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禅让/禅寺 联袂/央浼 地壳/金蝉脱壳B. 和睦/应和 曲笔/曲解 着落/着手成春C. 嗔怒/瞋目 篆书/椽子 歆羡/万马齐喑D. 泥淖/绰约 烙印/炮烙 诋毁/扺掌而谈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A.忧柔寡断 提纲挈领 偃旗息鼓 各行其是B. 针砭时弊 明火执杖 寻规蹈矩 顶力相助C. 唇枪舌剑 轻歌曼舞 一筹莫展 变幻莫测D. 沽名钩誉 功亏一溃 贻笑大方 拭目以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 对于如何解决困扰公众和社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众议纷纷,莫衷一是,以至于高强部长表示,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解决”。B. 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C. 1月9日,长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向某建筑公司发出责令函,责令该公司限期支付拖欠农民工的143万工资。市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这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D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B.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C. 冯骥才在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说,文化一旦产业化了就必须按照商业规律来操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目的,这样反过来会伤害文化的原则,甚至淡化文化的追求。D.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中国人最易读错的200个字,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关于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关键词语。(3分)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人,善弹琵琶,故呼其为“汤琵琶”。幼好音律,闻歌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麾下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应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应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应曾载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轸石王子曰:戊子秋,予乞食遇应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应曾,应曾坐土锉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应曾仰天叹曰:“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应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应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改)注: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觱篥bl,乐器。轸石王子:作者自称。土锉:土锅。不偶,命运不济。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罔有善者,王以为恨 恨:怨恨 B. 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 匡:端正C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鬻:卖 D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 衣:穿7.下列句中,全都表现汤应曾弹琵琶极具魅力的一组是(3分) ( ) 幼好音律,闻歌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其临敌令应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他后来曾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一同到了桃源。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张本。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渲染、烘托等多种手法。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3分) (2)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楠之下。 (4分) (3)予凄然许应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3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注:元十八:白居易在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5分) (2)“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用得极具特色,请作简要分析。(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青泥何盘盘, 。(2) ,蓝田日暖玉生烟。(3)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箫鼓追随春社近,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6)无丝竹之乱耳, 。(7)穷且益坚, 。(8)周任有言曰: ,不能者止。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父亲的树阎连科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乌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第3期,有删改)12文中说:“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砍与不砍分别表现了乡邻、父亲怎样的心理和品质?(4分) 1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1)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2分) (2)树桩的白,如在乌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2分) 14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15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所包涵的复杂情感。(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微博改变生活“微博让网友的心和我们舟曲紧紧地连在一起。”8月20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泥石流和微博改变了”。当他8月8日发出第一条微博时,根本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鼓励。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王凯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仅8月9日一天,他就发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有媒体说:“他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 在舟曲泥石流发生以前,王凯上微博多是为了娱乐消遣,“通过这次事件,我有了很大改观,很多人通过微博集结起来了,不少人捐款捐物找不到渠道还会留言给我。”“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传播学专家闵大洪教授在微博研究文章中说道,尽管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但“围观”现象并不少见,完全可以形成舆论。尽管微博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但同样具有动员和组织作用。他举例,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网友通过微博发出“超级急”的信息,告知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北线货运站征集救灾物资,号召网友将灾区急需的物品送达。4月18日至21日,由社会热心人士联系的海航包机连续4天运输网友捐赠的赈灾物质,总量超过20吨。被微博影响和改变的不只是王凯,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近日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4%的人上微博,87.3%的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某外企职员陈松,觉得微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两个小时,就会用手机上微博。遇上什么事,拍个照片就随手发上去了,特方便。在微博上关注一些名人、明星、书籍等,也让我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调查显示,67.1%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时交流,改变了交友、沟通的方式和习惯;64.9%的人认为上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60.8%的人表示微博能随时随地记录,改变了表述和思维的习惯。微博也有让陈松烦恼的时候。他“关注”了200多人,每天一上去更新特别多,但蹦出来的东西很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些网站推荐的话题很有吸引力,其实没什么内容。”本次调查也显示,56.5%的人觉得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23.2%的人“不确定”,20.3%的人觉得“不太可信”。69.1%的人表示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目前微博在信息的真实性上还有欠缺,“微博是草根媒体,没有把关人,谁都可以发布消息,难免真假难辨。