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随堂作业.docx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随堂作业.docx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随堂作业.docx_第3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随堂作业.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形成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水成说 B.风水雨相说C.风成说 D.冰川作用答案:C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4.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谷子5.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6.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 A.修挡土坝,建梯田 B.植树造林 C.减少载畜量,推广栏养 D.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7.太行山是下列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 A.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8.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人类耕作 B.流水侵蚀 C.风力作用 D.冰川侵蚀 9.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这里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这里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而且很难恢复 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A. B. C. D. 二:综合题10.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内容填充到示意图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有( )a.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b.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c.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d.农作物产量下降A.abcd B.badc C.cbda D.abdc(2)(多项选择)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在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下列解决措施中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B.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C.从事农业生产时,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D.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11.读“黄土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省区名称。 A_,B_,C_,D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E_,F_,G_,H_平原。 (3)在图中用红笔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黄河下游出现了断流现象,而且断流的天数越来越多,长度越来越长,严重影响了两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1999年以来,政府在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全年不断流,使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得到了调整,协调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材料二:(1)面对黄河上游出现的生态问题,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2)(多项选择)对于黄河下游出现的断流现象,解决措施正确的有( )A.在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用水合理分配B.强化流域内居民节水意识,防止与治理水污染C.修建水库,治沙与防洪并举,发挥库区调水功能D.加强植被保护,造林种草,保持水土(3)在开封附近黄河段,河床高出市区7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请列举其形成原因。(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后,由于河道变宽,黄河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13.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总的地表特征是_。(2)A处地形平坦,在农业土地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