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湾磷矿入河排污口论证.docx_第1页
龙洞湾磷矿入河排污口论证.docx_第2页
龙洞湾磷矿入河排污口论证.docx_第3页
龙洞湾磷矿入河排污口论证.docx_第4页
龙洞湾磷矿入河排污口论证.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洞湾磷矿50万吨/年采矿工程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送审稿)宜昌友好生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七年八月项目名称:龙洞湾磷矿50万吨/年采矿工程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宜昌友好生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 赵春华审 核:徐 刚 校 核:李腾飞 张宇峰编 制:刘华丽 赵 娜 张姝玄 邓先娇 韦 能周 栋 张 辉 张 侃 段志豪目 录1总则11.1论证目的11.2论证依据11.2.1法律法规21.2.2规章与规范性文件21.2.3技术导则与标准31.2.4相关报告与文件41.3论证范围41.4论证工作程序51.5论证的主要内容62项目概况92.1项目背景92.1.1建设项目的背景92.1.2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102.1.3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02.1.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132.2项目所在区域概况153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水质现状163.1水功能区保护水质管理目标与要求163.2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放总量163.3水功能区水质现状164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184.1废污水来源及构成184.1.1废污水来源184.1.2废污水构成与处理工艺184.1.3废水处理设施204.2废污水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浓度、总量214.3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225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影响分析245.1污水排放影响范围计算245.1.1数学模型245.1.2计算条件拟定255.1.3计算结果分析275.2废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纳污总量的影响325.3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335.4对地下水影响的分析345.5对第三者影响分析345.6合规性论证356水环境保护措施376.1水资源保护措施376.2事故排污时应急措施386.3应急预案397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418论证结论与建议428.1论证结论428.2建议44附件:1、委托书2、湖北省宜昌磷矿龙洞湾矿段地质详查报告,鄂土资储备字200979号; 3、探矿许可证;4、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5、水保方案批复6、宜昌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黄柏河东支流域磷矿开发利用环境监督管理的意见,宜府发【2014】43号,2014年12月9日;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图:1、宜昌龙洞湾有限公司工业厂区平面图2、龙洞湾磷矿排水系统图3、黄柏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排污口位置图4、工程论证范围图1总则1.1论证目的为严格执行水利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排水要求,根据龙洞湾磷矿采矿工程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实际情况,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原则,对本工程废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保护目标和水生态、水环境的影响,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产生的影响,根据纳污能力、排污总量控制、水生态保护等要求,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优化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入河排污口以及建设单位合理设置入河排污口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安全。1.2论证依据(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和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法规。(2)论证工作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规程及水利部颁布的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基本要求(试行)进行,并结合宜昌市水功能区划及湖北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充分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3)针对入河排污口设置的方案,依据预测计算结果,科学客观地分析对水功能区水质、水生态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02.08.29;(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2009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2014.4.24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06.01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2000.03.30;(