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线整合 教材转化为教学设计 构建高效课堂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0日 15:50李宁于10-7-20 17:23推荐(1)做一个改革家,创新者(2)贴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3)问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魏老师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让我们产生共鸣。向您学习。董军于10-7-20 20:59推荐魏老师的收获已经超越知识,上升到了教学结构的境界,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不畏条件差,以“做一个改革家,创新者”的姿态展现,以“贴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的态度,以“问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在不遗余力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议老师们好好的读一读。董军于10-7-20 20:59推荐为资源魏老师的收获已经超越知识,上升到了教学结构的境界,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不畏条件差,以“做一个改革家,创新者”的姿态展现,以“贴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的态度,以“问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在不遗余力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议老师们好好的读一读。通过专题二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线整合,进行教学设计,抓核心脉络,即学生的认知脉络发展线索,构建高效课堂。1本专题研修解决的问题:(1)紧抓三维目标,以知识为明线,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暗线,进行教材分析。平时进行教材分析时,大家都能紧紧抓住知识点的明线进行分析,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成长更为重要的暗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着眼于教材的本体分析,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分析,比较全面系统的教材分析:对教材进行内容分析,教学分析,教材的教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从而抓住教材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而教?来龙去脉都是什么?为了发展学生什么?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2)五线整合分析教学,抓住认知脉络,构建高效课堂。今年又一次接触到了五线分析,通过学习,对五线分析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知识线索是基础,问题线索是驱动,活动线索和情境素材证据线是框架,学生认识发展线是灵魂,是核心。准确把握五线,会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事半功倍。(3)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抓住本质的东西,以达到触类旁通。比如“盐桥”,一个作用是离子导体的丰富,另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分离的两个电极的认识,第三个作用促使学生思考电化学环境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打破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局限,同时学生还可以考虑研究学科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做盐桥,以达到“多角度,大视野,高观点”。(4)作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教材设计者,把教材当成教学设计用,思考教材中的栏目都起什么作用,该在什么时候用,这样就不会觉得素材不适合,没有素材可用了。(5)电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模型的构建。实验-模型-符号,完成了电化学由应用到理念的转化,是化学科学精神的一个体现。2.还存在的问题:(1)顾忌:视频中的教学设计很出色,令人意想不到,但是它是否贴近全体学生?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个体差异能不能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2)困难: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屡教屡错,屡考屡失;在不提倡题海战术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在这里不失分呢?3进一步建议或措施:(1)做一个改革家,创新者农村中学实验条件有所欠缺,可以在现有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2)贴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无论多好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认知脉络是核心,学生的学情是关键,适合学生的才是好的教学设计。(3)问题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问题线索是驱动,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激发点,学习活动的前导,所以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针对农村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运用了“问题组”的形式,把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展现给学生。这样既顾及了学习困难的学生,诱导他们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满足了化学优生。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6日 12:12李宝进于10-7-26 15:18推荐内化于心:把握有机概念原理的教育价值,使学生由原理的认识价值上升到预测层面。“固化于制”:以教学案为框图,注意两线并进(基本理论与物质性质),双线交叉,逐步提高,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外化于行”: 概念原理教学要紧紧抓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这条认知线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联系、归纳、总结、演绎、应用等思维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点明一盏航海灯李宁于10-7-26 21:58推荐魏老师在研修过程中善于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知识框架“外显化”,高度概括出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这样的具体教学策略。精确!通过视频学习,我看到范老师侃侃而谈,羡慕不已。范老师对有机教学的研究超出了一般教师的水平,达到了专家的水准,是我们普通老师学习的榜样。其中范老师提出了一个我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词:知识框架“外显化”。就这个外显化如何呈现在我们平时有机概念原理教学中,我想了很多,套用一句话就是“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一、内化于心:把握有机概念原理的教育价值,使学生由原理的认识价值上升到预测层面。