赞美之情。3探究第三部分(1)分组探究并思考:最后一个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应该采用什么语气语调朗读?(提示)这一部分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要启发学生挖掘内在的情感因素,在词句的重音、停顿等方面加以指导。力求读出深深的依恋、由衷的感激、渴望飞翔的憧憬、想像重返母校的喜悦。在朗读中,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阅读。(2)深A探究: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作出贡献的心情?提示如“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3)朗诵比赛。【探究活动三】质疑问难,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有疑难问题悬而未决?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拓展延伸区】第二部分重点语句朗读与感悟: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有的有的,这个那个,或或我喜欢我喜欢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提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情境,理解内容。 句的三个“渴望”,在感情上呈递进关系,要读出青春的激情,宜用升调。 句要读出鲜明的对比,鲜明的个性,流露出深情的赞美。 句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美丽的语言,既有沉郁的哲思,又有浓烈的抒情。这里作者将北大、北大的学生和老师分别比比喻为“河流”“船客”“舵手和船工”,宜读出欣赏、读出感激、读出赞美、读出对生命河流的热爱之情。仿写句子:1、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