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里燊《我爱这土地》教案.doc_第1页
刘里燊《我爱这土地》教案.doc_第2页
刘里燊《我爱这土地》教案.doc_第3页
刘里燊《我爱这土地》教案.doc_第4页
刘里燊《我爱这土地》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教案作者:刘里燊 学号:201113000211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1级汉语言4班1、 教学目标:1.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分析、领悟诗歌意象的深层含义;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1. 关键诗句的品味、理解;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思想感情及本诗的主旨。三、教学难点: 运用意象的表现手法,分析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课时: 1课时(45分钟)5、 教学班级:XXXXXXX6、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7、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文天祥的故事:南宋民族英雄文 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 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接下来,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怎么看待文天祥的行为?他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呢?(A.热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不渝;B.是一个爱国英雄,不苟且偷生;)不单只是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他这样的人,比如我们熟悉的陆游、朱自清等等,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刻,表现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真诚的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2) 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他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1932年,作为一个美术青年,由于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艾青被捕入狱。他失去了所有的画具,但他却拿起了笔,进行诗歌创作。这一写就再没有停下来,他写出了个人也是新诗史上感人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到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艾青用他那饱蘸深情的笔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三)朗诵1.自由朗诵一遍这首诗歌,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停顿恰当、感情到位。2.同学们集体朗诵。3根据学生朗诵,指导节奏划分。并且引导学生归纳诗歌的感情基调。(A.既沉郁又激昂;B.深沉的爱国情调。)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结合文章的表达中心,不能把忧桑的读成欢快的,也不能把喜悦的变成悲伤的。(四)解题题目“我爱这土地”中,能够直接表达出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爱”)“爱”的对象是谁?这个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五)诗歌串讲、分析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问:这里,作者把自己写成什么?这只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要做什么事情?(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不是一匹驰骋疆场的战马,而是一只鸟是 平凡的、普通的鸟儿,他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作为这样一个弱小的个体“也” 要歌唱,也要为它深爱的土地尽一份力量,小鸟都能这样,又何况是人呢?诗人作为一位有志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就更应该为它爱着的土地歌唱了。)问:诗人把自己当成一只鸟儿,从整片文章看,这里作者采用了一种怎样的写作 手法?(A.比喻B.象征)要学会区分这两种手法。单单从第一句话来说,的确是用了比喻修辞。而象征手法,一般从全文着手,贯穿全文始终。诗歌全部是鸟儿的“歌唱”内容,所以说,从整片文章看,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象征热爱祖国的诗人自己。2.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无比温柔的黎明”问:从这四句诗中,找出鸟儿都歌唱了什么? (土地、河流、风、黎明) 这四个事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意象是用来传达抽象含蓄的感 情的,那么诗人在这里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具体来看这四句诗。3.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找出这句诗的两个描写对象,并思考:是不是纯粹的生活中的景物?它们有 什么深刻的涵义?(“土地”祖国。“暴风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问:当时的祖国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就是说,用了比喻手法,把它比喻成祖国正在遭受的苦难。而土地就是那多灾多难的祖国。4.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在这样的暴风雨席卷之下,中国人民屈服了吗?我们一起看下两句“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找出诗句描写的对象(河流与风。)问:作者怎样形容河流和风呢?悲愤的、激怒的。问:这两个词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河流和风被激怒了,诗人艾青被激怒了,所有的中国人民也被激怒了。河流是永远汹涌的,风是无止息的刮着的,这说明中国人民的意志是不会被摧毁的,“河流”表现了民众的悲愤,“风”表现了民众愤怒的情绪,“河流”与“风”比喻了中国人民坚持到底的反抗。只要“暴风雨”一天不停,英勇的中国人就要抗争,而且要抗争到底。预示人民的斗争终会取得胜利!5.学生齐读者两句诗,读出慷慨激昂的气势。6.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问: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黎明。问:“黎明”象征了什么?(A.希望B.光明)我们常有一句话,说到“黎明前的黑暗”。所以说在这遭受侵略的黑暗中国,经过人民的斗争,就会迎来胜利的希望。问:“黎明”为什么是“温柔的”呢?人们经历了国土沦丧、腥风苦雨之后,终于透过树林间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大家想想这是黎明会带个你什么感觉?温柔,这个温柔与前面的暴风雨相对,给人们温暖、轻松、愉悦的感觉,充满了生机。黎明的到来,就意味着胜利的到来。7.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都烂在这土地里面” 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想想“为什么已经迎接了黎明却要死去”?(小组讨论)(A.因为它筋疲力尽了;B.也许它太激动,猝死;C.有可能是它在与敌人的战斗中牺牲了自己)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要紧紧围绕本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我深爱的土地,鸟儿 即使喉咙嘶哑也无怨无悔。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把自己的羽毛腐烂在这里去肥沃土壤。这是鸟儿对土地的情感,艾青对祖国的情感。作者甘愿为祖国的胜利牺牲自己。8.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析完第一小节之后,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小节。开头“假如”两个字,可以看出,诗歌的内容只是一种象征和希望。鸟儿死了,艾青又回到了现实,代表所有被激怒的中国人发出了时代的最强 音。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艾青是这样一个对土地无限依恋的诗人,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献给祖国 的人,他为什么会流泪呢?而且还是常含泪水?这是懦弱的表现吗?不是懦弱的表现,它是对战争给祖国带来的灾难而悲痛,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流泪。可以说,第二节比第一节的感情更加深沉,是对第一节的提升,对全诗的深化。(六)知识能力升华与总结(小组讨论)1. 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叫声一般都用“优美”、“清脆”来形容,可诗中鸟儿的呻吟却是嘶哑的,如果我们把“嘶哑”换成“清脆”、“嘹亮”好不好?效果怎样? 参考解释:不好,因为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持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哪怕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止对土地的歌唱,同时它还背负着沉重的苦难和忧郁,面对着暴风雨,它的声音不可能清脆、嘹亮,它对暴风雨的态度是愁恨的、愤怒的。2. 最后两句的作用? 参考解释: A.揭示全诗的主旨。 B.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C.这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3.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爱国”不需要我们上硝烟的战场,那么,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实际行动去“爱国”呢?参考解释: A.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升国旗的时候要行注目礼,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B.多做好人好事,与祖国的分裂分子划清界限 C.关注国家政治、热点 D.要注意自己的文明礼仪等,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的精神面貌总结全文:很好!看来大家在学习了本诗歌之后收获非常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或者是将来走上社会,能够将“爱国”用自己的行动落实起来。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8、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