对教师来说,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教材为基础,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层次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和针对部分学生的)为指向,坚持“促进学生学科素养 培养学科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学生认知发展的分析来定位,把握有机概念原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为教学设计提供正确的导向和思路。况且如果学生没有对化学反应的分析和预测能力,那么之后在烃和烃的衍生物学习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如果不能分析和预测,就只能靠死记硬背,学习负担太重。二、“固化于制”:以教学案为框图,注意两线并进(基本理论与物质性质),双线交叉,逐步提高,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通过教材中的栏目,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分析框架,变抠定义为分析思路,应用思路框架。不再是传统的宣讲规律,而是通过活动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规律,最后达到应用的层次。通过结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物认识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当包括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以帮助学生预测物质的性质,甚至某些学生可以创新性的发现问题,使学生达到多角度,高观点。通过有机反应类型的学习搭建理论方法平台,建构新的认识基础,糅合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和反应类型,来认识各物质及其反应。帮助学生预测某种物质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还要预测用什么试剂发生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反应,还能够知道生成什么产物的能力与意识。三、“外化于行”: 概念原理教学要紧紧抓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这条认知线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联系、归纳、总结、演绎、应用等思维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点明一盏航海灯。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喜欢会把思想、思路、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放在自己的引导中,对于吃快餐长大的90后的学生是越来越不适用了,他们喜欢直白,简单,立竿见影的效果。怎样诱导他们思考,体会有机化学概念原理的魅力所在,是我们教学中要钻研的问题。我们所处的中学学生水平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质疑:老师,这个学了有什么用啊?我干吗要学啊?三番五次之后,我会直接点明知识的价值所在,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画出不同知识主题的思维图。有的时候老师不需要说很多,引导探究之后,把知识框架一亮,很多学生就会豁然开朗。离子反应同步训练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3日 10:05李宝进于10-7-23 17:21推荐最后【我的思路】给学生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离子反应在鲁科版中位于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中的第四节,在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之后,担负整合专题知识的任务。通过必修知识的学习,学生接触过一些离子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能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本质规律。本节以离子反应为线把学生接触过的一些离子反应进行系统归纳,拓展至平衡理论来系统分析高中化学的重要反应,探索规律,使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观念。按照内容分为两课时,我就第一课时设计了同步训练。首先,我认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1.学生知道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学生通过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熟练对离子共存进行判断;3.学生能综合运用电离水解等知识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对离子方程式书写进行判断。【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手段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积极探索离子反应的实质,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然后是【离子反应同步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B在空气中加热钠 C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D氢气还原氧化铜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H+、K+、Cl- 、NO3- B、K+、 Al3+ 、Cl-、OH- CNa+、K+、CO32-、NO3- D、Al3+、H+、SO42-、 NO3- 3. BaCO3与稀硝酸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A.Ba2CO322H=Ba(NO3)2H2OCO2B.BaCO32H2NO3=Ba(NO3)2H2OCO2C.BaCO32H=Ba2H2OCO2D.CO322H=H2OCO24.下列反应中是离子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金属钠放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5.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Na+ NO3- AlO2- SO42- BNa+ NO3- Ac- K+ CK+ Cl- AlO2- CO32- DNa+ Cl- HCO3- Ca2+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C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Cu2H2S =CuS+2H+D. 碳酸氢铵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加热: HCO3-+OH-=CO32-+ H2O 7. 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溶液:Ca2+、H+、Cl-、HSO3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C.AlCl3溶液:K+、Na+、SO42-、AlO2D.常温下,Kw/C(H+) =0.1 mol/L的溶液:Na+、K+、Ac、NO38.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标况下,22.4LCO2通入2L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溶液中含有Fe3+、Al3+,为了除去其中的Al3+,需要加入 试剂,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3)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提供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75%乙醇、CCl4欲除去溶液中的Ca2+、Mg2+、Fe3+、SO42-离子,从上述试剂中进行选择,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只填化学式)。 9.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提示:M(BaCO3)=197g/mol, M(BaSO4)=233g/mol)(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填写下列空格。