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doc_第1页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doc_第2页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doc_第3页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doc_第4页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语文试题2012-5-29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刹车 / 名山古刹 慰藉 / 声名狼藉着陆 / 着手成春B.涤纶 / 羽扇纶巾 精辟 / 开天辟地吭声 / 引吭高歌C.差遣 / 差强人意 泄露 / 崭露头角纰缪 / 未雨绸缪D.臧否 / 否极泰来 拾级 / 拾人牙慧数控 / 数见不鲜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C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D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6个字。(4分) 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5分)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无祭地看着窗外,窗外飘着一个风筝,紧接着画面上打出了三句话:楼下有人放风筝;我一点也不喜欢t6n钢琴;星期天,我好想去公园玩。可爸爸给我报了英语班。请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要能鲜明表达广告主旨,不超过12个字,并说明理由。广告宣传语:理由: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B.劝农桑,责吏课 劝:劝导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须:等待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中:合乎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3分)( )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长幼相孝慈于其家A. B.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3分)译文:_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3分)译文:_(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4分)译文:_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桂州严大夫韩 愈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答:_(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4分)答: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木受绳则直, 。(苟子劝学)(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3)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4)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6)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无题)(7)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 ,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8)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雨洒梅花岭郑纯方 扬州的雨,是多情的泪,纷纷扬扬挥不去。当地人说,扬州一旦下起这样的雨,不见雪花不会晴。偏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淋湿的不仅是衣襟,还有凝重的心。也许天公通晓了人意,泪水也有些禁不住似的。 史可法纪念馆原名史公祠,坐落在广储门外梅花岭畔。梅花岭,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我想象着那素洁的梅花瓣上应当浸润着点点血色霞光。冬天还未到,梅花初含苞,正好啜饮着雨汁做一点精神上的准备吧。我缓步跨进纪念馆大门,恍然觉得开封与扬州就近在咫尺了。仿佛英雄史可法伸开巨大的臂膀一搂,两座历史名城就亲如兄弟般地拥抱在一起了。因为,史可法是开封(祥符)人,却为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岂不是一个人连起了千里之遥两座城么? 其实,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先说开封。一个地处中原的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尽管历史地位不断下滑(由都城而省会而省辖市),始终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么一种皇城人的派头。这里不缺少帝王将相文韬武略。不缺少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就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也多少带点儿精明、算计、义气,外加上显而易见的自负自居。这里出过眼睛向下、虚心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的梁惠王;出过能言善辩、纵横天下的一代奇才张仪;出过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信陵君:出过因为一首黄鹤楼诗让诗无敌的李白刮目相看的崔灏;出过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清官包拯(但包拯不是开封人,是合肥人);出过忠诚爱国、一门英烈的杨家将(杨家将也不是开封人,是山西人);也出过号称“南秋 (瑾)北刘”中的女革命家刘青霞。