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2011.1.8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1.2.2规章与规范性文件(1)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2005.01.01;(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2002.03.24;(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2日发布;(4)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利部水资源2003233号),2003.05.30;(5)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2010.12.22修正;(6)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579号),2005.03.08;(7)宜昌市水功能区划(宜府办函201350号),2013.12.24。(8)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黄柏河东支流域磷矿开发利用环境监督管理的意见,宜府发201443号;(9)市人民政府关于宜昌市水功能区划的批复,宜府办函201350号;(10)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鄂政发20113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通知。1.2.3技术导则与标准(1)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SL5322011);(2)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25173-2010);(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5)生活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8)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3222013)。1.2.4相关报告与文件(1)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龙洞湾磷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华北规划设计院,2011年7月;(2)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龙洞湾磷矿采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2011年7月; (3)湖北省宜昌磷矿龙洞湾矿段地质详查报告及其附图,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2009年9月;(4)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龙洞湾磷矿采矿工程建设项目环评监测报告,宜昌市夷陵区环保局监测站,2011年8月;(5)宜昌市水功能区划,宜昌市水利水电局;(6)磷矿开采对黄柏河东支的水环境研究报告,武汉大学,2014年11月。1.3论证范围龙洞湾磷矿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北北西350方向、直距70 km的宜昌磷矿东北缘,行政区划隶属于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栗林河村。矿山北接走马岭矿段,东与小阳坪矿段相接,南与浴华坪矿段相邻,南西与华兴磷矿比邻,西与栗西矿区相邻。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114121111545,北纬312015312105。矿区范围直角坐标拐点见表1-1表1-1 矿区矿权范围坐标表点号XY点号XY13469104.8237522878.66103469113.0937524191.4523469473.2837522696.96113468846.8937523707.2133469466.5337522825.74123468703.7837523752.1343469453.0737522907.47133468590.9637523553.2653469830.7537523017.40143468516.6337523376.9563469797.3537523558.62153468609.7237523236.9773469634.2137524067.81163468847.0937523081.1883469331.1137524562.99173468897.4037523021.0693468715.8837524643.20183468965.0637522695.03注: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统。综合考虑工程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对上下游可能产生的影响,选定排污口所在的栗林河作为论证范围,见附图4。1.4论证工作程序(1)现场查勘与资料收集根据入河排污口设置的方案,及时组织当地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查勘,调查和收集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料,排污口设置河段的水文、水质和水生态资料等,并且收集可能影响的其他取排水用户资料等。(2)资料整理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明确工程投产运行后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特性等基本情况;分析所属河段水资源保护管理要求,水环境现状和水生态现状等情况,以及其他取排水用户分布情况等。(3)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模拟根据项目所处河段河道与水文特性,按照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选定合适的数学模型,拟定模型预测计算工况,进行预测计算,统计分析不同工况情况下,污水排放产生的影响程度及范围。(4)影响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的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产生的影响范围,以及所处河段水生态现状,论证分析入河排污口对黄柏河东支保护区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程度。