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导学案(李苹).doc_第1页
《雨巷》导学案(李苹).doc_第2页
《雨巷》导学案(李苹).doc_第3页
《雨巷》导学案(李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巷导学案设计:李苹 2012-9-9【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我所喜欢的章节; 2、在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中, 我能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叙述诗人的内心世界.【学习重点】 试着通过“丁香姑娘”这一意象悄悄走进诗人的内心,揣摩诗人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学法指导】1、 明确学习目标后,抛开导学案尝试着不受任何干扰地自读诗歌,边读边将文字在脑海中转化成画面(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等,越丰富越好);2、 之后,借助导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问题再读诗歌,圈划、品味文本中描绘丁香姑娘的字眼这姑娘的“丁香”特质有哪些;3、 最后,结合背景(知识链接1),设身处地地感受:此情此景当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这样的雨巷、这样的姑娘,诗人的内心究竟在呼唤着什么。【知识链接】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1926年参加共青团。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这种心情的表现,交织着失望与希望、幻灭与追求的双重情调。被凄风苦雨笼罩着的狭窄、破旧、阴沉、湿冷的雨巷,结着愁怨、凄婉迷茫的丁香姑娘,还有默默彳亍、哀怨彷徨的独行者,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给人低回而迷茫、朦胧而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也因此,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时,当时代理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2、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颜色主要有淡紫色和白色两种,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丁香开在暮春时节,非常容易凋谢,很容易引发伤春情绪,因此,丁香又用来象征愁怨。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如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此句更是将丁香结和雨中愁联系在了一起,雨中的丁香是不是更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学习过程】一、走进雨巷,诵读品味 丁香本是愁品,“芭焦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对着丁香易伤春;雨本是愁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巷本是愁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那班驳脱落的城墙,最能勾起物是人非的叹息。让我们撑起油纸伞,跟随诗人一起去吟唱人生或者爱情的朦胧的情伤。 整首诗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选出你最喜欢、最有共鸣的段落或语句诵读给大家听,说说自己为何要这般处理。(点拨:朗读要把握住低沉幽怨的基调,还要注意节奏。)2、 徜徉雨巷,意象探究 在那个潮湿阴冷而又压抑孤寂的古巷,一个裹着一身轻愁哀怨,如同丁香花一样高洁的江南女子,就那样娉娉娜娜地踏雨而来,就那样与巷口的男子擦肩而过,独留一声幽幽的叹息和明亮眼眸中一层淡淡的忧郁。丁香姑娘(1)诗中用了哪些字眼来描绘丁香姑娘?其中,用“丁香”来打比方的句子描述了姑娘哪些方面的特点?(2)第四、五节中“飘过这女郎”的“飘”字为何不用“走”字?(3)你如何理解姑娘的“冷漠,凄清,又惆怅”?三、走出雨巷,情感揣摩 罗丹说过,艺术的实质就是表现人的情感。情感更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戴望舒自己也这样评价:“那时候,我们差不多把诗当作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不敢轻易公开于俗世的人生。我们体味到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术语地来说,它底动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诗歌开头“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结尾处变成“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我的反思与感悟】【老师推荐】 1、 戴望舒: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 (蓝棣之)曾经有人说戴望舒诗是诗坛的“尤物”,大概是说它美艳而富于可怕的诱惑性吧,自然这是寓贬于褒的。我愿意在正面意义上使用“尤物”这个词,我认为戴诗美丽而富于感情,有亲切、柔美的抒情风格。戴诗的魅力来自他那诚挚而忧伤的感情。戴望舒的诗风大体上可以说是象征主义的,但它没有象征主义的神秘与晦涩,更非只是官能的游戏。戴望舒的诗是感情的,但不是感伤的。感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在望舒草出版的那个时候,曾经有朋友说他的诗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杜衡也说戴诗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的确走的是诗歌的正路。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但其结果,却是双重的失望。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自然不是反抗的和战斗的,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的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像一面旗子一样地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 (选自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删节)二、一首美丽的象征诗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能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读了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效果,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是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全诗分用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沉思。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在这里,“你”是画面上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这人物,有桥,有风景,有楼,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互不关联的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隽永的水墨丹青小品。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廓线硬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当然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会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