它所欠缺的大约也就是燕赵之士的那种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大气吧!但恰好又由史可法填补了这项空白。他在扬州仅仅十天的时间,却用生命完成了开封人另一面性格的辉煌展示:忠诚、爱国、大义、爱民,清正廉洁,文武全才,视死如归。宛如女词人李清照因为“人比黄花瘦”等绮丽词章被冠以婉约派之名,终于也有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金刚怒目式。这倒是开封人更可引以为傲的一个资本。再说扬州。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扬州是一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自古以来就是达官贵人、诗家墨客诗酒游乐的地方。晚唐诗人杜牧可以说才华横溢,时人把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名声可谓高矣。他曾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邀,赴扬州任节度推官,后转为掌书记,监察御史里行。牛十分器重颇有才华的杜牧,“凡文词之事,皆出书记”,对外接待答辩,也委托他办。可是杜牧并没有好生地做官,却与娼楼歌妓每每交好,很有点儿“锦袍玉带多拘谨,乐不思蜀醉此生”的味道了。直到后来离开了扬州,仍念念不忘那里的歌舞宴乐,眷恋之情萦绕于心。有诗为证: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红楼梦中写的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曾是扬州一位负责盐运的官员,当年林府乃是这里的名门望族,据说他的政绩和名声都不错。林黛玉在病入膏盲时还念念不忘梦里扬州,不住地感叹;父母若在,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诸事可以任意。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相传也是以扬州的园林为背景的。这里的秀丽风光也多是与诗人居士等有着不解之缘的。凡此,扬州之美、之秀、之文、之雅、之风流、之享乐等等,应有尽有了,惟一缺憾的仍是史可法这样的大丈夫气概也!所以,短短的扬州十日,绝不仅仅是史可法全其名节、成为一个时代大英雄的特别时段,也是历史给予扬州一个机遇,得以展现刚烈强悍、威武不屈的性格风采。偶尔露峥嵘,就消除了一漫长的历史误会:除了“烟花三月”,还有“绿扬喋血”!这也许就是扬州那场大悲剧的喜剧余音。见仁见智,大约总不是一个开封旅游者的牵强附会吧。还应该感谢那位写出千古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先生。生活窘迫,不得不卖掉心爱的马,穷得几乎“离唱莲花落不远”的程度,他仍旧大义凛然地写出了史公“为国事,不顾残躯”的壮哉之气:领着一枝兵和他三家傲似垒卵泰山压倒你站住繁华二十四桥竹西明月夜吹箫他也想隋堤柳下安营巢不教你蕃嫠观独夸琼花少谁不羡扬州鹤背飘妒杀你腰缠十万好/怕明日杀声咽断广陵潮。他不拘史实,让史公在恨与爱的痛彻肺腑中“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而慨然沉江殉国。因为史可法,开封与扬州可以说同时完成了自己的城市性格史,找回了久藏于内的精神主体。所以,它是英雄用生命写下的血色诗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宏观题旨啊! 暮秋时节,扬州多雨。那雨总是不停地洒落在郁郁葱葱的梅花岭上。古老的梅花岭耸起英雄的脊梁,便将那雨点点吸入冬梅的苞蕾,一经雨收雪飞,漫岭的梅花吐艳流芳,于是,扬州便绽开了最美的笑容。11、阴雨绵绵的日子,作者为什么仍然“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4分)12、“这也许就是扬州那场大悲剧的喜剧余音。”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13、为什么说“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6分)14、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扬州的雨中梅景,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特朗斯特罗姆:一年只写三首诗王 文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坐在桌前,桌子上放着一块他最爱吃的提拉米蛋糕。尝了一口之后,他侧过脸望向窗外,刚刚还是倾盆大雨,这会儿已经有几缕阳光洒落进来。这就是10月初斯德哥尔摩的天气,说变就变,让人难以捉摸。托马斯目光温和,脸上最突出的是他高高耸立起的鹰钩鼻。透过玻璃窗,托马斯看不见等在楼下的众多记者,但他知道他们一定在那里。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他们都会提前聚集在那里,连托马斯自己都不再期盼获奖时,他们仍然相信可能会是他。不过,托马斯知道,一会儿他们不会像往年一样摸摸地离开,而将摁门铃走进来,因为托马斯接到瑞德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电话:他获奖了。作为公认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托马斯被誉为“西方最后一个诗歌巨匠”。而记者为此专访瑞德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时,他说:“这样的评价,对托马斯来说是实至名归的。” 诺奖得主、诗人沃尔科特10年前就说过:“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托马斯13岁就开始写作。从1955年,24岁的托马斯一出版处女诗集17首诗便技惊四座,思年后第二部途中的秘密更是轰动诗坛,年纪轻轻便成为瑞德诗歌的代表人物。“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漩涡/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万物燃烧。”