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 试确定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及其浓度(可不填满也可补充):离子符号 ,浓度 ;离子符号 ,浓度 ;离子符号 ,浓度 ;离子符号 ,浓度 ;试确定K+是否存在(填“是”或“否”) ,理由: 10拓展(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发生的离子反应,并写出离子方程式;(2)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得一支附有光亮银镜的试管,一不小心加入硝酸铁溶液,发现银镜消失了,试分析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最后【我的思路】1-3是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巩固,4-6是知识的深化和整合,7-9是知识的应用,其中7涉及了氧化还原、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必修中应当了解的知识)、水的离子积;8涉及了定量计算、除杂,(3)是一道高考题,节选了与离子反应相关联的一点问题:沉淀的先后顺序;9是07年上海高考题基础上的一个改变,也算是简答和定量计算的融合。10是自己设计的,记得在今年的新课改优秀成果展示交流会上,有一位老师就这个问题展开了可逆反应的探讨,非常新颖。“苯酚”探究活动设计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7日 18:28李宁于10-7-27 21:52推荐无论是物理性质的探究还是化学性质的探究,都是引导通过学生观察猜想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引导他们主动去实验探究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李宝进于10-7-28 15:02推荐设计中产品说明书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而后设计方案验证性质是否存在,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苯酚的性质预测探究内容目的环节一导入:复习苯、甲苯的分子结构,性质复习旧知环节二给出苯酚的分子结构,学生指出苯酚中的官能团,预测苯酚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断键位置.由已知引发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体验由“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苯酚的物理性质探究内容目的环节一1.观察苯酚样品2.阅读苯酚产品说明书根据“密封保存”、“变红”、“不能与碱性物质同时使用”这些信息推测出苯酚性质使学生得到苯酚的感观认识,了解苯酚易被氧化的事实,知道苯酚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一种迫切的期望。环节二【实验探究】1.取少量苯酚于试管一中,大家观察色态后加入2ml 蒸馏水 ,振荡 2.取少量苯酚于试管二中加入2ml乙醇,振荡 3.取实验一完成后的试管一于酒精灯上加热对比苯酚溶解性(冷水、热水、乙醇),使学生对苯酚的物理性质有一个整体认识。苯酚的化学性质探究-主要是酸性、取代反应内容目的酸性环节一【设问】苯酚“不能与碱性物质同时使用”证明苯酚有什么性质?如何证明?【方案】实验1:向苯酚的浑浊液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实验2:取实验1中的苯酚钠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醋酸。观察现象。探究苯酚是否有酸性以及酸性强弱。环节二比较乙醇和苯酚的结构,官能团,化学性质,苯酚反应时断键位置。对比学习加深印象环节三【设问】同样都含有羟基,乙醇无酸性而苯酚有,原因是什么?上升到结构层面,烃基对官能团的影响取代反应环节一【思考】羟基对苯环的性质有无影响?加深结构层面的认识环节二【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该反应是学过的哪一种有机反应?如何验证?(到底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反应时断键位置?探究苯酚与溴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环节三【思考】苯酚与苯哪种物质更容易发生取代?【对比思考】苯酚与苯的分子结构,与溴反应的条件、产物;探究其中的区别及其原因。上升到结构层面,官能团对烃基的影响显色反应【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 FeCl3溶液。了解苯酚的显色反应以及反应现象。迁移应用【设问】给出一种含有苯环,双键,酚羟基的分子结构,要求学生推测其化学性质。使学生达到预测层面。“苯酚”探究活动设计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7日 18:28李宁于10-7-27 21:52推荐无论是物理性质的探究还是化学性质的探究,都是引导通过学生观察猜想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引导他们主动去实验探究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李宝进于10-7-28 15:02推荐设计中产品说明书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而后设计方案验证性质是否存在,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苯酚的性质预测探究内容目的环节一导入:复习苯、甲苯的分子结构,性质复习旧知环节二给出苯酚的分子结构,学生指出苯酚中的官能团,预测苯酚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断键位置.由已知引发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体验由“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苯酚的物理性质探究内容目的环节一1.观察苯酚样品2.阅读苯酚产品说明书根据“密封保存”、“变红”、“不能与碱性物质同时使用”这些信息推测出苯酚性质使学生得到苯酚的感观认识,了解苯酚易被氧化的事实,知道苯酚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一种迫切的期望。环节二【实验探究】1.取少量苯酚于试管一中,大家观察色态后加入2ml 蒸馏水 ,振荡 2.取少量苯酚于试管二中加入2ml乙醇,振荡 3.取实验一完成后的试管一于酒精灯上加热对比苯酚溶解性(冷水、热水、乙醇),使学生对苯酚的物理性质有一个整体认识。苯酚的化学性质探究-主要是酸性、取代反应内容目的酸性环节一【设问】苯酚“不能与碱性物质同时使用”证明苯酚有什么性质?如何证明?【方案】实验1:向苯酚的浑浊液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实验2:取实验1中的苯酚钠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醋酸。观察现象。探究苯酚是否有酸性以及酸性强弱。环节二比较乙醇和苯酚的结构,官能团,化学性质,苯酚反应时断键位置。对比学习加深印象环节三【设问】同样都含有羟基,乙醇无酸性而苯酚有,原因是什么?上升到结构层面,烃基对官能团的影响取代反应环节一【思考】羟基对苯环的性质有无影响?加深结构层面的认识环节二【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该反应是学过的哪一种有机反应?如何验证?(到底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反应时断键位置?探究苯酚与溴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环节三【思考】苯酚与苯哪种物质更容易发生取代?【对比思考】苯酚与苯的分子结构,与溴反应的条件、产物;探究其中的区别及其原因。上升到结构层面,官能团对烃基的影响显色反应【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 FeCl3溶液。了解苯酚的显色反应以及反应现象。迁移应用【设问】给出一种含有苯环,双键,酚羟基的分子结构,要求学生推测其化学性质。使学生达到预测层面。提高自身境界,发掘课堂价值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19日 16:07李宝进于10-7-19 18:37推荐通过观看视频,魏光芹老师对本专题研修解决的问题,还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建议或措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提出的“因材施教”和“导学案要做好驱动性问题的设置,问题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生产,科技发展,发掘问题的价值”我比较赞同。