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28马说复习课教案.doc_第1页
九上28马说复习课教案.doc_第2页
九上28马说复习课教案.doc_第3页
九上28马说复习课教案.doc_第4页
九上28马说复习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韩愈及“说”有关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2、能力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会翻译全文。(2)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复习的方法,授之以渔。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只要保持良好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复习重点:掌握重要字词句及文章的写法。复习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学准备:试卷。复习方法:自由背诵法、知识整理法、点拨法、练习法。课时安排:2课时。复习过程:(一)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生合作复习,解决疑问,同桌之间可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三)教师下发试卷让学生练习,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适当指点、更正。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 ,字退之,唐 代文学家。“说”,是 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你还学过周敦颐写的 爱莲说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祗(zh)辱(r)于奴隶人之手 骈(pin)死于槽l(枥)之间一食(sh)或尽s(粟)一石(dn) 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祗 ” 通 “ 祇 ”,释义:只是 【辱:屈辱、埋没】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 ” 通 “ 饲 ”,释义:喂养 【千里:行千里】3、才美不外见(xin) “ 见 ” 通 “ 现 ”,释义:表现、显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 ” 通 “ 才 ”,释义:才能、才干 5、其真无马邪(y) “ 邪 ” 通 “ 耶 ”,释义:表示疑问,吗 (三)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一词多义)1、称:不以千里称也 (chng称呼) 不能称前时之闻 (chn相称、相当)2、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3、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哪里)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全、安稳)4、故:故虽有名马 (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意)5、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光)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6、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sh 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 (s 通“饲”,喂养)食不饱,力不足 (sh 吃) 食马者而食也 (s 通“饲”,喂养)7、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中心思想) 宾客意少舒 (心情)8、策: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马鞭)策杖登岳 (拄着、扶着) 策勋十二转 (同“册”,记、记录)9、其: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代千里马) 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10、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代词,千里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无实义,凑足音节)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况且,尚且)(常:普通、平常) (等:等同、一样)3、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 (以:按照) (道:规律、方法)4、执策而临之 (执:握着、拿着)(策:鞭子、马鞭) (临:面对)(五)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名:出名】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人们不会用千里马的美名来称呼它。 【槽枥:马厩】【以:用】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代词,这】【虽:即使】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出来。【能:才能、本领】【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六)理解性默写1、本文作者提出观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本文论述的中心】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3、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1、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2、写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伯乐:比喻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中考阅读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然后有千里马 ( 这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吃 )(吃光)(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同、一样) (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埋没)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焉置土石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策之不以其道3、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安求其能千里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食之不能尽其材4、翻译下列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常:普通的】【可:能】【得:得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其中“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压抑人才、埋没人才 。6、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遭遇,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成语:怀才不遇; 思想感情:为“千里马”的被埋没而鸣不平(感到同情和惋惜)。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的愤懑之情。8、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怎样发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9、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不知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选择一: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选择二:不气馁,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选择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闪光。11、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1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1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主观条件:要有真才实学;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14、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任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15、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马说练习题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 ,字退之, 代文学家。“说”,是 ,你还学过周敦颐写的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祗( )辱( )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l( )之间一食( )或尽s( )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通 “ ”,释义: 【辱:屈辱、埋没】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通 “ ”,释义: 【千里:行千里】3、才美不外见(xin) “ ” 通 “ ”,释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 ” 通 “ ”,释义: 5、其真无马邪(y) “ ” 通 “ ”,释义: (三)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一词多义)1、称:不以千里称也 (chng ) 不能称前时之闻 (chn )2、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 ) 或异二者之为 ( )3、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4、故:故虽有名马 (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5、尽:一食或尽粟一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6、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sh ) 食之不能尽其材 (s )食不饱,力不足 (sh ) 食马者而食也 (s )7、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宾客意少舒 ( )8、策: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 ) 执策而临之 (名词, )策杖登岳 ( ) 策勋十二转 (同“册”,记、记录)9、其:其真无马邪 ( ) 其真不知马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 其如土石何 (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槽: )(枥: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 )(常: )(等: )3、策之不以其道 (策: )(以:介词, )(道: )4、执策而临之 (执: )(策: )(临: )(五)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名:出名】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人们不会用千里马的美名来称呼它。 【槽枥:马厩】【以:用】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代词,这】【虽:即使】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出来。【能:才能、本领】【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六)理解性默写1、本文作者提出观点的句子是: 。【本文论述的中心】2、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4、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5、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6、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中考阅读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然后有千里马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焉置土石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策之不以其道3、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1)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3)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 (4)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4、翻译下列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常:普通的】【可:能】【得:得到】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其中“伯乐”比喻 ,“千里马”比喻 ,“食马者”比喻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压抑人才、埋没人才 。6、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遭遇,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成语: ; 思想感情:为“千里马”的被埋没而鸣不平(感到同情和惋惜)。7、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的愤懑之情。8、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根本原因:“ 。”【或:食马者的无知。】怎样发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9、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不知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选择一: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选择二:不气馁,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选择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闪光。马说练习题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 ,字退之,唐 代文学家。“说”,是 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你还学过周敦颐写的 爱莲说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祗(zh)辱(r)于奴隶人之手 骈(pin)死于槽l(枥)之间一食(sh)或尽s(粟)一石(dn) 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祗 ” 通 “ 祇 ”,释义:只是 【辱:屈辱、埋没】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 ” 通 “ 饲 ”,释义:喂养 【千里:行千里】3、才美不外见(xin) “ 见 ” 通 “ 现 ”,释义:表现、显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 ” 通 “ 才 ”,释义:才能、才干 5、其真无马邪(y) “ 邪 ” 通 “ 耶 ”,释义:表示疑问,吗 (三)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一词多义)1、称:不以千里称也 (chng称呼) 不能称前时之闻 (chn相称、相当)2、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3、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哪里)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全、安稳)4、故:故虽有名马 (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意)5、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光)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6、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sh 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 (s 通“饲”,喂养)食不饱,力不足 (sh 吃) 食马者而食也 (s 通“饲”,喂养)7、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中心思想) 宾客意少舒 (心情)8、策: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马鞭)策杖登岳 (拄着、扶着) 策勋十二转 (同“册”,记、记录)9、其: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代千里马) 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况且,尚且)(常:普通、平常) (等:等同、一样)3、策之不以其道 (策:动词,鞭打)(以:介词,按照) (道:规律、方法)4、执策而临之 (执:握、拿) (策:鞭子、马鞭) (临:面对)(五)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名:出名】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人们不会用千里马的美名来称呼它。 【槽枥:马厩】【以:用】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代词,这】【虽:即使】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出来。【能:才能、本领】【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六)理解性默写1、本文作者提出观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本文论述的中心】2、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3、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中考阅读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然后有千里马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焉置土石C一食或尽粟一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