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反思(王蔺).doc_第1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反思(王蔺).doc_第2页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反思(王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反思王 蔺【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3、 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查找有关黄山的资料,了解黄山。【教材分析】本文属于描写景物的散文,宜样学生对课文的自读自悟,在悟中体会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对大自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过程】导入:由十一长假旅游谈起。问学生上哪玩过,有无去过黄山。然后教师点出“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感受、去触摸、去品味黄山第一绝色黄山奇松。/u72/v_NDQ1Mjc2OTE.html(一)整体感悟:1、同桌相互轮读教材,指出同桌读错的字音,体会课文让我们知道了什么?2、询问学生:同桌读错的音有哪些?告诉大家提醒一下别的同学。3、教师展示学生易读错的词语:陡崖、屹立、宾客、盆景、情有独钟、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学生指读(2人)学生领读(1人)4、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黄山是第一奇山、黄山有三棵奇松、黄山有四绝教师借机问:第一绝是什么?(奇松)为什么?“情有独钟”四个字你体会到什么?你对什么钟情?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奇松?(想)那么哪儿是欣赏黄山奇松最好的地方?(玉屏楼)为什么?(楼前悬崖上有三棵奇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C6%C9%BD%D3%F1%C6%C1%C2%A5&in=16498&cl=2&lm=-1&st=-1&pn=13&rn=1&di=51626577645&ln=1946&fr=ala0&fm=ala0&fmq=133178823796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3&-1&di51626577645&objURLhttp%3A%2F%2F%2Fscenery%2F2007_11_17%2F200711171055111922.jpg&fromURLhttp%3A%2F%2F%2Fd4ea015664.html&W640&H480&T8439&S146&TPjpg(二)细读品味一、迎客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C6%C9%BD%D3%AD%BF%CD%CB%C9&in=9856&cl=2&lm=-1&st=-1&pn=3&rn=1&di=19709347665&ln=1999&fr=ala0&fm=ala0&fmq=133178848579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2&-1&di95037229080&objURLhttp%3A%2F%2F%2F28%2F63%2F100000000001128555631843208_950.jpg&fromURLhttp%3A%2F%2F%2F13714%2F3.html&W950&H712&T8390&S104&TPjpg教师展示“自学提示”:1、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你划的句子,体会三大名松奇在什么地方?3、小组交流自学的结果。(2分钟)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的结果: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那棵松?(迎客松)那我们就先品味迎客松。2、学生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描写迎客松的词语。3、问:从这些句子和词语中你看出迎客松奇在什么地方?姿态美。枝干遒劲四个字说明迎客松长得怎么样?(有力量、粗壮)迎客松长在什么地方?你猜猜它有多少岁了?800多岁!(学生惊讶)教师:生命强。1、在800多年的历程中,迎客松会经历什么样的风霜?(学生答:夏天饱受冬天饱受暴雨中少雨年份)谁能读读这句话,读出那种粗壮有力,读出饱经风霜来?(凝重的语气、慢一些)总结迎客松的特点2、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导学生看92页图,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假如来了客人,你会怎么样伸出手臂欢迎?伸伸手臂试试?谁能读读这一句子,读出迎客松的热情?文化深。3、“如今黄山的象征了。”一句说明迎客松奇在什么地方?教师借机补充有关迎客松的资料:人民大会堂迎客松铁画就是根据这棵松的形象制作的,每一个到中国来的外宾第一眼认识的就是迎客松,说明了什么?(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总结迎客松的特点4、谁能再读读迎客松的句子?读完后,教师:读得真好!我感觉迎客松就在我们身边,正欢迎我们去游览黄山风光。接着就是陪客松对我们的款待了。二、陪客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C6%C9%BD%C5%E3%BF%CD%CB%C9&in=24684&cl=2&lm=-1&st=-1&pn=3&rn=1&di=52381485585&ln=884&fr=ala0&fm=ala0&fmq=133178860640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di52381485585&objURLhttp%3A%2F%2F%2Fupload%2F2010-9%2F201091558136113.jpg&fromURLhttp%3A%2F%2F%2Fdisplay.asp%3Fid%3D1040&W497&H345&T8187&S26&TPjpg1、谁能说说描写陪客松的句子?2、作者把陪客松比喻成什么?“绿色的巨人”说明陪客松长得怎么样?过渡:经过了迎客松热情的欢迎,陪客松彬彬有礼的款待,接下来就是送客松依依不舍的告别了。三、送客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B%C6%C9%BD%CB%CD%BF%CD%CB%C9&in=19310&cl=2&lm=-1&st=-1&pn=6&rn=1&di=26360669805&ln=1944&fr=ala0&fm=ala0&fmq=133178866490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6&-1&di26360669805&objURLhttp%3A%2F%2F%2Fpic%2F0%2F41%2F4152%2F415260preview4.jpg&fromURLhttp%3A%2F%2F%2F%3Fp%3Dhome_imgv2%26picid%3D415260&W480&H360&T8708&S36&TPjpg1、谁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或词语?2、枝干盘曲,怎么样叫盘曲?你用身体或动作表示下?3、你见过天然盆景吗?是什么样子?给你什么印象?看93页图,想想迎客松会对游客说些什么?你做做动作试试?3、是谁精雕细琢培养了这棵天然盆景?(黄山、大自然)4、谁能读下送客松依依不舍地跟游客告别的句子?过渡:是不是黄山上就这三棵松?(不是)从哪句话看出来?读第三段。1、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都有哪些姿态?你做做动作试试?教师:黄山是“无山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如一只只神奇的画笔,妙不可言地装点着黄山,给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使黄山活了,充满灵气与神气。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