只有这样我们的的教学工作才能“换了境界、提高了档次”。李宁于10-7-20 19:50推荐做一个超然于考试之上的老师是很难得的,要做一个超然于考试之上的高中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希望我们在培训中能探索出一条道路来。以此共勉。通过视频学习,我感触最深的是:境界,即提高教师自身境界,发掘每一堂课的价值。这要求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视野要开阔,教学要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同时境界要高于二者。发掘课堂的价值即深刻挖掘核心知识背后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彰显这种功能和价值,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启示,能使我们的的教学工作“换了境界、提高了档次”。1 你本专题研修解决的问题: 如何把握新增知识?如何确定其深广度?以前都是首先考虑考试说明的要求,然后看这个知识点是否好讲,不好讲或者学生难于理解就模糊过去。现在通过学习,了解到应该把知识点放到模块整体当中进行考虑,结合模块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分析来定位新增知识点的价值。 如何分析模块特点?从以下几个基本的角度去分析:一个是学了这些内容之后学生能认识到什么、应该认识到什么;还有就是该如何认识,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基本观念、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去看这些反应,看这些具体内容。其实这涉及到该怎样认识,从而才能确定认识的程度和深度的问题。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就是培养将来直接从事化学研究,以及跟化学研究有关的专业研究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那些化学与教育的重要的思想方法里最最重要的体现出来。王磊教授分析了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三个价值:系统的思想,微量观,认识规律的方法和规律的本质。 如何发掘知识的价值?王磊教授一直在强调关注知识的时候还要关注它的教学功能和价值,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是学科价值,即对于化学学科来讲有什么价值;第二个是的应用价值,即对于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贡献在什么地方,第三就是学生的认识发展价值,即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和理论的联系,教学策略的选择。实验是化学的基石,理论是化学的灵魂。在教学策略方面抓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已有概念是什么,学了这个之后又会想起什么?通过这样的脉络来设计层级递进的认识性驱动问题。还有一种教学案例:归理式。你认为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考试,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冲突。现有的课时,必考的内容都是堪堪讲完,如何在课堂上发掘深层次的价值?怎样处理某些新增知识点是我们选修模块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新增知识点简单介绍吧,学生根本记不住;讲得多了吧,学生也理解不了,用到的也少。后来演变成考试不考,老师就带着学生“绕道走”。如何引导学生针对驱动性问题来寻找证据?如何在抽象的原理模块学习中使学生长久的保持学习的兴趣?你的进一步建议或措施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化学,同样相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生,运用的教学策略也不相同,一切“因材施教”。能够在网络上免费学习到更多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和专家的点评,讲座。面对课时少容量大的选修模块,建议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教学案。导学案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好预习,教学案要做好驱动性问题的设置,问题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生产,科技发展,发掘问题的价值。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完选修模块之后,能有多角度,大视野,高观点。做一个超然于考试之上的老师是很难得的,要做一个超然于考试之上的高中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希望我们在培训中能探索出一条道路来。化学反应速率之五线分析胶州市第四中学魏光芹2010年7月21日 14:00李宝进于10-7-21 16:52推荐五线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思路清晰,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对我们的教学有指导作用。按照教材分析的思路,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内容进行教材分析。鲁科版中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四节内容中的第三节,位于方向,限度之后,条件优化之前。一.知识线总体来说就是:概念公式计算影响因素应用。1.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单位,表达式;2.影响因素: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出阿伦尼乌斯公式,从公式出发,进一步讨论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的价值: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对化学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定量观。二.问题线首先在课堂引入的【联想质疑】中提出了四个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ASTM 52929:2025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etals - Powder bed fusion -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properties in material data sheets
- 校外培训安全教育部课件
- 2025中铁国资公开招聘6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快消品行业品牌升级与市场拓展研究报告
- 2025年健康管理行业健康管理新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化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报告
- 2025年无人机行业无人机技术应用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急救护理操作流程考核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电影传媒行业影视产业与文化产业研究报告
- 2025年航空航天行业航空航天技术与航空航天发展研究报告
- 便利店陈列培训
- 学校食堂餐厅投诉处理制度
- SolidWorks-全套基础培训教程
- 安吉汽车物流运输优化方案全套
- 软式棒垒球-上手传接球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变更董事股东会决议
- 中国功夫介绍英文
- 驾驶员管理台帐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优秀课件【最新】
- 拆房协议书模板
- 制造企业物料试用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