论证分析排污口对上下游水功能区内主要集中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以及第三方取用水安全的影响。(5)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根据影响论证结果,综合考虑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保护的要求、第三者权益等因素,分析入河排污口位置、排放浓度和总量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最终分析污水排放口设置的合理性。1.5论证的主要内容根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基本要求以及工程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影响特点,论证的主要内容如下:(1)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和取排水状况分析;(2)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3)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影响分析;(4)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权益的影响分析;(5)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资料收集现场查勘补充监测建设项目概况:生产工艺、用水流程、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总量、浓度入河排水口设置方案:排放位置、方式、排污总量、浓度水功能区(水域)现状资料:水文、水质、污染源、水生态、取排水状况排水污染负荷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设计水文条件入河废污水数值模拟分析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分析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对第三者影响分析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基础资料整理分析影响分析污水处理措施效果及事故环境风险分析排污口设置论证结论与建议图1-1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程序框图2项目概况2.1项目背景2.1.1建设项目的背景磷矿广泛用于农业、医药、食品、轻工、化工、国防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磷矿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紧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我国将其列入2010年后不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战略矿产之一。可见,磷矿开采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宜昌磷矿区是国内磷矿基地之一,列中国八大磷矿区第三位。主要分布在夷陵、兴山、远安三县区交界处,由16个矿床(段)组成。探明磷矿资源储量约为20亿吨。根据宜昌市磷资源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16年期间完成中期接替矿区栗西矿区、灰石垭矿区、江家墩矿区、挑水河矿区、黑良山矿区、兴山-神农架矿区勘探工作,作为其他矿区的接替和补充,以保证宜昌市磷化工业持续的发展。本次工程探矿位置位于龙洞湾磷矿,符合宜昌市磷资源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改),本磷矿采矿项目属于鼓励类(十一)“石化化工2硫、钾、硼、锂等短缺化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本项目的建设对提高我国磷肥化工工业对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效率,调整磷酸工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援农业发展有积极意义,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磷肥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直接导致对磷矿石需求的增长。为了满足市场对磷矿石日益增长的需求,解决磷矿石供应不足的局面,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项目对主要工业矿体贫富矿全部利用,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达到了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并重的目的,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磷矿石的需求。因此,本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及安全等其它条件符合有关规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1.2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项目名称:宜昌龙洞湾磷矿采矿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采矿工程2.1.3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矿根据工业矿层资源条件、矿体赋存特征、外部建设条件和下游配套装置需求等相关因素以及公司磷化工项目总体要求,推荐矿山建设为50万吨/年采矿工程。开采范围内扣除采矿预留保安矿柱占用开采储量后,设计Ph2+Ph13矿层开采储量122b+333为1731.56万吨,其中122b开采储量518.02万吨,333开采储量1213.54万吨。588m475m矿层储量为930.90万吨,475m365m矿层储量为800.66万吨。矿山建设期2.5年,生产服务年限27年,矿山总服务年限29.5年。投产至达产时间1年,产量为35万吨,其中588m475m矿层持续达产时间13年,475m365m矿层持续达产时间11.8年,减产至结束时间1年。根据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龙洞湾磷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产品方案为两种产品:出矿品位29.1431.5的富矿(产品一)作为商品矿直接销售,出矿品位18.7219.33%的中低品位矿(产品二)供湖北兴发集团兴山县树空坪矿业有限公司拟建120万t/a(588m475m矿层)重介质选矿厂入选,出矿块度不大于300 mm。