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多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相关资料请点击这里单元 周次 教学目标四年级语文科教案 年级语文科教案 语文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第十一周 十一周课题 执笔17 长城 黄顺玲1、借助拼音认读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 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 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重、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两次,用括号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长城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文中画出表示 顺序的词语; 3、读几次文章最后一段话。查字典理解“气魄雄伟”和“奇迹”的意思。 用“”在文中画出体现长城气魄雄伟的句子。从哪些词可以看出长城 气魄雄伟?想一想: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或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学导入 1.谈话激学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3、看长城图片,谈感受 二、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三、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个别读; 2、齐读 3、指出难读的拼音,全班拼读。4、去掉拼 音读词语,指出难写的字:旋、嘉、垒、智慧、隔 5.堂练写难写字。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昨天大家已预习课文,谁拉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指 名说。 ) (学生可能会交流到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在世界历史 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等等。 ) 、出示全文的中心句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1修改意见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什么?(长城) (2)指名理解“气魄雄伟”和“奇迹”的意思; (2)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 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交流)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 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段话作者抓住哪方面写长城气魄雄伟?(长城的长) ,你从 哪里知道?(学生抓住“长龙” “一万三千多里” “蜿蜒盘旋”等词 语体会。 ) (2)结合图文理解“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 ; (3)这段话作者是从哪里看长城?(板:远看长城) (4)作者用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5)小结: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突出长城气魄雄伟的气势,这是我们今 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一种方法,用打比方、列数字把事物写具体 的写作方法。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 气魄雄伟?(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鼓励。 )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全班读第自然段,看看这一段这段话作者从哪里看长城? (板: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长城脚下) 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2)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这个句子是这 段的中心句,它概括了全段的主要意思,它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围绕 捉这句话写的。 ) (3)同学们看看从哪些句子看出长城高大坚固?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4)个别说 A、从哪些词看出长城高大坚固(方砖、平整、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有一座方形的城台) B、理解长城的结构(设计) :请同学们参考书上第二幅图和文字, 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 (标出瞭望口、射口、垛子、城 台) C、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2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 像展开。 ) D、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有智慧等) (5)指导朗读:作者从高大坚固写出长城的气魄雄伟,请大家用气 魄雄伟的语气读读这一段。 五、归纳这两段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归纳学习方法:读段落找 句子品重点词指导读。 六、总结:长城不但很长,而且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独 一无二的古代建筑,所以说它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再读“这 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那么,长城 又是怎样建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七、做练习:评讲小状元14 小题。 八、作业:1、抄这一课的生字、词语。 附板书: 17、长城 远看:长 近看:高大坚固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四年级语文科教案 课题 执笔 (气魄雄伟、奇迹)单元 周次第五单元 第十一周 十一周17、长城 、 黄顺玲教 学 .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目标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 界遗产”的兴趣。 教 学 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重、 难 点 课 时 第二课时 安 排、 课 前 () 预习 1、划出由长城引起的联想。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3一、复习引入: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 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 想起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出示) 1、引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出示: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 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指屏幕)划出动作的词(站、踏、扶)从这些动作的词说明了 当时作者就在联想 作者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导朗读。 ) (3)学生汇报 (4)出示句子: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A、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 么?B 你从哪些词可看出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 (数不清的条石、两三千斤重、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 步地抬上)可见为了修筑长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 啊! C、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学生展开 想像) 2、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 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从“才”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这一句话。 3、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5) 教师小结:A、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 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 的智慧吗? B、 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 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C、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 感慨。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4(1)学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 迹吗? (2)指名说:师小结:原因是一、因为它又长又高大坚固、气 魄雄伟。二是在当时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古代劳动人民用自 己的血汗和智慧建成这伟大的建筑,真了不起! (3)指导读。 三、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再次朗读全文。 2、你学了课文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自由谈话)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年会迎接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 友来,他们一定也会参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 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写一篇长城的 导游词。 五、评小状元 。 17、长城 远看:长 近看:高大坚固联想: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气魄雄伟、奇迹)课后作业1、 完成小状元培优作业。 、 完成小状元培优作业。 摘抄好词好句。 摘抄好词好句。单元 周次 教学目标四年级语文科教案 第五单元 第十一周 十一周课题 执笔18、颐和园 、 顺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等 15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 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准备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两次,给生字注音。在文中划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写在书上。分别读文中 25 段的第一句话, 划出 25 段作者游览的地点。 (三角形)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5“”线划出) 3、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齐读两次题目)那里有著名的长 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 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 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个别读-齐读-读个别说难读的拼音-再全班拼读:廊、筑、 提、栽 2、个别说容易写错的字:廊、雕、栽、殿,堂练本写容易错的词语。 去掉拼音读词语。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作者是按顺序写颐和园的?全班读 25 段第一话。四人小组 交流。 2、个别说,生边说师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游览的 顺序) 3、课文是围绕着哪句话也的?(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部分 一、齐读第二自然段 (1) ( 2) ( 3) ( 4) ( 5) A、 B、 C、 D、 这段话哪个词是描写顺序的词?