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了解社会化及其重要性2 明确社会化及个性化的关系3 熟悉社会化的发生机制4 认识自我概念及其作用5 掌握自我概念的发展机制 1 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 一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向下 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 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 行为模式 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一 社会化的意义个人要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 获得发展的基点 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 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2 二 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人能够被社会化 是由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人类存在独有的语言决定的 人的遗传素质客观地决定了人类独有的接受社会化的可能性 三 社会化的本质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 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现象 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由于语言的存在 人类祖先的经验得以积累 积淀下来 并直接构成后人赖以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文化环境 没有语言 就没有文化 就没有社会化 3 四 社会化过程的特征1 连续性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 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 前一阶段的社会化状况 会对后一阶段的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 2 无终点性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化的碰撞不断诱发 引导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迫使人们不断学习 不断适应社会新的变化 4 二 社会化的基本目标 一 语言社会化语言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目标 本质上 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 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 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掌握一种语言本身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 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种社会的语言 也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化 二 社会角色的社会化一个人一生中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在不断交化 不同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也不同 社会化的一般结果 是使人们适应人生某一阶段的特定社会要求 获得特定社会角色的知识 观念与技能 并形成与特定社会角色相统一的自我概念 5 三 社会化与个性化 一 个性化的含义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 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 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个人的独特性通过高度带有个人色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通过稳定而特殊的个人能力 气质和性格等特点得到显示 二 个性化的过程个人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的 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 也是个性化的过程 6 1 对于群体而言 社会对于一个特定群体有着相对一致的期望和对待 这样 在同一个特定群体中生活的人们 会有着系统化的共同社会生活 人们可以发展起社会要求的共同的 与社会期望一致的观念 情感 思维和行为方式 使社会的社会化目标得以实现 2 对于个体而言 除了与群体中他人相对一致的共同社会生活 还有着个人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 难于被系统化的社会生活 7 1 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化执行者 除了按与社会 文化相适应的要求期望和相对待作为被社会化者的个人之外 还按照自己独特的倾向与方式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个人 从而导致每一个被社会化者与社会化执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2 在与社会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 个人是一个主动 具有能动性与选择性的主体 这种能动与选择使得人们的经验世界具有了与其他任何人不同的一面 使他们的观念 情感 思维和行为方式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都高度具有个人色彩 8 三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社会化与个性化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 个性化与社会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留 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又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社会化的存在而扼杀个性化 它就可能长期在一种水平上简单重复 很少革命性的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对人们个性化的扼杀 但是另一方面 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强调个性化而忽视社会化 那么这个社会将可能会产生动乱的危险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既具有完善的社会化代理机构体系 如完善的教育体系 和社会化诱导机制 如完善的奖励制度与法制体系 又能够给予合理的个性化以广大的空间 9 第二节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一 角色引导机制 一 角色的含义所谓角色 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 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要求 期望与对待 取决于他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 10 二 社会化经验高度一致的原因1 人们总体的社会化倾向 是由大社会的基本倾向决定的 2 社会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判断和进行自我价值判断的首要的和稳定的参照系 3 角色采择在角色引导中的作用 角色采择 指体验别人的角色 了解别人在特定的行为情境中的状态 了解其期望与情感 通过角色获得 人们可以反回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使其符合情境的需要和他人的期望 11 二 社会比较机制 一 社会评价需要的产生社会化目标状态的最终实现 是个人 主体 不断进行自觉和不自觉选择的结果 自我意识水平提高的一个直接效应 是人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 费斯廷格 米德等 1934 确认 任何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 都需要在明确评价和确认了自己的确切状况之后 才能明确自己作为主体同别人及周围世界的关系 才能明确自己对所处环境中的他人及其他客体应当怎样行为 自己的行为才有明确的定向 没有明确行为定向的人是不能摆脱不安定感和焦虑的 12 二 社会比较机制的研究社会比较是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 以获得明确的自我评价的过程 在许多情况下 社会比较是人们形成明确自我评价的唯一途径 对社会比较机制的研究大致有以下结论 1 高田利武 1979 指出 人们面临的情境越是偏于社会方面 越是缺乏客观标准 他们要求进行社会比较的倾向也越强 2 米尔格莱姆 1965 与谢立夫 1935 1969 的经典研究发现 社会比较不仅有即时的行为效应 而且会导致稳定的观念改变 经过社会比较过程所获得的规范概念即使在人们独处时也会继续发挥影响 13 3 费斯廷格 1957 指出 当人们不能确定自身状况的社会评价意义时 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特征共同的人进行比较 4 有关社会比较问题的更进一步研究 R M Friend Gilbert 1973 揭示 人们进行社会比较的动机是十分复杂的 确切了解自己的状况仅仅是社会比较动机的一种原因 5 A S Dreyer 1954 指出 人们的自信心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社会比较的性质及其社会化后果的指向 14 三 社会学习机制 一 传统的强化倾向的心理学理论强调外部社会制约力量对于人们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认为个人行为规则与行为方式的获得依赖于个人接受社会外部强化的直接经验 二 班杜拉认为人们的社会化不只取决于行为实践 还受观察学习的经验及其相关的心理机制的影响 15 1 个人的行为规则与行为方式的获得不仅依赖于个人接受社会外部强化的直接经验 也是建立在由替代强化作为支持心理机制的观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 当人们通过对他人接受外部社会的强化作用进行观察并取得间接经验时 这种间接的学习也会对人们产生同样或类似的定向作用 即替代强化作用 2 随着人们自我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评价的标准与系统逐步形成 人们的自我强化也开始成为社会化经验中具有自我引导性质的重要机制 运用自我强化机制来引导自己的经验时 当行为符合于自设标准 人们会以自己能够支配的奖励来给自己以正强化 