产品方案见表2-1。表2-1 产品方案一览表开采量(万t/a)出矿品位(%)588m475m矿层产品一4.8729.18产品二45.1319.31产品合计5020.27475m365m矿层产品一5.5131.52产品二44.4918.72产品合计5020.13矿段工业矿层的化学成分以CaO、P2O5、CO2、MgO、SiO2、酸不溶物为主,其次为F、Al2O3、Fe2O3、Cl,I等微量分布。各组分在不同矿石自然类型中,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Ph23矿层自然类型为夹硅质白云岩条带泥晶磷块岩,以CO2(12.90%)、SiO2(20.22%)、Fe2O3(20.22%)、Al2O3(20.22%)含量较高,CaO(33.11%)相对较低,P2O5(17.66%)低于下部(Ph21)贫矿石的含量。Ph22为致密条带状泥晶砂屑磷块岩矿石,以P2O5(30.20%31.80%)、CaO(45.41%48.81%)含量高为特点,F、Cl、有效磷、的含量也均高于其它矿石类型,SiO2(7.05%)含量明显低于其它类型矿石,MgO、CO2含量略低。Ph21为夹白云岩条带泥晶砂屑磷块岩中,CO2(14.65%)、MgO(6.36%)较高,SiO2(8.51%)、酸不溶物(9.31%)含量较低,而Cl、F、I的含量亦低。Ph13-3白云岩条带状磷块岩矿石中,MgO、CO2均高于其它矿石类型,其中MgO(7.76%)、CO2(17.62%)。矿石中P2O5含量19.48%,含F 1.82%,低于致密条带状磷块岩(Ph13-2)矿石的含量,其差异显著。其余组分含量与云质泥岩条带状磷块岩矿石中的含量相近。Ph13-2致密块状磷块岩以P2O5(29.55%31.40%)高和酸不溶物低(8.86%)为显著特点,同时矿石中F(2.72%3.35%)、CaO(44.09%50.56%)含量均高于其它类型矿石。其余化学组分界于Ph13-3白云岩条带状磷块岩与Ph13-1云质泥岩条带状磷块岩之间。Ph13-1云质泥岩条带状磷块岩中以SiO2(18.49)、Fe2O3(1.66)、Al2O3(3.46)、酸不溶物(24.53%)含量较高,CaO(35.64%)相对略低,P2O5(21.98%)与白云岩条带状磷块岩(Ph13-3)中磷组分含量近似相当,而与致密块状磷块岩的磷组分含量相差较远。根据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龙洞湾磷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区开采以标高475m为界,沿矿体倾斜方向自上而下逐中段进行回采,先采588m475m矿层,再采标高475m365m标高的矿层;垂直方向先采Ph22矿层,后采Ph21矿层,Ph21矿层的开采与Ph22矿层之间保持一个中段;中段内自两翼向盘区斜坡道后退式回采。2.1.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新增建设规模50万吨/年,项目建成后,该项目所得税前全部投资财务内收益率为16.97%,投资收益率为14.77%;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79%;税前投资回收期为7.7年,税后投资回收期为8.7年,超过行业基准收益率,经济效益较好。该项目在建设期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生产建设活动,将为项目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社会富余劳力和下岗分流人员,同时,项目运营后,建成投产后又能解决当地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对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显著的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技术上可行,环境及安全等其它条件均符合有关规定,经济效益一般,社会效益较好,采矿主要技术指标表见下表2-2。表2-2 采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588m475m矿层475m 365m矿层Ph2Ph13综合Ph2贫矿混采贫矿混采富矿混采两层分采贫矿混采三层分采综合采矿方法房柱法条带法房柱法1采矿方法所占比例%83310476242开采技术条件矿体厚度m4.522.51.953.546.115.46矿体倾角o5115115115115115115115113盘区构成要素盘区长m250250250250250250250250盘区宽m1001001001001001001001004盘区生产能力t/d270280平均5采切比m/kt7.2516.5321.1911.839.115.436.075.58m3/kt129.15174.89187.35164.05137.74129.24129.65129.346矿石回收率%80.0762.6662.6662.4277.1079.0579.9679.277矿石贫化率%3.884.054.052.833.863.933.233.768出矿品位富矿%29.5127.2829.1831.5231.52中低品位矿%19.2023.2619.1619.3119.0217.5018.729副产矿石率%34.2246.3246.3245.4336.2433.4033.6833.4710同时回采盘区数个4411采掘比m/万t83.64190.52244.25136.33105.0262.6470.0464.42m3/万t1430.782065.602279.591867.111552.161396.711413.071400.6412主要材料消耗炸药kg/t0.38雷管发/t0.4钎钢kg/t0.02钻头个/t0.005坑木m3/t0.0004柴油kg/t0.66液压油kg/t0.016轮胎个/t0.1锚杆根/t0.06水泥kg/t0.82.2项目所在区域概况龙洞湾磷矿位于宜昌市夷陵区西北350方向、直距70km的宜昌磷矿东北缘,行政区划隶属于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栗林河村。矿山北接走马岭矿段,东与小阳坪矿段相接,南与浴华坪矿段相邻,南西与华兴磷矿比邻,西与栗西矿区相邻。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114121111545,北纬312015312105。3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水质现状3.1水功能区保护水质管理目标与要求拟建项目矿区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分布于矿段中西部纵贯矿段的栗林河,属常流性河流,为矿段区一带的主要排泄廊道。河流发源于樟村坪,流向由南西向北北东,最后注入黄马河水系,水质管理目标均为类。主河道见下图3-1、3-2。