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_第1页
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_第2页
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_第3页
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_第4页
沈阳故宫实地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原名盛京宫阙 qu 后称奉天行宫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 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有建筑90余所 300余间 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 明天启五年 1625年 初成于清崇德元年 明崇祯九年 1637年 清顺治元年 1644年 清朝移都北京后 成为 陪都宫殿 从康熙十年 1671年 到道光九年 1829年 间 清朝皇帝11次东巡祭祖 谒 y 陵曾驻跸于此 并有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使用的宫殿 建于1625年 基本建成于1636年 后由乾隆加以扩建 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 拥有各式房屋500多间 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群 东路是努尔哈赤营建并使用的宫殿 由大政殿和十王亭构成 中路是皇太极行使权力的地方 有大清门 崇政殿 凤凰楼 台上五宫和后花园构成 西路是乾隆增修的 由嘉荫堂 文漱阁 养憩斋和九间殿构成 是乾隆为存放 四库全书 而修建的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 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 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 兼备了蒙 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 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26年以后 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 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 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 项目 与北京故宫相比 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更添有满 蒙的特色 在布局上 东路大政殿 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 大幄次 的布局 中路的特点则是 宫高殿低 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 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 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 在建筑风格上 以汉族建筑风格为主 兼备了蒙 藏艺术 东路沈阳故宫大政殿俗称八角殿 原名笃 d 恭殿 始建于1625年 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 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 初称大衙门 1636定名笃恭殿 后改大政殿 八角重檐攒尖式 八面出廊 均为 斧头眼 式隔扇门 其下为高约1 5米的须弥座台基 绕以雕刻细致的荷花净瓶石栏杆 殿顶满铺黄琉璃瓦 镶绿剪边 正中相轮火焰珠顶 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 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 气势雄伟 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 殿内设有宝座 屏风及熏炉 香亭 鹤式烛台等 从建筑上看 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 不过它的体量较大 装饰比较华丽 因此称为宫殿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如衙布诏书 宣布军队出征 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 1644年 顺治元年 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大政殿外观共有内外两圈三十二根红柱 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殿门外两柱上的金龙 昂首探爪仿佛正欲争攫中间的火焰宝珠 形态栩栩如生 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在殿柱顶端的外侧 各有相貌威猛 非狮非牛的兽面 据说这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把它装饰在建筑上 既能带来吉祥又可体现统治者的威严 大政殿内檐柱间的八面 各装有六扇隔扇门而并无砖墙 门的上半部是 斧头眼 式的棂格 下部裙板中间则各镶有木雕的金漆团龙图案 更增添了殿体周围的美感 大政殿内是不设天棚的 彻上露明造 装修 八根十余米高的彩绘金龙大柱直插殿顶 穹顶正中是圆形的木雕金漆降龙藻井 周围的天花彩画 靠里侧的是万福万寿万禄万喜八个篆书汉字图案 外侧的一圈则分为八组 每组由一个梵文字图案和四个龙凤图案构成 这些精美别致的天花装饰 既具有富贵祥和的气氛 又带有神圣的宗教色彩 与之相呼应的 还有殿内各个方向姿态各异的云龙和兽面 莲花 如意等木雕装饰 成为融合多民族艺术风格的壮美景观 角兽龙生九子之三 嘲风嘲风 形似兽 是老三 平生好险又好望 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 挺立在垂脊的前端 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 仙人 后面依次为 龙 凤 狮子 天马 海马 狻猊 su nn 押鱼 獬豸 xi zh 斗牛 和行什 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位于大政殿前长195米 宽80米的广场上 自北向南 东侧为左翼王亭 镶黄旗亭 正白旗亭 镶白旗亭 正蓝旗亭 西侧为右翼王亭 正黄旗亭 正红旗亭 镶红旗亭 镶蓝旗亭 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办公的地方 