反之 会以自我惩罚的方式来给自己以负强化 16 四 亚社会认同机制 一 亚社会也称次级社会 通常指相对于宏观意义上的大社会而存在的直接社会环境 有时也指对应于较大社会背景存在的较小社会背景 二 亚社会与大社会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它除了包含有大社会所具有的特点 要求 规范 价值倾向和强化手段外 还具有许多大社会所没有的要求 规范 价值倾向和强化手段 亚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与大社会相一致的东西 同时也可能具有与大社会不同甚至相悖的要求 规范与价值倾向 17 三 亚社会是人们社会化的直接背景 外部社会对于人们的要求与期望 奖励与惩罚 都是以亚社会为出发点的 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需要认同的是作为自己直接生活世界的亚社会 不同的亚社会生活经验 是人们所以能在获得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亚社会与大社会的不相一致 常常是人们 特别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产生冲突的根源 18 第三节自我概念及其发展 社会化的目标 是引导人们形成符合于社会需要的稳定的行为定向系统 社会化过程中 人们的行为导向机制包括外部引导 自我引导 人们自我引导能力的形成 正是通过自我概念的发展来实现的 19 一 什么是自我概念 一 自我在心理学领域 有两个高度不同的概念都被译作自我 1 selfself指个人的反身意识 即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 或自我意识 西方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关于自我的讨论 都是在这一意义上进行的 我国心理学家对于自我的理解 也高度一致地与self的内涵相对应 2 egoego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指人的个性中从本我 id 分化出来 指导个人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使个人行为超越简单快乐原则而遵循现实原则的个性部分 它是个人与现实的协调者 20 二 自我概念1 罗杰斯认为 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 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 自我概念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 2 伯恩斯将对象自我和主体自我并列为自我概念的两个部分 并将自我概念理解为自我态度系统 3 奥尔波特提出 统我 替代自我概念 统我包括个人的躯体自我感觉 自我同一性 自我扩展 自尊 自我意象 理性活动的自我意识 对统我的追求及主体自我等 1961年 奥尔波特将主体自我的内涵从统我概念之中独立了出来 认为所谓 自我 指的正是主体自我 而其他以自身作为对象的各个方面则为统我 21 二 自我概念的功能伯恩斯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三种功能 保持内在一致性 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及决定人们的期望 一 保持内在一致性个人怎样理解自己 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 因此 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 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22 二 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 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 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 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同 人们倾向于按照与自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詹姆斯的经典公式 自尊 成功 抱负 詹姆斯的这一公式所说明的是 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并不简单决定于获得多大成功 还决定于个人怎样解释所获得的成功对于个人的意义 23 三 决定人们的期望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 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在情境中的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 伯恩斯 1982 指出 儿童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 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 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 由于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 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方式行为 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 24 三 自我概念的结构各个学者对自我概念的结构存在不同的看法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 一 詹姆斯将自我分成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两个部分 主体自我指个人主体的纯粹经验 客体自我则指经验的内容 詹姆斯主要分析的是客体自我的结构 认为自我具有身体自我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等四个重要性不同的层次 个人在每一方面对自己的反身意识 就构成了每一种自我的具体内容 25 二 米德 1934 也将自我划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 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主体我 I 是自我的动力部分 是自我活动的过程 虽然它在客体我的框架范围内活动 但它具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 它使人可能超出既有的客体我框架 使人的行为具有自由特征 创新性与新异性 2 客体我 me 是自我意识的对象 同时也是自我意识的本体 它是通过接受别人 社会 对自己的有组织的态度系统而形成起来的 客体我是自我活动的本体建构 它制约主体我的活动 而主体我是客体我变化 发展的引导者 前一时相的主体我活动将成为后一时相的客体我的内容 26 3 伯恩斯 1982 明确提出了一个同时包括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的自我概念结构图 见图3 1 见教材90页 4 罗杰斯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 提出了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理想自我概念 并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是诱发神经症的一个原因 5 施奈德与坎贝尔则提出了实用自我与原则自我概念 根据近年来人们在价值双方面的研究成果 实用自我与原则自我可能是与人们实际的自我概念结构高度接近的 6 罗森伯格则提出自我可以划分为现有自我 期望自我 相当于理想自我 与表现自我 27 四 自我概念的发展 一 自我概念发展的基础婴儿初生时没有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从认知上 6至8月龄时 婴儿始有对自己身体 自身的连续性的感觉 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 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基础 二 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 是他们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存在着与他人的相互作用 印度狼孩的典型个案说明 如果只有生理机能的单纯成长而缺乏与他人的交往 那么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 28 1 镜像自我社会学家库利 1902 认为 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 镜像过程 形成起来的 镜像自我 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 表情 评价与对待 就像是一面镜子 儿童通过它们来了解和界定自己 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和实际自我 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与对待 不经影响着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而且影响着儿童整个人的成长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 一般化他人米德提出了 一般化他人 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管毕业论文怎么建模
- 2025年安全员生产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与答案
- 产品发布与推广实战指南
- 服装系毕业论文范文
-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浅系鲁迅祝福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定性和定量
- 城市内涝管网应急备战方案
- 老旧小区雨水收集与利用方案
- 蒂森CTU2调试说明附件
- GB/T 21837-2023铁磁性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
- 血液透析对常用降压药物的清除作用及治疗后补充
- 抑郁病诊断证明书
- QC新老七大工具培训课件
- DB43-T 2629-2023回转窑挥发富集次氧化锌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 中铝矿业有限公司巩义市张家沟大发铝土矿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
- SX-22163-QR345工装维护保养记录
- JJF 2025-2023高动态精密离心机校准规范
- 2023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候机楼服务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班级管理常规优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