图3-1 栗林河上游河道图3-2 栗林河下游河道3.2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放总量按照宜昌市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及宜昌市水功能区划成果核算黄柏河东支保护区天福庙水库以上的总磷纳污能力为26.9t/a,氨氮纳污能力为134.5t/a,COD纳污能力为4035t/a,悬浮物的纳污能力为80700t/a。宜昌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综合评价,该区域的水质现状负荷是:总磷13.5t/a,氨氮53.8t/a,COD 2340t/a,悬浮物6725t/a。经过比较,则该区域允许排放容量为总磷13.5t/a,氨氮80.7t/a,COD 1695t/a,悬浮物73975t/a。3.3水功能区水质现状据调查,本矿区周边的水环境保护目标为栗林河与黄马河。栗林河与黄马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水环境调查了栗林河,监测结果表明,栗林河监测断面的各项水质指标(pH、COD、TP、氟化物、硫化物、SS、氨氮、总砷和Pb等9项)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水质现状总体较好。4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4.1废污水来源及构成4.1.1废污水来源本入河排污口排放的废水主要由工程项目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组成,废污水来源及构成比较单一。4.1.2废污水构成与处理工艺本项目为采矿工程,年产量为50万吨。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和矿山坑探现状,开拓运输方案为:无轨卡车运输平硐+斜坡道汽车运输方案。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分布较为连续,属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矿体及顶底板围岩中等稳固稳固,矿体上、下盘不允许崩落。根据上述条件,采矿方法适合采用空场采矿法,可选择的空场采矿法有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本项目中Ph2矿层采用锚杆预控顶盘区房柱法采矿,Ph2矿层采用条带式采矿法采矿。Ph2矿层:盘区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走向长250m,斜长80120m,平均100m。盘区间留设20m宽连续矿柱,顶、底柱宽3m,矿房内留设4m5m的点柱。Ph13矿层:盘区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走向长250m,斜长80120 m,平均100m。盘区间留设20m宽连续矿柱,沿盘区倾向中央布置一条分段平巷将盘区分为上、下两分段,上、下分段分别留设宽3m宽顶、底柱,矿房内留设5m宽的连续矿柱。盘区回采结束后Ph2矿层采用崩落顶板的方法处理采空区,Ph13矿层采用封闭空区、矿柱支撑法处理采空区。(一)生产废水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坑道涌水及生产补充废水对井下工作面除尘后自流出井外的含SS较高的废水,588m475m矿层开采范围内,矿坑涌水量的正常值为11608.15m3/d,最大值15276.33m3/d。475m365m标高矿层矿坑涌水量的正常值为20194.87m3/d,最大值为26580.35m3/d。主要污染物为SS。根据设计确定的开采顺序和主斜井无轨斜坡道开拓运输系统,分别设水泵房和水仓,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排出坑内涌水。混凝剂回用水溶药池井下排水达标排放水泵井下水仓沉淀池斜井污泥污泥自然干化回填采空区图4-1 矿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4.1.3废水处理设施根据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龙洞湾磷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估算、核算,588m475m矿层开采范围内,矿坑涌水量的正常值为11608.15m3/d,最大值15276.33m3/d。475m365m矿层开采范围内,矿坑总涌水量的正常值为20194.87m3/d,最大值为26580.35m3/d。根据设计确定的开采顺序和主斜井无轨斜坡道开拓运输系统,全矿分矿层分别设水泵房和水仓,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排出坑内涌水。生产废水为采矿过程中的除尘水和矿坑涌水。生产用水往往就地流失(包括蒸发渗漏)或同矿石、矿渣带走,小部分与坑涌水混合一起流出。588m475m矿层开采生产废水平均流量为11608.15m3/d;475m365m矿层开采生产废水平均流量为20194.87m3/d。588m475m矿层:坑内涌水汇集至井下1#水仓,由1#水泵硐室水泵经620斜坡道排至地表。475m365m矿层:采用接力式排水方式,坑内涌水汇集至2#水仓,先由2#水泵硐室水泵扬送至1#水仓,再由1#水泵硐室水泵经620斜坡道排至地表。生产废水在水仓内絮凝沉淀后,一部分由泵经管道送至工作面及凿岩设备,喷雾洒水、剩下的处理后达到GB8978-1996之一级标准,外排至栗林河。矿坑涌水处理流程见图4-3。图4-3 矿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生产废水中污染物为悬浮物,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混凝剂可采用聚合硫酸铁,可达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为了保证澄清效果,水仓内水流速度应非常慢,本项目设计按照7小时正常涌水量计算, 1#水仓水仓总容积4500 m3,水仓及入水口通道总长度936 m,掘进断面8.00 m2,净断面6.33 m2, 2#水仓总容积7500 m3,水仓及入水口通道总长度1495 m,掘进断面8.00 m2,净断面6.33 m2。为了保证出水水质,沉淀池内水流速度应非常慢,将沉淀池底部建成一定坡度,形成锥斗,便于排泥。池底污泥经干化处理后,送回坑道填埋。4.2废污水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浓度、总量根据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龙洞湾磷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估算、核算,588m475m矿层开采范围内,矿坑涌水量的正常值为11608.15m3/d,最大值15276.33m3/d。475m365m标高矿层矿坑涌水量的正常值为20194.87m3/d,最大值为26580.35m3/d。