“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都是标准的托马斯式的诗句。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他的诗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瑞德文学院的颁奖词称:特朗斯特罗姆“通过其凝炼、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诗人于坚认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之于瑞德,犹如汉语中出现了唐诗。他曾对翻译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的诗人李笠说过,他的写作受日本俳句的影响,而俳句是从中国古代诗歌滋生出来的。所以,他对东方文化一直有强烈的兴趣。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保罗瓦莱里的“纯诗”相近;和20世纪的叶芝、里尔克、艾略特、聂鲁达、希克梅特等大诗人一样,他的诗,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其实,托马斯的诗作品并不多。他一年最多写三首诗,而且往往一首诗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长诗画廊几乎用了10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也经历7年。迄今为止,包括他中风后所写的所有作品加起来只有200多首,但“大部分都是精品”。 他的诗已被译成50多种语言(仅英文就有二十来种版本),而研究他作品的专著已超出他作品页数的千倍。一年最多写三首诗,作为诗人,极其罕见,需要怎样沉得下心,静得住气? 在一个如此浮躁的时代,创作如同产业追求最大产出的时代,有几人能做到?难怪中国的诗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了,难怪人们感叹中国为何不能出现伟大作品了。托马斯写过一首诗上海的街:“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读着。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这富有童趣的意象来自他多年前在上海的经历。那是198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可惜,1990年的一次中风导致他右半身瘫痪,等到2001年再次访华的时候,他不仅拄上了拐杖,就连说话也含混不清了。中风后的托马斯也没有放弃创作,身体的变化带来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使他的作品超现实主义色彩更浓,语句却更加精练而富有哲理,“诗歌就是坐禅,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为了唤醒。”外界的喧嚣中,托马斯却另有打算,他计划去斯德哥尔摩近郊的海龙马岛上过周末。那里有一幢托马斯外祖父留下来的、曾招待过无数诗人、被称为“蓝房子”的住所,也是托马斯最爱的地方。房子里天花板很低,窗户小小的,窗外就是树木,托马斯最喜欢坐在窗边读书。北欧静谧、安逸的生活氛围包裹着诗人,以至于在马悦然看来,托马斯的诗风是如此恒定,这在其他地方的诗人身上简直不可思议,“他从不曾让风格应时而变”。(选自环球人物2011年第27期,有删改)【注】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4月15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专业,曾修读过诗歌、文学史等课程。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15、文章第一段中对环境的描写和第二段中对记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6、这篇新闻报道,介绍了托马斯的诗歌创作哪些特点?(8分)17、结合本文的创作意图谈谈, 托马斯“一年只写三首诗”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6分)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过敏的解释:一种是有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的增高的现象;一种是过分敏感。显然过敏涵盖了生理表现特征和心理表现特征。如今,过敏已经成了热词,因为我们进入了过敏时代。请以“过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语文试题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少闻古文法于伯父薑坞先生及同乡刘耕南先生。其后游宦数十年,乾隆四十年,以疾请归。后又二年,余来扬州,少年或从问古文法。夫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其当而已。得其当则六经至于今日其为道也一知其所以当则于古虽远而于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释;不知其所以当,而敝弃于时,则存一家之言,以资来者,容有俟焉。于是以所闻习者,编次论说为古文辞类纂。(节选自古文辞类纂序)20.“六经”是指哪六部儒家经典?(2分)答:_21.古文辞类纂编纂者是清代的哪位作家。(2分)答:_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_)A.雷雨中的蘩漪聪明美丽而又孤独冷酷,他既想竭力摆脱令人窒息的处境而又屈从于这种处境,所以作者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B.呐喊药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吃血者和流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C.家中的觉慧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于是他不得不瞒着高家的所有人,只身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D.