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 课 题7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教具学具环 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板书设计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缗王 一一听之 逃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课 题08熟能生巧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4 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教学重点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环 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二)教学过程 1 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 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ng,不读wng),嗖(读su,不读shu),沾(读zhn,不读zn),啧(读z,不读zh) 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 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2)(作业本)第4题。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课 题09莫泊桑拜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具学具胶片 环 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 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后检查: 1、 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 “酷爱、揣摩、烙印、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直截了当” 2、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一、(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三、(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五、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 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 3、 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 六、作业 抄写课后的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莫泊桑为了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因为他把福楼拜的指导牢牢记在心中的结果。 (1)、出示胶片: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 (2)、齐读 (3)、发问:莫泊桑把福楼拜的什么话牢牢记在心头呢? 二、导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画出你认为福楼拜所说的话中最关键的话。 2、指名交流。 (1)、“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A、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B、从“直截了当”这个词,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2)、“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A、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B、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C、比较: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有好多东西可写。 D、这个自然段中一连用了9个问号,读法一样吗? E、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朗读。 (福楼拜是一个既严肃又耐心的人) F、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A、福楼拜说的这句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再次感受到莫泊桑具有什么特点?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C、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D、自由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莫泊桑的表情,福楼拜说话时的提示语) 三、小结: 不难看出莫泊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一个是虚心求教,一个是直言不讳;一个是万般无奈,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勤学苦练,一个是悉心指导。 板书: 板书设计莫泊桑 福楼拜 虚心求教 直言不讳 万般无奈 循循善诱 勤学苦练 悉心指导 勤学 善教 引读: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 ,更加 , 他从老师的话中懂得了,写作要 , , ,因此, 莫泊桑终于写出了 。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古诗诵读3 清明教学目标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 涵。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环 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 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 :”淅淅沥沥”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新课标 第一网“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遥”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杏花村”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五)小结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乐园(三)教学目标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8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四、作文要言之有物。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环 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我来试试 1、 读一读,想一想。 对于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 看、瞧、瞅、盯 眺望、鸟瞰、仰视、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还有许多词语,在表达上都有多样性,培养学生进行分类积累。2、读一读。 8个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分成褒义与贬义。 前四个,是批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后四个,是赞美那些踏实认真的。3、写一写,背一背。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主要都是围绕,学习,要刻苦、读书,可以改变人来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