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 2、学科:语文3、教学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二、教学课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2、黄山奇石三、教学内容及其分析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的第2课。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文章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从总体上讲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引出黄山奇石。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重点介绍黄山的四块奇石。第六自然段写出黄山还有其它奇石,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对黄山石的喜爱之情。本文图文并茂,文章抓住一个“奇”字,使原本无生命的奇石,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知识与技能:1、会认“区、尤”等生字。会写“尤、其”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黄山石的特点,体会对黄山石的赞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石的“奇”。 难点:将观察图画与熟读课文结合起来,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图文结合法、导学与自学相结合法、想象说话法、读写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简介黄山1、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就一起去闻名中外的黄山旅游吧。那黄山在哪里呢?(我国的安徽省)请同学们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安徽省地图”进行搜索查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B2%BB%D5%CA%A1%B5%D8%CD%BC&in=27165&cl=2&lm=-1&st=&pn=16&rn=1&di=105478451520&ln=1948&fr=ala0&fm=ala0&fmq=133147641950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6&-1&di105478451520&objURLhttp%3A%2F%2F%2Fuploads%2F091210%2F6_164945_1.jpg&fromURLhttp%3A%2F%2F%2Fhtml%2Fditu%2Fanhuiditu%2F2009%2F1210%2F31780.html&W455&H600&T7908&S166&TPjpg】2、简介黄山。(师点击网址:【/view/2312.htm】)二、观看录像,揭示“奇”1、配乐播放黄山风景录像。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三、初读课文,感知“奇”。1、 指名读课题,理解课题中的“奇”的意思。2、指名回答,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 ”标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然后再想一想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呢?想好后可以在小组交流一下。(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标奇石,小组内交流) 4、指名学生汇报课文中介绍的7种奇石。5、(师点击课件石名)学生读奇石名。 四、品读探究,品味“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点击课件 “猴子观海”图),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课文是怎么样描写这块石头的句子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3、学生汇报,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A、你觉得“猴子观海” 有趣在哪里?(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陡峭的山峰”、 抓住猴子的动作词“抱、蹲、望”来体会石头之奇。)B、那“翻滚的云海”是怎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翻滚的意思”搜索吧。【/view/3383846.htm】出现三个意思。到底课文中“翻滚的云海”是选哪一个意思呢?(选第一种“上下滚动”。)理解得不错。“翻滚的云海”就是在高耸入云的黄山峰顶向下看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看这就是“翻滚的云海” (师点击播放云海的视频)【/programs/view/j7wwTpIMPz8/】。4、读出“猴子观海”的有趣、可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猴子观海正在观海,忽然它发现有一个大仙桃从天上飞下来了。瞧,(点击课件,出示“仙桃石”图及句子)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2、 自由读两次。边读边想,你觉得“仙桃石”奇在哪里?(引导学生抓住“仙桃石” 的形状奇:像一个大桃子;位置奇: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来源奇:从天上飞下来的来理解。)3、那文中哪两个词把“仙桃石”写活了?(飞落) A、请一名学生用动作演示“飞、落”,体会仙桃石的神奇。 B、朗读练习。(三)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学法。总结学法:看图找句子抓重点词语品读“奇”读出“奇”。五、应用学法,表述“奇”。 1、应用学法,自学第四、第五自然段。2、(点击课件“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图)下面我们一起来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完成表格:名 称 特 点3、汇报交流。4、分组朗读。 六、发挥想象,描绘“奇”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哪几种奇石?这个自然段中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2、黄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请你想象除了书上介绍的几种,还会有什么?3、欣赏【百度搜索引擎】上的黄山奇石的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黄山奇石图片】。4、小练笔:引导学生看网页上的图片想象写话,介绍一块自己最感兴趣的石头。七、回归文本,齐读全文。1、学完了课文,黄山奇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齐读全文(喜爱之情)。 八、拓展延伸,深化文本内涵。 1、黄山奇石让我们共同领略了黄山的奇石的千姿百态。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历了黄山之后,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下面请同学们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赞美黄山的诗句”或者“黄山四绝”、“黄山传说”等进行查找,查到了就在小组里进行分享交流吧。(生查找并分享)赞美黄山的诗句:【/question/319313310.html?fr=qrl&cid=431&index=1&fr2=query】黄山四绝:【/view/322080.htm】黄山传说: 【/question/345227249.html】九、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去了解黄山吧,下节课再分享。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仙桃石 猴子观海 秀丽神奇 仙人指路 怪石有趣金鸡叫天都六、教学反思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我抓住黄山奇石的“奇”来贯穿全文教学,精心设计了“观看录像,揭示奇;初读课文,看图感知奇;品读探究,品味奇;应用学法,表述奇;发挥想象,描绘奇”教学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突出课文的整体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了语言,发展了语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回顾整堂课,我自感,灵活应用了CAI和百度搜索,优化了课堂教学是本节课的亮点。(一)上课伊始,我通过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二)在教学中,我力求使百度搜索用在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学生很难体会得到“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于是我适时地借助【百度搜索引擎】查找“翻滚”的意思,还播放了“翻滚云海”的视频,使学生真正明白了“翻滚的云海”的景象是那么美丽迷人,以至于石猴子看的一动不动,深深地被云海吸引住了。(三)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插入了一个小练笔的环节,让学生结合网上搜集到的黄山奇石图片,展开想象,介绍一块自己最感兴趣的石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七、教师个人介绍姓名:黄旭 性别:女 学历:本科毕业 职称: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第三小学 邮编:528500电话电子邮件:359470221本人是校语文教学骨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