三国演义中,南蛮政变后,诸葛亮为收服人心,“七擒七纵”孟获,由于他恩威并施,孟获最终归顺,为蜀汉出兵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E.哈姆雷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在偷听哈姆雷特母子对话后,感觉自己弑兄篡位的罪行已经败露,立即蓄谋置哈姆雷特于死地以消除威胁。23.简答题(10分)(1)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是“一塌糊涂泥潭里的光芒”,结合人物形象,说说这样评价的原因。(4分)答:_(2)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这一情节,表现了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答:_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这两年西方危机频频,美国金融海啸带来的灾难尚未恢复,欧洲的财政危机又相继爆发。国际上许多著名学者都在讨论西方衰落和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也成为当今世界最热的话题之一。中国模式的特点是什么?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邓小平1992年曾说我们要用30年时间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现在看来,这个时间估计要更长些。中国模式是以中国历史和国情为基础形成的主体,而本体是基于中国文化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基于中国人的特性。西方是先拿本本,我们是先摸着石头。中国模式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我们中央银行体系学美联储,社会福利学欧盟,我们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模式的影子,但最终没被任何一种取代。中国模式总方向是确定的,但具体形式和内容是不确定的,是根据具体的时空条件所定。最后一点,中国模式的本土性并不能否认其普适性。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可借鉴性,但是中国模式对发达国家的借鉴意义同样值得注意。最近美国经济似乎出现某种“中国化”趋势,如美国的储蓄率在最近两年中从占GDP不到1%升到现在7%。24.“中国模式”成为当今世界最热话题之一的原因有哪些?(4分)答:_25.从材料看,中国模式有什么样的特点。(4分)答:_26.中国模式在借鉴世界其它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不能“被任何一种取代”,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7分)答:_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C(A项依次读sh/ch、ji/j、zhu,B项依次读ln/gun、p、kng/hng,C项依次读chi/ch、lu/l、mi/mu,D项依次读p、sh/sh、sh/shu)2. 5.C(A.成分赘余。可删去“联手”。B.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岐义。D.语序不当。应为“将在全国试行”)3. 形成激突波;激突波传动;启动涡轮。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4. 答案示例,关注孩子,不要关住孩子。(2分)不要一味注重孩子的成绩,一味强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分)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关注孩子真正的需求。(2分)(意思对即可)5. B(鼓励)6. C(均为作者希望看到的教育成效,而非现实情形)7. D(“思咏李侯之遗爱”中的“遗爱”应为“在他离任之后”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而不是“在他去世之后”,文中有“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的提示)8. 8.(1)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得分点:“奔走”“就事者”的翻译和“后”的词类活用)(2)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得分点:“率”的翻译和谓语的省略)(3)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得分点:“羸”“负荷”的翻译和介宾短语后置句式)参考译文:庆历三年秋季,天子召见参与国家政事的八位重臣,询问他们治理天下关键的事有几件,哪些事在当今应该最先施行。八位大臣都惊恐离位,伏地叩头。于是诏书接连下发,鼓励耕织,并要求地方官员督促,同时推荐贤才。第二年三月,又诏令天下所有州县都要建立学校,设置掌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这样以后天下各地,无不都有学校。学校,是推行仁政的根本。古代国家治理得兴盛还是衰败,就看它学校设立得兴盛还是衰败。礼记中说:“都城中有太学,城邑中有学校,乡里中有乡学,家族中有私塾。”这是夏、商、周极盛时代非常完备的制度。宋代兴起八十四年,天下的学校才能广泛设立,这难道不是盛大美好的事情,要等待长久之后才能达到非常完备吗?因此诏书下发之日,官员和百姓都感到喜悦,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今年十月,吉州的州学建成。吉州原有孔子庙,在城的西北。现在知州李宽到任,跟州中百姓商议将孔子庙迁移并加以扩建,作为学舍。此事刚刚上报,朝廷建校的诏书就已经下发了,州学于是建成。李宽治理吉州,勤勉而又颇有方法。他建州学,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所用人工累计达二万二千,而人们不认为劳苦;它所用的优质木料和坚固砖瓦共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们不认为多;学校里建有正堂、教室及各种设施,有藏书的阁楼,有宾客的专位,有游玩休息的园亭,而人们并不认为奢侈。