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课件_第1页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课件_第2页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课件_第3页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课件_第4页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7例CT分析 1 医药交流课件 摘要 目的加深对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及临床表现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110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 观察其形态 演变过程 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为多 占67 2 15例为单纯性硬膜下积液 52例与其他颅脑损伤并发 典型CT表现为颅盖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弧线形水样密度影 也可为大脑镰旁条形或线形水样密度影 2 本病初发时积液量较少 41例在1 2周内积液增多 65例经保守治疗后自行吸收 2例积液渐增多且量较大 手术后痊愈 结论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既可发生于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 也可位发生于大脑镰旁 故CT扫描范围应包括额顶部上矢状窦层面 急性硬膜下积液大多数可自行吸收 但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3 关键词 颅脑外伤硬膜下积液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4 在日常工作中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并不少见 为了加深对它的认识 对本院近期病例作如下分析 5 材料与方法1998年8月至2001年10月间南海市小塘医院共诊治颅脑外伤经CT检查且资料较完整患者768例 发现硬膜下积液112例 其中外伤后7天内发现的急性硬膜下积液102例 在此102例中因重型颅脑损伤短期内死亡7例 未能追踪观察者28例 本文仅就其余67例有CT动态观察资料者进行分析 本组男50例 女17例 年龄2 82岁 平均年龄42 3岁 其中2岁1例 17 49岁45例 50岁21例 6 使用日立W 550型全身CT机作颅脑轴位平描 自上眶耳线或眶耳线向上连续扫描至颅顶 层距 层厚均为10mm 部分病灶加扫5mm薄层 首次检查在外伤后6小时内作颅脑CT扫描的61例 6 24小时作颅脑CT扫描的6例 每例检查2 11次不等 复查间隔时间1天 4月 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有复查 7 结果一般情况 67例硬膜下积液初发时间见下表1表1 67例110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初发时间1天2天3天4 7天合计部位数32302622110百分比 29 127 323 620 100 8 近 在受伤后 天内发生 42例同时或先后在不同时段有2个部位发现硬膜下积液 1例为原硬膜下积液吸收后复发 硬膜下积液位于额部15例29处 颞部1例 额颞部4例8处 颞顶部1例 额颞顶部7例13处 额部合并对侧大脑镰旁积液17例 34处 额颞顶部合并对侧大脑镰旁积液2例 4处 单发大脑镰旁积液20例 合计为67例110处 9 在本组中表现有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者39例 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5例 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 常见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诊时均无意识障碍 复合型硬膜下积液52例 其中合并脑挫裂伤者41例 硬膜下血肿31例 硬膜外血肿1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 气颅4例 颅骨骨折25例 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其所合并的颅脑损伤的种类与程度密切相关 10 67例颅脑外伤损伤程度参照格拉斯哥 Glasgow 昏迷记分法分型 轻型45例 占67 2 中型20例 占29 9 重型2例 占3 0 单纯性硬膜下积液15例首诊时均属轻型 11 初发CT表现 一类为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 表现为相应区域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弧形水样密度影 其CT值近于水 图1 2 本组资料中有69处为此类硬膜下积液 67处涉及额部 其中跨越颅缝者有26处 