(进了、绕过) “有名”你还能说说它的近义词吗(著名、出名、闻名) 理解“神清气爽” 这段话写了长廊的哪两个特点?(长、美) 哪里看出长廊的长? 汇报 出示句子: 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 条长廊有 700 多米长,分成 273 间。” 哪个词语让你体会到长廊的长?( ?(一眼望不到头、有 700 多 哪个词语让你体会到长廊的长?( 米长,分成 273 间) 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列数字) ?(列数字 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列数字) 修改意见6(6)、哪里看出长廊的美? A、汇报。B、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使 人神清气爽。” C、写了长廊的什么美?(画美,颜色美,两旁的风景美) D、欣赏长廊的 “横槛”上的画) (7)有感情地朗读。 (8)、多元写话,表达心声。 多元写话,表达心声。 同学们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 吹来,移步换景,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此时 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把你此刻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出示:我想说:“( )。”(9)小结学法;读找重点词理解品读 六、做小状元练习: 七、板书: 美丽 大花园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1、抄生字和词语。2、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科教案 课题 执笔 (长、美)课后作业单元 周次 教学目标第五单元 第十一周 十一周18、颐和园 、 顺1、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 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写出全文的结构。写在书上。 2、整篇课文抒发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写在书上7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A、 生字词。B、学习方法:读找重点词理解品读修改意见学习万寿山部分。 二、 学习万寿山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在万寿山脚下 作者看到什么? :(1 在万寿山脚下, 1、 出示自学提示:(1)、在万寿山脚下,作者看到什么?他们有 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划下来 划下来。 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用划下来。 学生自学。 2、 学生自学。 汇报: 看到什么?( ?(佛香阁、排云殿)B、他们有什么特点? 3、 汇报:A、看到什么?( (佛香阁:高、排云殿:大、美) C、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耸立”一词感受到佛香阁高; “一 排排”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金碧辉煌”是看出排云殿排云 殿华美) D、出示图片欣赏感情朗读。 出示图片欣赏感情朗读。 感情朗读 4、登上万寿山,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登上万寿山,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根据小状元的阅读练习进行自学的检验。 根据小状元的阅读练习进行自学的检验。 习进行自学的检验 小状元的问题如下: (1)找出这一自然段中体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依次写( ( )、( )、( ) )、(2)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用( )和( ) 来比喻( ),突出昆明湖的( )和( )的特点。 (3)“慢慢地滑过”中的“滑”还可以换什么词。这个“滑”字用 的好,既可以说明游船、画舫行驶得( ),又衬托出昆明湖的 ( ) 5、学生汇报老师引导。6、指导朗读。 三、畅游昆明湖。 1、小声读,划出这段话中每一句话主要写什么景物? 2、指名说:师板书:堤岸 石桥 垂柳 小岛 葱绿 十七孔桥 石柱 石狮 3、这一段更让你体会到昆明湖的什么特点?(大|、静、绿) 4、指导读。 四、第六自然段81、结尾总结了颐和园的什么特点?(美丽) 2、它与哪个自然段相呼应。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颐和园美丽,这叫什么?(首尾呼应) 五、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生动,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 现颐和园的美丽景象,蕴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 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六、做练习: 七、作业: 1、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 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 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附板书: 18、颐和园 (总写)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分写)长廊:长、美 万寿山:山下往上看:佛香阁、排云殿 在山上看:宫墙、昆明湖、城楼、白塔昆明湖:堤岸 石桥 垂柳 小岛 葱绿 十七孔桥 石柱 石狮总写::颐和园美丽课后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看描写我国“世界遗产”的文章。单元 周次 教学目标第五单元 第十一周 十一周四年级语文科教案 课题 执笔19、秦兵马俑 、 黄顺玲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 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9教学重、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在文中 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 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准备 第一课时 1、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线) 课前预习 2、文中有一个过渡句?波浪线,并在书上写出过渡句的作用。 3、哪些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双横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74 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 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这 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 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 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检查生字词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 规模宏大? 2、四人小组交流昨晚预习情况,然后在全班交流: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 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 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 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 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五、学习第 48 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请同位交流交流: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 明个性?10修改意见2、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 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 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 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 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 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 10 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 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 410 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 性鲜明”。 六、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 起来的? 2、指名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 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 1 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 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 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 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 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11板书: 板书:19、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总面积 2 万平方米 类型众多: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陶马个性鲜明:有的,好象;有的,好象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1、完成小状元。 课后作业 2、积累好词好句。 四年级语文科教案 四年级语文科教案 课题 执笔单元 周次 教学目标 教学重、 教学重、难点第五单元 第十一周 十一周(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五 口语交际) 顺完成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准备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 坏。出示相关报道, 、 说说看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明确分工,小组交流: 修改意见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 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 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 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 说清楚、说具体。 四、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12课后作业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单元 周次 教学目标 教学重、 教学重、难点第五单元 第 十二 周四年级语文科教案 课题 执笔语文园地五 习作) 语文园地五(习作) 顺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作文写作能力。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看有关世界遗产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修改意见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都给我们留下深刻 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这节课我 们就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二、 引导审题,读懂习作提示: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择最有特点的内 容想大家介绍。写好一后,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 讲解。 指导习作: 。 1、 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一处“世界遗产” 2、 抓住最能说明这处“世界遗产”特点的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