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doc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doc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doc_第3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学习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后认识的第一个小区域。北方地区更重视区域内的“共性”,或更重视区域内的整体性,而东北三省关注的是区域内的个性,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小区域作了铺垫。本节主要学习“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部分内容,学习时更注重认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学习时结合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三、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最终让学生学会、会学这一思想,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合作交流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搜索、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合作交流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法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总结知识,抓住知识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各种地形图、景观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功能,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学法建议学习过程中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地图、资料等信息,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合作、展开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任务。五、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东北地形图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优越的的地形、河流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2. 通过地理位置分析东三省气候冷湿的特点,运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学会分析本区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土地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3. 阅读案例三江平原变迁了解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变化,引发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思考。4. 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的活动中,了解东北三省的发展史及贡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合作意识。六、重点难点重点1.东北三省优越的自然条件。难点2.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七、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有关东北视频白山黑水,通过东北的美,进入本节学习。加深对东北的印象。【新课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的整体概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的分区地理,我们先来学习东北三省。展示中国东北地形图。教师点击经纬度、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然后依次点击渤海、朝鲜和俄罗斯,并出现相应的字幕。师生一问一答得出东北三省地理位置。【教师】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而地形和气候条件都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以及对当地民居的影响。【自主完成】填空:1. 东北三省纬度 ,属于 气候,冬季盛行 风,气候特点为 ,植被以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夏季盛行 风;南北跨 、 、 三个温度带;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从干湿程度分析,东北地区属于 。2. 东北三省地形以 和 为主,山地有大小 和 ,成 型,平原为 平原,包括 、 、 。平原适合发展 业,山地适合发展 业。东北三省耕地类型以 为主,作物熟制为 ,主要粮食作物有 ,主要的经济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除种植业外,山区可以发展 业。而白山黑水的多样性自然景观,还可以发展 业。3. 发展种植业面临的限制因素是 ,因此作物的熟作制度是 ,同时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 的影响。4展示东三省的民居思考: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房顶坡度大,窗户小,墙体厚。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发现问题】在学生自主完成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可以归类为几种影响关系:1. 地理位置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决定气候类型2. 气候影响农业的发展,决定农业的耕作类型3. 地形、土壤也会影响农业的发展4. 自然环境还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用框架图展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自然环境位置气候地形农业土壤传统民居【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材料案例展示提出问题:1. 东三省冷湿环境下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2. 东北三省土地资源的优势是什么?3. 土地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探索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案例一:东三省冷湿环境下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材料一:冬寒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较肥沃:冬季多积雪,减少蒸发,春季融化,补充水分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材料二:东北地区的大米质量优良,原因是气候条件中由于热量不足,作物生长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气候寒冷,生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具有绿色大米优势。材料三:东北三省由于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只能种90100天的喜温凉作物,无霜期较短,春秋多受寒潮侵袭。学生分组讨论:1.优良的土壤环境2.打造优势农产品3.多种春小麦,熟制为一年一熟;易出现低温冻害案例二:东北三省土地资源的优势是什么?材料一 :东北三省的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初垦时,黑土层厚度6080厘米,最深处可达1米,有人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来”,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含量丰富,是我国结构性最好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材料二:东北三省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图表东三省耕地面积 214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7.63%左右。材料三:这里人口少耕地多,人均019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因此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宜农的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运输方便,如今已成功的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学生分组讨论:1.土壤肥沃2.耕地面积大3.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多媒体:借助有关图表、图片进行说明,以更能突出结论,一加深学生印象,二开拓学生视野。案例三:土地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材料一: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50多年间,这里的黑土层就就几乎薄了一半,现在黑龙江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而在全省现有的1183万公顷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高达一半多。数十年后东北黑土区上千万亩土地的黑土层将多数流失,我国最大的“粮仓”将受到严重影响 材料二:三江平原开垦前,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观。目前,三江平原已拥有4600多万亩耕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水土流失家中,有些耕地还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珍稀动物减少。因此,现在的北大荒决定不再开垦荒地,还要因地制宜,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学生分组讨论:1.水土流失导致肥力下降2.湿地破坏多媒体:借助有关图片进行说明,以更能突出结论,一加深学生印象,二开拓学生视野。【解决问题】师生分析原因后讨论总结措施:低温冻害预防:注重天气预报,加塑料薄膜覆盖,蔬菜大棚等等。土地耕地优势发展高产高效商品粮基地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湿地破坏水土保持黑土培肥加强保护、禁垦,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教师总结】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和利用,治理和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既要利用东三省气候、地形、土地的优势,又不能通过大幅度的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来发展粮食生产,发挥现有的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八、教学设计九、例题剖析【例1】下列有关东北三省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B东北被称为“白山黑水”C土地后备资源潜力较小D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例2】东北三省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和甜菜B春小麦、水稻和棉花C冬小麦、玉米和大豆D冬小麦、大豆和甜菜【例3】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人口密度较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