所以,微博只能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此外,很多名人开微博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自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微博信息海量,政府不太可能管控,网站的约束作用也不明显。他提醒广大博友,阅读微博时会有风险,还不能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微博的可信度和网络的可信度是一样的。”北京某文化公司执行总编马中才认为,不管渠道是什么,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自己判断,“通过常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就不会太盲从。”闵大洪表示,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并对社会有益,归根结底要依赖传播节点上的人,依赖他们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注:微博,即微型博客,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16.如何理解“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7.文章、节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微博的调查数据,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8分) 18.结合全文,说说如何发挥微博的积极效应?(4分) 七、作文(70分)19.人生路上,总有失意之时,总有失意之事。失意时,有人笑,有人哭;有人进,有人退;有人痛定思痛,有人漠然置之。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以“走过失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A. shn/chn mi/mi qio B.h/h q zhu C. chn zhun/chun xn/yn D. no/chu lo/lu d/zh)2.C.(A. 优柔寡断B. 明火执仗 循规蹈矩 鼎力相助 D. 沽名钓誉 功亏一篑)3.A.(B. 良莠不齐:莠指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对象错误C. 考查成语的语法搭配。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不能接宾语D. “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嗦得使人受不了”。)4.D.(A. 结构混乱。“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的结果”。B.“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反过来”有转折义,误;另外“甚至”误,前后文不存在递进关系)5.枯寂、留白、活力。每词1分。6.A.(恨:遗憾。)7.B.(是说汤应曾从小对音乐有深厚兴趣,是说在墓地旁弹奏琵琶深情地祭奠已亡的妻子,均不能说明“高超的技艺”。含项的应该排除。其他几项或描述,或衬托,或点染,用多种手法写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8. B.(妻子临死之前只是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并没有什么埋怨之语。)9. (1) 周藩王非常赞赏他,每年供给万斛米,来供养他的母亲。汤应曾因此在大梁一带非常著名。(“岁给”,每年供给,1分;“以”,来,1分;语句通顺1分)(2) 我快要不在人世了,只是很久没有听过郎君的琵琶声,如果郎君回来,请他在楠树下为我弹奏一曲。(“殆”,将要,几乎,1分;“倘”,如果,1分;“倘归”,省略句1分;语句通顺1分)(3) 我很凄凉地答应汤应曾,给他写传记。五年之后(过了五年),我才能够写好(完成)这篇传。( “越”:过,经过,1分。“克”:能够,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汤应曾是邳州人,擅长弹奏琵琶,所以人们称他为“汤琵琶”。他自幼爱好音乐,听见歌声就哭。后来学习唱歌,唱完又哭。崇祯年间,当时李东垣擅长弹奏琵琶,江对峰继承了他的技艺,名声传播京师。江对峰去世以后,唯有陈州蒋山人继承了他的技艺的妙处。当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队,都学习蒋山人的技巧,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藩王对此感到十分遗憾。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让他穿上宫中锦衣,在宫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声音高亢凄清,十分动人。周藩王非常赞赏他,每年供给万斛米,来供养他的母亲。汤应曾因此在大梁一带非常著名。 后来,征西王将军招募他到幕府之中,跟随经历嘉峪、张掖、酒泉各地,每逢打猎和阅兵,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有个叫颜骨打的部下,善于作战布阵,他临战的时候,下令汤应曾弹奏壮士的音乐,然后他才上马杀敌。有一天下雪,(汤应曾)到榆关时,在马上听见觱篥的声音,忽然想念母亲而失声痛哭,于是辞别将军回家去了。 襄王听说汤应曾的名声,派人聘请他。他在楚地住了三年。有一次在洞庭湖上泛舟,当时风声大作,波浪涛天,摇船的人惊惶失措,汤应曾端坐于船中弹奏洞庭秋思,风涛才渐渐安定下来。船靠岸时,只见一只老猿,眉毛胡须都很白了,从水草丛中跳入船窗中,哀声号叫直至半夜。天亮时,(老猿)突然抱琵琶跳入水中,不知到哪儿去了。汤应曾从此失去了心爱之物,就惆怅不再弹琵琶了。 后来,汤应曾回家探望母亲,母亲还健在,但是妻子已经去世。母亲告诉他说:“媳妇去世的那天晚上,有猿在门外啼叫,打开门又见不到。媳妇对我说:我等待郎君不见来到,只听见猿叫,是什么原因呢?我快要不在人世了,只是很久没有听过郎君的琵琶声,如果郎君回来,请他在楠树下为我弹奏一曲。”汤应曾听了毋亲的话,心情沉痛哀伤到不能承受。晚上他摆设了酒水,在妻子坟墓旁边弹奏琵琶来祭奠她。从此以后,他变得癫狂放纵,每天沉迷于酒色。正值战乱,他背着母亲在军队里卖食品(给士兵)。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有桃源人见到而同情他,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后来不知道他的下落。轸石王子说:戊子年秋天,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第二年,又拜访汤应曾,他用土锅做饭,拿勺子和筷子侍奉母亲。人们都看不起他,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汤应曾仰天长叹:“世上很少知音了,等我母亲去世后,我将到黄河一带去!”我凄凉地答应他给他写传。五年之后,我才写好(传),唉!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太少知音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10.(1)溪水潺潺,岚气弥漫,森林茂密,水槛山窗,杜鹃绽放,芙蓉初开,(1分)描绘出了静谧清幽的夏末初秋图景。(1分)(停留与图景描述只给1分,在此基础上有意境特征的概括,给2分)景物描写的特点:远近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红白两色,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叠词,“漠漠”“重重”分别写出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拟人,写出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3分,最高3分)(2)“落”字写出五老峰倒映杯中的景象,(1分)化静为动,想象奇特,(1分,两点任答其一即可)写出了溪居环境的明净,突出主人恬淡自适。(1分)11.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12(4分)乡邻心理:认为地里的树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和坚守。(1分)父亲心理:不忍砍掉那棵树,期望它再长。(1分)品质:善良、坚守信念。(2分)13(4分)(1)拟人,(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失去敬畏之心的控诉。(2分)(如从“岁月的灰黑色”答题,只给1分。仅答拟人而不分析,不给分)(2)比喻,(1分)以“雪”的惨白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1分)(从对比角度分析不给分,仅答比喻而不分析,不给分)14(6分)(1)前后照应,串联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2分)(2)象征父亲形象的高大及品德的淳厚; (2)象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中楼阁说课课件
- 二零二五年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安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货物运输与货物包装合同
- 2025版绿色环保住宅租赁合同协议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厂房及办公楼场地租赁合同
- 2025版个人住宅抵押贷款合同书家居版
- 2025版凯正源净水器售后服务质量监控协议
- 2025年环保材料试用推广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监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项目居间合同法第二十三章执行标准
- 2025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梳理+训练: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 双氧水罐罐区安全设计规范
- 【正版授权】 ISO 13408-6:2021 EN Aseptic processing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Part 6: Isolator systems
- 开票税点自动计算器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 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教学培训课件
- DLT 5175-2021 火力发电厂热工开关量和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解密
- 乙状结肠癌术后护理
- 全国中医优才计划
- 亚马逊站外精准引流推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