学校建成后,前来求学的人常常有三百多人。我祖辈都是吉州人,而我在朝廷上做了滥竽充数的官,但我听说教学的法则,要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地磨砺浸染感化教导,使人们逐渐走向善良。对人的教育勉励经久不懈,教育就能逐渐地深入人心。善于教育的人用孜孜不倦的态度等待着持久而深远的成效,直到知礼谦让的风气兴起盛行而风俗变得纯朴美好,这样以后才算教育取得成功。现在州县的官吏不能长久地担任自己现任的职位却要对教育感化亲自去做,所以李宽的功绩只能显现在学校的设立,却不能等到教育的成功。希望继任的人,不要废弃懈怠天子建校的诏令而使已兴起的州学中途停止,我如果某一天能得到机会荣归故乡,希望能到州学之门拜谒,希望见到的吉州读书人都能道德明净突出可以担任公卿;问及吉州的习俗,婚丧饮食都合乎礼节;走进乡里,就见幼对长孝敬,长对幼慈爱;走到郊野,就见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这样以后我就为教育方法的成功感到喜悦,四处游览学舍,怀念吟咏李宽遗留给后世的爱,不是一件美事吗?所以在州学刚刚建成之际,在石碑上镌刻下这些文字,并把它(石碑)立在学校的廊屋之间来等待这一天的到来。9.(1)“户”、“家”(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家家户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一是形的特征:“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珑。二是色的特征:“水”碧绿,“山”翠绿。用女性的“青罗带”、“碧玉簪”作比喻,来写桂州山水的柔美和秀美,不仅“相宜”,而且独特。诗人将荒蛮之地写得美如仙境,意在劝慰友人。友人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诗人有羡慕之意。10、(1)金就砺则利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哀民生之多艰 (4) 舞幽壑之潜蛟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此情可待成追忆 (7) 为往圣继绝学 (8) 寄意寒星荃不察11、【解析】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作答时关键是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理解在一个词中隐含的对上下文意的勾连和对情感的铺垫与显现。【答案】表明作者对史可法久已有之的仰慕和爱戴之情。(2分)在作者心中,纷纷扬扬的雨不是不便,反而是对英雄的悼念与怜惜,更能与作者此时心境吻合。(2分)12、【解析】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这句话是一个包含修辞的含义丰富的句子。同时也是一个对本段加以总结的概括性的句子,所以作答时应首先明确修辞概念,然后概括本段内容,还原修辞本意。【答案】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明,(1分)史可法为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是一场悲剧;(2分)但却赋予了有秀美、文雅、风流、享乐之名的扬州以刚烈强悍、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使后来的扬州既有“烟花三月”之美,又有“绿扬喋血”之壮。(2分)对扬州来说,这是一个喜剧结果。(1分)13、【解析】此题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首先应明确所给句子的位置和作用,这是一个总括下文的句子;然后明确句子的管辖范围;最后结合语境筛选整合,把意思表述完整。【答案】史可法是开封人,却为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2分)开封人大多精明、算计、义气、自负自居,欠缺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大气,而史可法填补了这项空白,用生命完成了开封人忠诚、爱国、大义、爱民、清正廉洁、文武全才、视死如归等另一面性格的辉煌展示,让开封人有了更可引以为傲的资本。(2分)扬州是一个以秀美、文雅、风流、享乐而在历史上闻名的城市,欠缺大丈夫气概,史可法扬州十日,让扬州得以展现刚烈强悍、威武不屈的性格风采,消除了扬州漫长的历史误会。所以说,史可法一个人成全了两座城池。(2分)14、【解析】此题考察对文章结构和思路以及对作品中形象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和鉴赏。结尾段的作用,应注意从结构、主旨、技巧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同时对出现的景物类形象描写,应注意他们所起的作用。【答案】照应了题目;(1分)呼应了开头对雨的描写,使首尾圆合(1分)以多情的雨渲染和烘托气氛,表达人们对英雄史可法的缅怀爱戴(2分)以梅花的形象彰显史可法精神的高尚与美好。(2分)1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回答前一问时注意概括要全面。关于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关键词“映衬心绪”、“铺垫”、“悬念或伏笔”、“众望所归”,答出一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答案】环境描写映衬了人物的心绪,为下文获奖的情节做铺垫;记者的描写设置悬念,为托马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获奖伏笔,同时说明托马斯的获奖是众望所归。1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提炼信息以及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本题问的是“诗歌创作”的特点,故也应包括诗歌的风格和流派。文中有一些现成的文字或提示,参考文中引用的诗句,注意提炼和归纳。答对一点2分,答对四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