另一类为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 共39例 表现为一侧镰旁条形或线形水样密度影 其宽度大于同层面脑沟 连续3层以上 图3 4 可与额颞顶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弧形水样密度影相连 12 CT复查所见 1例2岁患者在外伤后12天双侧额颞部先后出现硬膜下积液各达20ml后行手术治疗 图5 9 另1例70岁患者在外伤后8天右侧额颞硬膜下积液达20ml 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达40ml行手术治疗 其余65例均行保守治疗而痊愈 13 积液吸收时间见表2 表2 65例106处硬膜下积液年龄与吸收时间吸收时间 天 78 1415 2122 3031 4546 90 91合计17 49岁2111419157169 50岁0351296237百分比 1 913 217 929 222 612 32 8100 14 其中45个部位在伤后第1周复查时硬膜下积液增多 占总部位数的42 4 14个部位在伤后第2周复查时硬膜下积液增多 占13 2 2例分别在伤后第7天 第13天时复查见原硬膜下积液密度增高 出现红细胞沉积现象 后密度逐渐减低并自行吸收 15 单纯性硬膜下积液15例中1例为左额颞顶部积液量达10ml 中线结构右移约2 5mm 同侧侧脑室稍变小 1例双侧额部积液各达10ml 双额部脑质受压变形 侧脑室前角变窄小 另2例为双侧额颞顶部积液量各约10 15ML 均表现为局部脑质受压 双侧侧脑室前角变窄小 16 单纯性硬膜下积液15例 1例行手术后治愈 其余14例自行吸收时间13天 90天 伴发其他颅脑损伤的复合硬膜下积液51例 1例行手术后治愈 其余50例自行吸收时间为5天 120天 17 讨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为头部外伤后于硬膜下腔形成液体潴留 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急性硬膜下积液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形成 比较少见 1 MurataK认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多发生在伤后几小时至1周 2 我们把外伤后7天内出现的硬膜下积液定为急性 8天以后出现者为慢性 本组病例大多数为急性 共112例 急性102例 占91 1 18 多数学者认为 硬膜下积液由外伤引起蛛网膜撕裂并形成活瓣 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回流所致 也有作者认为除上述原因外 还可由于蛛网膜损伤后通透性增高 脑脊液渗入硬膜下间隙 而蛛网膜并无真正的撕裂 3 有文献认为 硬膜下积液一般以老年 儿童多见 4 但本组病例中青状年占大多数 67 2 可能与本组外伤者中的老年 儿童病例较少有关 19 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在文献中已有较多描述 表现为额颞顶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弧形水样密度影 其CT值近于水 额部多见 本组共69处 有67处涉及额部 跨颅骨者26处 不受颅缝限制 但受大脑镰分隔 积液量较少者在诊断上须与脑萎缩相鉴别 后者一般无急性外伤史 老年多见 脑池 脑沟普遍性增宽或加深 常同时伴有脑室扩大 CT随访为不可逆性改变 结合病史及CT表现 可与本病相鉴别 20 大脑镰旁的硬膜下积液较少文献提及 本组单纯大脑镰旁积液20例 合并其他部位硬膜下积液的19例 共39例 占总例数的一半以上 58 2 大脑镰为硬脑膜内层向大脑半球间裂突起的形如镰刀的褶叠 两侧为纵裂池 正常情况下镰旁硬膜下间隙不显示 5 外伤后其旁边的蛛网膜撕裂后同样可发生硬膜下积液 表现为一侧镰旁条形或线形水样密度影 其宽度大于同层面脑沟 连续3层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硬膜下积液常在颅顶层面表现明显 因此在CT扫描时不应遗漏额顶部上矢状窦层面 尤其是在扫描中发现大脑镰旁间隙不对称或增宽时 CT扫描必需包括额顶部上矢状窦层面 21 本组病例中近3成为首次检查中发现 另有过半数为伤后1周内发现 半数在1 2周内复查发现积液量增多 其中1例2岁小儿 1例70岁老人因硬膜下积液量增多 临床症状加重而行手术治疗 资料显示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病变近半数在伤后3天内出现 10天内发现的病变占84 6 其发现时间与本组资料相近 因此 对于临床症状不缓解或加重的患者 应及时复查 以发现迟发性病变 已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患者 应定期随访直至其痊愈为止 复查发现积液增多者应积极CT随访复查 以便发现保守治疗无效者 以免延误诊治 22 参考文献1吴恩惠主编 头部CT诊断学 第二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1342MurataK Chronicsubduralhematomamaybeprecededbypersistenttraumaticsubduraleffusion NeurosMedChir 1993 33 6913鱼博浪 王泽忠 杨广夫 等 硬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