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pptx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pptx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pptx_第3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pptx_第4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大港二中 尹瑞平 情景荟萃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 范围 风土人情2 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危害 治理措施3 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1 位置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 一 文明的摇篮 位置与范围 青海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西 2 跨省区 位置与范围 陕西 甘肃 一 文明的摇篮 陕西黄帝陵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特的黄土风情 活动 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 黄土风情 黄土高原古老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举例说说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 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黄土具有直立性 不易崩塌 而且以比较干燥 容易开挖 适宜开凿窑洞 作为居所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其歌腔高亢而悠长 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深受人们喜爱 窑洞 窑洞是一种民居建筑形式 是中国大陆黄土高原地区 例如陕西省和山西省的特色建筑 主要特点是顶上覆土 内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 应天圆地方之说 黄土的直立性强 不易崩塌 独特的黄土风情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 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 黄土厚度在100米 200米之间 最厚在兰州 达300米以上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 都居世界之冠 想一想 黄土剖面 黄土的形成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二 风吹来的黄土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太行山 中亚 蒙古 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 风成说 的 顺着风向 从戈壁 沙漠 黄土 颗粒越来越小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 黄土的形成 活动 运用黄土 风成说 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1 下列现象被认为支持 风成说 的证据 学生回答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条证据 黄土的厚度均匀 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 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证据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 风或流水 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第三条证据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 而是外来的 中亚或蒙古的 黄土高原上的川 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黄土地形的分类 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三 水土流失 为什么 活动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1 阅读图6 34 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1 植被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的作用 2 植被破坏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植被 地表裸露 缺少植被保护 活动 学生讨论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2 讨论不同的土质 沙土和黏土 不同的坡度 陡坡和缓坡 不同的降水强度 暴雨和小雨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降水强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1 土质 沙土或粘土 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 坡度 陡坡或缓坡 更容易水土流失 沙土 陡坡 大 黄土结构 黄土结构疏松 多孔隙 地形 地面破碎 沟谷斜坡多 气候原因 降水集中在7 8月份 多暴雨 植被 地表裸露 缺少植被保护 黄土结构 黄土结构疏松 多孔隙 气候原因 降水集中在7 8月份 多暴雨 地形 地面破碎 沟谷斜坡多 1 自然原因 水土流失的原因 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修路 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水土流失的原因 2 人为因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学生回答 水土流失的危害 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 破坏农田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 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 淤塞下游河床 水库 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等 一 土地肥力下降二 河流含沙量剧增三 旱涝灾害频繁四 制约社会 经济发展 四 水土保持 活动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阅读图6 37和图6 38 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2 林草护坡的作用 植树种草 建设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 减少表土流失 起到 的作用 1 打坝淤地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 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 堆积形成肥沃的 档土坝 表土 田地 护坡林草带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保护措施 1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等 2 工程措施 建梯田 修挡土坝等 3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 还草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数量等 相结合 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文明的摇篮 位置范围 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 风吹来的黄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后果 水土保持的方法 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 梳理归纳 评价园地 1 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南至 北至 跨越了 等省级行政区 2 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 风沙危害B 水土流失C 植被破坏D 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