南为大红墙 清初为开放式广场 以木栅与宫外相隔 八字布局的东路建筑 大政殿是汗王努尔哈赤的金銮宝殿 十王亭是他的十大贝勒临朝的殿堂 建筑的排列尤如重大会议的座次 呈现出皇帝在上 群臣共议的局势 这的确十分形象地表达出当时努尔哈赤所执行的 君臣合署办公 的政治体制 也完全符合这种合署办公的功能要求 努尔哈赤是后金之主 开国之父 无人能与之争权 但他手下的儿臣贝勒们 互不示弱 皆欲取其身后之位 当努尔哈赤两次立储均告失败之后 为了平衡各旗王贝勒之间的地位与实力 不得不从集权制改为分权制 采取了军政民主的措施 使各旗王贝勒之间互为牵制 以保证内部政局的稳定 天命五年 公元1620年 努尔哈赤正式确立了由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体制 为此在沈阳故宫中出现了大政殿与十王亭这一君臣联席会议式的特殊的建筑格局 而不是千百年来封建帝王们为体现惟我独尊的朝政体制而形成的那种宫殿布局模式 八字形布局的由来 镶蓝 白 黄 红旗 正蓝 白 黄 红旗 大政殿殿庭最南端东西各有一座奏乐亭 同为四角攒尖琉璃瓦顶 建于两米多高的方台之上 台下一侧设券门 有台阶通达亭内 供乐工上下 这组奏乐亭应是建于清太宗时期 逢大政殿有重大庆典时在此奏乐 清入关后皇帝东巡时仍然使用 但因主要的乐部多是设在殿前较近的地方 亭中乐队应是用于皇帝上殿时接驾和筵宴伴奏等场合 由于奏乐亭是大政殿区域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简单而又坚固 所以一直保存得比较完整 成为沈阳故宫东路南端的标志建筑 中路大清门 又称 午朝门 是沈阳故宫的正门 为皇帝临朝前 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 绿剪边黄琉璃瓦硬山顶 面阔五间 中央三间为门道 大清门的屋顶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 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 门外左右为文德 武功两座牌坊 路南有奏乐亭和东西朝房 崇政殿 又称 金銮殿 通称 正殿 是皇太极处理政务 接见使臣的场所 清代历朝皇帝东巡祭祖时也在此听朝理政 面阔五间 绿剪边黄琉璃瓦 单檐硬山顶 前后有出廊 围以石护栏 殿内为彻上明造 和玺彩绘 宝座后有贴金龙扇屏风 旁为贴金蟠龙柱 殿外庭院左右有飞龙阁 翔凤阁 东七间楼和西七间楼 凤凰楼 原名 翔凤楼 为清宁宫内院的门楼 高三层 歇山顶 面阔进深各为三间 曾是皇帝计划军政要事和举行宴会之地 清朝入关后改为存放历代实录 玉牒 御影 以及玉玺的场所 凤凰楼为宴饮 议事之所 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 诗称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凤楼晓日 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 紫气东来 匾 为乾隆皇帝御笔 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清宁宫 原称 正宫 1625年前后修建 是皇太极登基之前的王府所在地 位于高3 8米的高台之上 前有凤凰楼 四周为高墙 构成独立的城堡式建筑 宫殿为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 绿剪边黄琉璃瓦 东边一间为帝后寝宫 西边四间为神堂 是萨满教祭祀之所 宫前有索伦杆 东为东配宫 关雎宫 永和宫 西为西配宫 麟趾宫 衍庆宫 清宁宫为五开间 却未在中轴线上的明间开门 而是开在东次间 进屋即灶间 西侧为三间贯通的 口袋房 和 万字炕 西墙挂供奉祖牌 窝萨库 灶间空地面积很大 为在室内举行萨满祭祀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东侧一间为卧房 又分隔成南北两间暖阁形式 是典型的萨满民居格局 口袋房 也称 筒子房 即清宁宫五间房的屋门 不是开在正中一间 而是开在东侧第二间 加上室内西侧四间不设间壁墙 就像从一端开口的口袋 与汉族地区比较多见的中间开门式 一明两暗 或称 钱搭子房 挑担房 有着显著的区别 这种格局来源于满族早期只设一个出入口的 地窨子 式住宅 也与过去满族以一家几代同往一室为家庭和睦象征的观念相吻合 增大室内空间 也便于举行祭祀 宴会等活动 万字炕 也称 蔓枝炕 弯子炕 转圈炕 即正房内搭设南 西北三面转角相连的火炕 其中南北两面炕较宽 供人起居坐卧 俗称 对面炕 其长度根据所在房间的面宽又有 连二炕 和 连三炕 清宁宫内的炕设于西侧三间 即为 连三炕 西炕较窄 一般不住人 供摆放祭器等物品使用因其上方的西墙是安设祭神祭祖的神位之处 西炕既不可随意坐卧 也不能乱放杂物 所以满族民间有正房内 以南为大 南炕供长辈居住 以西为尊 的说法 万字炕 是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适应当地冬季严寒气候的创造 早在满族先世金代女真人时期就已普遍采用 至今在东北地区农村仍十分常见 清宁宫连接火炕烟道的烟囱建在房后西侧 是从地面起建而不像汉族住宅那样建在屋顶 这种形状类似小塔的烟囱满语称作 呼兰 早年在山区是用中间被虫子蛀空的大树树干做成 日久开裂再用藤条捆缚 外涂黄泥 既简便实用 又利于防风防火 进入汉族居住区后 满族住房仍沿用这种烟囱 只不过改用土坯和砖砌筑 清宁宫的烟囱截面为方形 由下至顶逐级上收 共十二层 有人传说这是象征清朝共有十二个皇帝 此外 由于现在沈阳故宫内只保留下这一座烟囱 又有人说这是当年皇帝特意安排的 其用意是 一统 筒 天下 关雎宫 是皇太极宠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的寝宫 诗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该宫原名 东宫 崇德元年 1636年 命名为 关雎宫 海兰珠 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贝勒宰桑之女 清宁宫孝端皇后侄女 海兰珠天生丽质 如花似玉 为人贤淑文静 品貌双全 天聪八年 1634年 与皇太极成婚 比其胞妹庄妃布木布泰晚入宫9年 入宫后 皇太极与海兰珠情投意合 形影不离 崇德元年 1636年 皇太极册封后妃时 封海兰珠为 宸 ch n 妃 东宫 大福晋 位居四妃之首 以 关雎 赐其宫名 沈阳故宫全图东所 修建于乾隆十一年 1756年 包括颐和殿 介祉 zh 宫 阿哥所 已毁 敬典阁等建筑 是东巡时太后及未成年皇子居住的地方 敬典阁用于存放玉牒 东所 颐和殿 西所 修建于乾隆十一年 1756年 包括迪光殿 保极宫 继思斋 崇谟阁等建筑 是东巡时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崇谟 m 阁存放历代实录 圣训和 满文老档 太庙 建于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 原为道教建筑景佑宫 三官庙 乾隆四十三年将城外的盛京太庙迁于此处 供奉清室先祖 肇祖 兴祖 景祖 显祖的神位 正殿面阔三间 单檐歇山顶 满堂黄琉璃瓦 东西有配殿三间 西路文溯阁 建于乾隆四十六年 即1781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