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之三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专题 问题 一为什么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叶 二为什么戊戌变法昙花一现 三戊戌变法运动既是爱国的救亡运动 又是中国近代民主启蒙运动的真正起点 那么 如何理解救亡和启蒙之间的关系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1865 1898 林旭1875 1898 刘光第1859 1898 杨锐1859 1898 康广仁1867 1898 杨深秀1849 1898年 进士 举人 刘光第 杨深秀 康有为 杨锐 林旭 梁启超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们为什么选择的是充满荆棘的改制之路 是舍生取义的不归之路 主要内容 一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二 维新派的主要思想及其变法活动三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四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一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 1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2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侵略主体的变化 侵略策略的变化 侵略策略的变化 掠夺方式 掠夺规模 贷款 铁路 矿山 工厂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掠夺规模的转向 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少数人的觉醒 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 实自甲午一役也 这种觉醒就是1300举人在 公车上书 的呐喊中宣告于世的 1300人越出康 乾以来禁止知识分子干预实事的成规 创清朝二百年未有之大举 群 并不仅仅是书生的议论 是在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 共识是对民族前途的思考 将抵御外侮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 恰恰是这种觉醒 构成了国人继续探索国家出路不可或缺的思想条件 战争的屈辱越沉重 对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越发深刻 中国衰败的原因不仅在于器物 更在于制度 器物层面 制度层面 洋务激进派 君主者权偏上 民主者权偏下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君主立宪政体 3洋务运动为早期国家出路探索路径由器物向制度层面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李鸿章所办洋务 综其大纲 不出二端 一曰军事 二曰商务 李鸿章所见西人之长技 如是而已 吾一言以断之 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 而不知有国务 二 维新派的主要思想及变法活动 变法 民权 西学 载体之一 学堂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时务学堂被迫停办 1899年2月 时务学堂改为求实书院 1902年求实书院更名为湖南省城大学堂 1903年湖南省城大学堂与改制后的岳麓书院合并 在书院旧址组建湖南高等学堂 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载体之二 书局 大同译书局 载体之三 学会 报纸 载体之四 黄遵宪 1848 1905年 字公度 晚清爱国诗人 杰出的外交家 政治家 教育家 积极主张维新变法 在变法失败后 他矢志不渝 坚信 滔滔江水日趋东 万法从新要大同 的革新之道 著述 变法 民权 西学 维新派 守旧派 新学伪经考 14卷 1891年 伪经 指包括 古文尚书 逸礼 左氏春秋 等在内的儒家古文经典 新学 指 王莽改制之学 王莽改制与以往的王莽篡位在表述方法上的不同 反映了康有为的学术倾向 在 新学 和 伪经 的学理阐释上 康有为的确给出这样的逻辑推理 在中国历史上 王莽是为数不多的改革家之一 儒家古文经典与孔子无关 都是一个叫刘歆的西汉人伪造的 刘歆之所以这样做 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帮助王莽实现改制 所以 儒家古文经典已是王莽改制之新学 假如至尊的儒家古文经典都是可变的 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变法大势所趋 因此 新学伪经 之说的功用 是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张目 作为戊戌变法的领袖 康有为也通过这部著作显示出与传统进行抗争的勇气和智慧 众所周知 儒家古文经典不一定是伪造的 而且 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儒家古文经典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尊 康有为冒天下之大不韪 竟然公开宣布古文经典为 伪经 是 新学 其着眼点 不在 古 而在 今 维新派 变 的哲学 变者天道也 天不能有昼无夜 有寒无暑 天以善变能久 火山流金 沧海桑田 历阳成湖 地以善变能久 人自童幼而壮老 形体颜色气貌 无一不变 无刻不变 能变则全 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变亦变 不变亦变 孔子改制考 21卷 1896年 在梁启超的协助下撰写 文明的结构 心性 制度 器物 托古改制 春秋公羊传 书影 三世学说 据乱世 升平世 太平世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时代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时代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时代政体 外来的进化论使传统的儒术有了全新的意义 而传统的儒术又使外来的进化论取得了中国的形式 有绝妙的自信心 