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言文语文版)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文言文语文版)第六单元(文言文)21.论语六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孔子(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仁”、“礼”。二、理解默写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了 /SPAN 论语 六则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心情。2当另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SPAN 论语 六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SPAN 论语 六则中论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句子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SPAN 论语 六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而借鉴的意思(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我们常引用 /SPAN 论语 六则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成语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2.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3.不亦乐乎:原意为“不也是很快乐吗?”, 现常用来表示达到过甚的程度4.择善而从:挑选好的,并加依从。指挑好的学,按好的做。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应该不耻下问,其肯定有作我老师的。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6、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7、四十不惑: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四、字形字音人不知而不愠(yn) 学而不思则罔(wn) 思而不学则殆(di)不亦说(yu)乎 知之者不如好(ho)之者 不逾矩(j)五、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六、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 古:可以凭借(这一点)今:能够七、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理解)而:学而不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顺承)八、词性活用1温故而知新(新:新知识,新领悟,形容词作名词)2.学而时习之(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九、句式归纳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固定句式,不亦乎?古代委婉反问的句式。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十、重点问题1.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谈思想修养的例句?关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后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各从不同的侧面表明学习的正确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心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各从不同的侧面表明学习的正确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可用于思想修养。2.下面这句话与文中哪句话意思接近?请写出来,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不患不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人不知而不愠。启示做人应该宽容。22.世说新语二则一、世说新语与刘义庆1.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本书故事以短小精悍为主。写法上直叙其事,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2.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二、字形字音歆(xn) 辄(zh) 尊君在不(fu)三、重点实词日中(正午)下车引之(牵引,拉)相委而去(相,偏指友人)四、通假字1 尊君在不?“不”通“否”2 宁可以急相弃邪?“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五、古今异义1.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古:的原因 今:因果关系连词)2. 与人期行。(期 古:约定 今:日期)3. 相委而去。(委 古:丢下,抛弃 今:委托)4. 元方入门不顾。(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5.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古:离开 今:到)六、一词多义舍: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屋舍俨然(房舍)同舍生皆披绮绣(客舍,客店)时: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常常)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判断动词)是以谓之“文”也(此,这样)以: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根据)宁可以急相弃邪(因为)是以谓之“文”也(因为)可以为师(凭借这一点)或以钱币乞之(用)可:何为不可(肯,同意)宁可以急相弃邪(能,可以)皆有可观者(值得)七、词性活用歆辄难之(难: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为难)八、翻译句子1 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船里)恰好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2 宁可以急相弃邪?译: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九、重点问题1 /SPAN 世说新语 二则中期行与乘船虽然都谈到了“诚信”的问题,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说明。期行侧重于要守信明礼,乘船侧重于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2.乘船中华歆和王朗的做法有何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做法:华歆的做法是犹豫不决,不愿接受他人的请求;王朗则很轻易接受了他人的请求。后来作乱的人追来,华歆却能急人所难,始终如一;王朗则轻诺寡信,只为自己。评价: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金,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的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3.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你认为文中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对:父亲的朋友不守信用,还出言不逊,“无信”“无礼”在先,我们不能对七岁的小孩子求全责备。不对:父亲的朋友“下车引之”已经是悔过了,应该原谅他,而元方仍“入门不顾”,显得不礼貌。(言之成理即可)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4.请写出两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民无信不立。 孔子5.划分层次(见书本)23伤仲永一、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王临川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2. 本文题目中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3.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pn) (y ) ( y)泯然众人矣(mn)不能称前时之闻(chn)世隶耕(l)三、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同“攀”,牵,引)四、古今异义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2.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 古义:纷纷今义:稍微3. 泯然众人矣。众人 古义:普通人,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五、一词多义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并自为其名。(自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自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公道自在人心。(自然)闻 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并 并自为其名。(连,并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副词,全,都)然 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名 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有仙则名(形容词,著名,出名)名之者谁?(动词,命名,起名)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还来就菊花(动词,靠近,欣赏)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到,介词)何有于我哉(对于,介词)皆以美于徐公(比,介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于,介词)六、词类活用1.父异焉。异:对 (感到)诧异。形容词意动用法2.邑人奇之。奇:对 (感到)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3.宾客其父。宾客:把 当作宾客或以宾客之礼对待 ,名词意动用法。4.利其然。利:认为 有利可图,名词意动用法。5.伤仲永。伤: 为 感到惋惜,形容词作动词。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七、特殊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译:不让他学习。2.令作诗。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译:让他作诗。3.还自扬州省略句。省略主语“我”,倒装句,(我)自扬州还。译:(我)从扬州回乡。八、重点问题1.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详略又是如何安排?第一阶段: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阶段,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主旨鲜明。3.概括本文的中心?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矣”,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人的天资与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和接受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4. 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一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务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5. 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6.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通过学习,大家明白了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天资聪慧对成才有重有作用,但不是关键,天生愚拙,可以从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同样也可以成材。我们也应当从中受到启发,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早点成材。24 木兰诗一、文学常识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2.乐府:古代一种诗体。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 可汗(k hn ) 鞍鞯(jin) 辔头(pi) 燕山(yn)戎机(rn) 朔气(shu) 金柝(tu) 著我旧时裳(zhu) 阿姊(z)三、理解默写1.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6.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7.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8.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1.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2.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五、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粘贴。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3.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六、古今异义1.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 今义:转折连词4.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5.赏赐百千强。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七、一词多义市 东市买骏马。(集市,市场)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帖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粘贴)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策 策勋十二转。(登记)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户 木兰当户织(门)当户理红妆(窗)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为 愿为市鞍马(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或异二者之为(心情)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1.愿为市鞍马。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2.问女何所思?倒装句。“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译: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九、指出一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夸张)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借代)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对偶)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顶真)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十、重点问题1、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五部分,各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2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3段)征途思亲。第三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四部分(第5段)获胜辞官。第五部分(第6段)归家团聚。结尾附文2.这首诗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木兰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爱国也爱亲人的品质,与“木兰是女郎”的形象相吻合,突出本诗的中心。3.将下列句子填空完整,品味叠词的表达效果。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品味:这些叠词使诗句具有节奏美,还加强了声音的质感,体现了民歌质朴的风格。4.归纳诗歌主题:通过记叙木兰代父从军,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木兰这一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形象,赞颂了木兰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勇敢机智、纯朴孝顺、坚忍不拔和不贪图利禄的精神。25诗五首一、文学常识1.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称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代表作有登乐游原等。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小李杜”。3. 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诗作有云台集4.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著作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5.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散文代表作:陋室铭,诗集有刘宾客集。二、理解填空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毕业了,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彼此也许有些伤感,但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意盆栽小品设计技巧分享
- 2025重庆丰都县中医院招聘4人考试含答案
- 企业多元化人才管理和优化方案
- 企业网络安全数据挖掘与防范规定
- 酒店客房送餐菜单规定
- 制定品牌故事传播策略增强品牌亲和力
- 信息泄露实验总结
- 果园管理的健康树干处理技巧
- 2025咸阳市秦都区丝路花城小学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精神科学科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评估考试答案及解析
- 荨麻疹的护理查房课件
- 【课件】2024新课标Ⅱ卷语法填空说课 课件-2025届高三上学期英语一轮复习专项
- 第二单元第二节元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 无土栽培技术方案推广指南
- 公租房申请未婚承诺书范本
- 工行授权委托书模板
- 分心驾驶培训课件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验收规范》
- 2024秋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