地下水中硫化物、As含量为本次探矿井水质监测结果,其他项目类比邻近董家包磷矿矿坑涌水水质结果(见表4-1),矿坑涌水除SS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均很低,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可达到GB8978- 196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表4-1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 单位:mg/L(pH值除外)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结果GB8978-1966一级标准1#2#3#4#5#均值处理前pH7.437.527.497.567.607.526-9SS867680727978.670Pb0.01L0.01L0.01L0.01L0.01L0.01L1.0F-0.3500.3700.3520.3680.3700.36210磷酸盐0.0490.0680.0550.0620.0530.0570.5As-0.007L0.01硫化物-0.004L0.02处理后PH7.367.307.427.467.387.386-9SS212631252826.270Pb0.01L0.01L0.01L0.01L0.01L0.01L1.0F-0.3280.3460.3300.3210.3380.33310磷酸盐0.0250.0330.0380.0300.0370.0330.5As-0.007L0.01硫化物-0.004L0.024.3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1)废污水入河排污口位置本工程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龙洞湾矿区内,本工程废污水种类主要为生产废水。根据本工程总体布置,生产废水入河排污口的位置为东经1111454,北纬312156。(见图4-1)图4-1 龙洞湾排污口(2)废污水排污方式及排污量根据设计确定的开采顺序和主斜井无轨斜坡道开拓运输系统,分别设水泵房和水仓,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排出坑内涌水。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是指沉淀池底流输送系统等出现故障或需检修时,由于没有充分的固液分离,废水不能直接回用,因此需要在各斜坡道设置事故应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通过山体附近的水沟排入栗林河。(3)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本工程排污口分别位于湖北省夷陵区樟村坪镇龙洞湾,排入水体为栗林河,排入的水功能区为黄柏河东支保护区,该水功能区起于夷陵区樟村坪镇黑良山,止于夷陵区黄花乡两河口,长度129.4km,水质管理目标为类,本工程排污口及黄柏河流域源头水保护区位置图见附图3。5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影响分析5.1污水排放影响范围计算本工程纳污水体是黄柏河流域源头水保护区,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选择主要污染物总磷为控制指标,按照枯水期和丰水期分析工程运行后入河排污口排污对水体水质的影响。5.1.1数学模型根据水质预测分析河段的水文特征,废水排入黄柏河源头的栗林河,预测采用一维稳态混合模型,河流一维模型适用于污染物在横断面上均匀混合的中小型河段(设计流量150m3/s)。本报告选择小型河流岸边点源连续排放,无对岸影响的河流一维污染物浓度计算模型,进行工程入河排污口运行后设计条件下栗林河的水质预测。一维污染物浓度方程为:式中Cx流经x距离后的污染物浓度,mg/L;C0初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x沿河段纵向距离,m;u设计流量下河道断面的平均流速,m/s;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1/s;综合衰减系数K式中X上下断面之间距离,m;CA上断面污染物浓度,mg/L;CB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其余符号意义同前。5.1.2计算条件拟定本工程所在黄柏河东支流域内没有水文站,邻近黄柏河西支有雾渡河水文站。雾渡河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07km2,为汉西水文分区200500km区域代表站,开展的经常性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水质监测等。雾渡河水文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300m。河床岸上部分由卵石及粗沙组成,水道断面由细沙组成。右岸为风化岩石,生长灌木和竹子,左岸为浆砌卵石河堤。水位流量关系高水受河槽控制,低水为滩地控制,历年关系较为稳定。雾渡河水文站属国家水文基本站网,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严格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文规范进行,资料系列较长,其水文基本资料可以作为工程入河排污口水质模拟分析计算的基本依据。工程区邻近黄柏河西支有雾渡河水文站,雾渡河水文站河段丰水期实测多年平均流量3.24m3/s;枯水期最小流量为0.16m3/s,平均流量1.3m3/s。雾渡河一般不封冻,枯水期水深0.2m左右。汛期(4-10月)水量占全年的77.6%,枯季(11-3月)水量占22.4%。通过水文比拟法将雾渡河站流量移置到栗林河入河排污口处的河段。表5-1 栗林河设计流量成果表单位:(m3/s)河名分期全断面栗林河丰水期7.5枯水期0.2(2)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本工程产生的废水为生产废水,工程的排水水质经过水仓沉淀后达排入河中;工程废污水排放量为31757.7m3/d,主要排放污染物分别为COD、氨氮、悬浮物、总磷。工程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浓度见表5-2。表5-2 生产废水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浓度指标生产企业排水水质现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氟化物(mg/L)0.331.51.5悬浮物(mg/L)265060总磷(mg/L)0.0330.51(3)背景浓度本次采用宜昌市夷陵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在实测矿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该报告对本工程排污口上游进行了采样,模型以其监测结果作为计算的背景浓度,氟化物为0.18mg/L,悬浮物为35mg/L,总磷为0.07mg/L。