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桥梁------友善》德育论文.docx_第1页
《心与心的桥梁------友善》德育论文.docx_第2页
《心与心的桥梁------友善》德育论文.docx_第3页
《心与心的桥梁------友善》德育论文.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与心的桥梁-友善德育论文人之初,兼善恶。“友善”,简言之,就是善待生命。只有善待他人,才能被人善待;换言之,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我们要在幼小的心灵先种下善种,即向善、求善、劝善的种子,并要努力让其经风雨、见世面,逐渐让其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发到自觉,并能用人生智慧守住友善道德的灵光,至少也要守住“友善”道德的底线,这是每个人人生历程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的重大考验,是一个人能否实现感性到理性、自发到自觉的光键阶段。当然,“友善”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则应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知行统一的总原则之下,对小学生应施以“行”为主的道德体验教育。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友善”的教育和教育者的“友善”,这不单单是“友善”道德教育的前提,实质上也涉及到教育的伦理问题。因为,我们“如果让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们就学会了谴责;如果让学生生活在敌意之中,他们就学会了争斗;如果让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们也学会了刻薄;如果让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们就学会了感激;如果让学生生活在接受之中,他们就学会了爱;如果让学生生活在分享之中,他们就学会了慷慨”。可见,学校及其管理者、教育者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每一个人的本身,就是“友善”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友善”教育信度的关键所在,否则,一切的“友善”教育都只能是伪善的教育,其结果也只能是不断的伪善的人。因此,“教育:必要的乌托邦”应成为我们教育者坚定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杜绝与学生为敌的现象出现。其次,聚集学校或社会新近发生的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借助社会调查、读书报告会、问题讨论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通过自我教育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水平,潜移默化以“善”解人意,常怀同情心与宽容心,能理解、懂感激、善欣赏,富有幽默感,对反面事例以及像“友善与争执”、“友善与守法”、“友善与竞争”、“友善与自护”等诸多矛盾,都能用历史的眼光、唯物辨证的观点来分析,来说服自己和他人,始终坚守友善的品质。第三,以“班级是我家,好坏靠大家”为主题活动,作为友善道德实践活动的载体之一,实践的行为可由低渐高,首先要求的是微笑,让会心的微笑成为同学每天互赠的珍贵礼物,从而为班级营造一种温馨友善的气氛。接着要求同学不要随意动怒、耍脾气或搞恶作剧,不要强词夺理,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给人台阶下,保留对方最后的尊严。进而要求同学做到的是“举手之劳,成人之美”。对班级公益事情,我们能做就做;对同学取得的进步,我们要分享快乐。再进一步,就是要“乐善好施”,对在学习或生活中处于困难境地的同学,主动热情地给予力所能及帮助,从中体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第四,加强环境道德建设,善待周边环境,珍爱生命,与自然交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我们可适时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清除白色垃圾、回收旧电池、动植物认养、社区环宝监督等活动,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要求一是珍爱生命,不要摧花踏草折枝、虐待戏弄动物;二是文明消费,以借鉴为荣,节约用电用水,选购绿色产品,将旧衣物、玩具、书籍赠给需要的人,垃圾分类投放,少喝易拉罐饮料,少用一次性餐具等等。第五,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