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doc_第1页
小学语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doc_第2页
小学语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doc_第3页
小学语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doc_第4页
小学语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 教学难点: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同学们,你能猜出这首诗是关于谁的吗?(伯牙、锺子期)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友谊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二人之真挚的情谊。 出示课题:伯牙鼓琴 2、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根据注释和课文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体会建立在共同爱好、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深厚友谊。 3、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强调重点自读音:少sho选之间 汤汤shng shng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wi鼓琴者(要求学生标记在课本上) (2)再读课文,读准断句。 师出示课文断句,学生朗读。 (3)三读课文,读出韵味。 师指导学生“乎”字读音延长,学生放声朗读。 4、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自己通译课文,提出疑难小组内交流,全班释疑。 (2)学生识记重点文言词解释:方志 (3)请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5、难点突破: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1)“锺子期死”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出示伯牙与锺子期简介资料: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锺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是士大夫,著名琴师,听着众多,赞美着众多,而锺子期不过是一名樵夫,伯牙为何钟情与他呢? 懂琴声:伯牙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锺子期所赞的仅仅是琴声吗? 赞琴技:善哉乎鼓琴! 善哉乎鼓琴!两次赞叹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