(4)计算的工况按工程排水、设计水文条件、污染负荷等情况,拟定计算的四种工况组合。A.丰水期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正常排放主要污染物对排污口下游栗林河河段的水质影响预测。B.枯水期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正常排放主要污染物对排污口下游栗林河河段的水质影响预测。C丰水期污水处理工程发生故障时,非正常排放主要污染物对排污口下游栗林河河段的水质影响预测。D枯水期污水处理工程发生故障时,非正常排放主要污染物对排污口下游栗林河河段的水质影响预测。工程污水排放模型采用的主要参数如表5-3。表5-3 模型参数表 单位:mg/L参数设计值废水排放量0.48氟化物正常排放浓度0.33氟化物非正常排放浓度0.36总磷正常排放浓度0.03总磷非正常排放浓度0.06悬浮物正常排放浓度26悬浮物非正常排放浓度77氟化物背景值0.18总磷背景值0.07悬浮物背景值355.1.3计算结果分析本项目入河排污口起算起始断面坐标:矿区生产废水入河口位置为东经1111454北纬312056。计算结果按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由于该矿区除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的氟化物,以及非正常排放的悬浮物外,均已达到目标背景值,所以不做分析。(1)废水污染物正常排放时水质预测结果入河排污口废水排放各项污染物在正常排放下丰水期及枯水期的预测值分别列入表5-4、表5-5。表 5-4 矿区废水污染物正常排放时丰水期预测结果(氟化物)距计算起点距离(m)浓度(mg/L)备注00.332000.314000.306000.288000.2610000.2512000.2414000.2216000.2118000.2020000.1922000.18 表5-5 矿区废水污染物正常排放时枯水期预测结果(氟化物)距计算起点距离(m)浓度(mg/L)备注00.332000.314000.296000.278000.2610000.2512000.2414000.2316000.2218000.2120000.2022000.1923000.18(2)废水污染物非正常排放时水质预测结果入河排污口废水排放各项污染物在非正常排放下丰水期及枯水期的预测值分别列入表5-6表5-9。表 5-6 东部采区废水污染物非正常排放时丰水期预测结果(氟化物)距计算起点距离(m)浓度(mg/L)备注00.362000.344000.326000.308000.2910000.2712000.2514000.2416000.2218000.2120000.2022000.1923000.18 表5-7 矿区废水污染物非正常排放时枯水期预测结果(氟化物)距计算起点距离(m)浓度(mg/L)备注00.362000.344000.326000.308000.2910000.2712000.2614000.2416000.2318000.2220000.2122000.2024000.1924500.18表 5-8 矿区废水污染物非正常排放时丰水期预测结果(悬浮物)距计算起点距离(m)浓度(mg/L)备注077100722006830064400605005760053700508004790044100042110039120037130035表 5-9 东部采区废水污染物非正常排放时枯水期预测结果(悬浮物)距计算起点距离(m)浓度(mg/L)备注077100732006930065400625005960056700538005090047100045110043120040130038140036145035正常排放情况下,丰水期氟化物排放影响浓度线长2200m,枯水期氟化物排放影响浓度线长2300m;非正常排放情况下,丰水期氟化物排放影响浓度线长2300m,枯水期氟化物排放影响浓度线长2450m,丰水期悬浮物排放影响浓度线长1300m,枯水期悬浮物排放影响浓度线长1450m5.2废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纳污总量的影响矿区排污口正常与非正常排放情况下,丰水期、枯水期基本形成较小的污染带。对纳污水体水质影响较小,至下游约2km处左右水质由于稀释、降解作用逐渐恢复至背景值,对其水功能区水质影响较小。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精神中“一控双达标”的目标,建设项目要实施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要实行全过程控制,在保证污染物达标的基础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之内。因此,本项目污染物排放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浓度控制的同时,必须实行总量控制。按照宜昌市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及宜昌市水功能区划成果核算黄柏河东支保护区天福庙水库以上的总磷纳污能力为26.9t/a,氨氮纳污能力为134.5t/a,COD纳污能力为4035t/a,悬浮物的纳污能力为80700t/a。宜昌市水环境监测中心2014-2015年水质监测综合评价,该区域的水质现状负荷是:总磷13.5t/a,氨氮53.8t/a,COD 2340t/a,悬浮物6725t/a。经过比较,则该区域允许纳污容量为总磷13.5t/a,氨氮80.7t/a,COD 1695t/a,悬浮物73975t/a。而本项目废水排放为主要为矿坑涌水,矿坑涌水主要污染物为SS,水质较好,生活污水较少可以忽略;总体来说,本工程废水排放基本满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管理要求。但是该项目部分参数浓度有超标排放现象,因此,必须削减入河污染物物,严格控制排污口入河污染物的量,实行污水达标排放。5.3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在黄柏河东支河段分布的鱼类共有几十余种,由于东支梯级水库大坝的阻隔作用,目前鱼类种类较过去有所减少,该河段的经济鱼类有大口鲶、黄鳝、泥鳅、银鱼、草鱼、鲢、瓦氏黄颡鱼、鳊、鳡、鳙、青鱼等。排污口废水排放形成的污染带将会对这些鱼类的时空分布和行为规律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工程排污口附近水域总磷、悬浮物的含量较高,有可能在排污口附近局部区域形成耐污型底栖动物群落,影响天然状态下的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内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将受水体化学物质的限制而降低生物多样性,但影响范围有限。5.4对地下水影响的分析本项目对地下水影响半径为2.7km,在此范围内,没有以取地下水作为集中生活、生产用水,亦不存在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零散分布的居民一般取用河水或附近山上孔隙水或裂隙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