能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 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想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时需要的处方 这样他就领头打开了一个现代化的突破口 戊戌变法的全过程 思想线 抓住了孔子 政治线 抓住了光绪皇帝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 应诏统筹全局折 考其维新之始 百度甚多 惟要义有三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 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 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体现制度变革的要义 一是他不愿做亡国之君 寄希望于通过成功的变法来实现国家的救亡图存 二是不愿做 虚位之君 或 傀儡之君 寄希望通过成功变法摆脱慈禧太后的操纵和控制 1898年6月11日颁布了 明定国是 诏 宣布变法 国是 是一个国家应该明确和把握的基本方向 诏书宣布 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 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 著为国是 以定方向 明定国是 诏由帝师翁同龢起草 该诏书的颁布 不仅拉开了变法的序幕 而且业也表明了光绪皇帝的决心 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 1898年7月开办于北京 广育人才 讲求时务 为戊戌变法中实施的 新政 之一 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 由严复担任校长 期间 洋务运动创办的同文馆于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从这个角度看 今天的北京大学 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都有着深厚的渊源 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两次早期探索的结晶 政治线 1 免去翁同龢的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 勒令回原籍 2 凡新任二品以上大臣 都要向慈禧太后谢恩 慈禧掌握了大官的任用权 防止光绪帝破格重用维新派 军事线 3 令慈禧的亲信 兵部尚书荣禄为直隶总督 统率董福祥的甘军 聂士成的武毅军 袁世凯的新建陆军 明定国是诏颁布的第四天 胁迫光绪皇帝颁布三道上谕 1830 1904年 咸丰状元 光绪帝的老师 以书法著名于世 戊戌变法时 支持康有为 希望通过成功的变法使光绪帝亲政 所以 慈禧太后对付帝党时首先对他下手 这对光绪本人和维新派都是很大打击 1836 1903年 清末大臣 满人 辛酉政变前后就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 赏识 在光绪即位后 曾做过军政官吏 后因贿赂被参免职 可谓劣迹斑斑 但是 慈禧将其视为自己的亲信 在关键时刻 成为对付帝党的一张牌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 光绪帝授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林旭四人为四品卿衔 任军机处章京 负责起草变法的上谕诏书 批阅官吏奏折 时号 军机四卿 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 但维新派既无实权 又束手无策 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 以对付荣禄 1898年9月16 17日 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 授予侍郎 18日夜 谭嗣同密访袁世凯 劝袁杀荣禄 举兵救驾 事后 被袁世凯出卖 1898年9月21日凌晨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一是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二是宣布废除维新诏书和新政措施三是革除 逮捕 屠杀维新人士 包括支持维新派的官员 四是发布训政诏书 再次临朝 训政 戊戌政变 成功 维新失败 纽约时报评论 慈禧太后通过一场政变剥夺了光绪皇帝主宰国务的权力 从此 慈禧太后实行彻底的独裁专制了 1在戊戌变法期间 始终存在抗制维新的强大的守旧势力 三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守旧派 天下之祸 不在夷狄 而在奸党 异端 邪说是守旧派攻击维新思想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名教罪人 士林败类 是守旧派对维新派进行咒骂时 使用最多的语句 其二 制度变革的理念还没有形成共识 这表现为当时社会上绝大多数赞同变革的人所理解的变革仍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 与少数维新派主张的上升到制度以至于思想文化层面的变法有巨大的分歧 更何况即使赞同在器物层面变革的人 在整个社会中也仍为少数派 故知君臣之纲 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 知父子之纲 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 知夫妇之纲 则男女平权说不可行也 福泽谕吉的 劝学篇 突出体现了与现代化过程相适应的启蒙主义的特征 张之洞的 劝学篇 本质上仍把对西方的学习限制在洋务观念之中 抵制民权思想及政治改革要求 主要传达了与现代化格外紧张的传统主义倾向 主观原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其一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理论上 运用 托古改制 来推介变法思想 从中应看到维新派身上残留的封建士大夫的痕迹 在经济上 一方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不敢触动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根基 这一根基不铲除 新的社会制度不可能建立起来 在政治上 也不敢否认封建制度 政治变革措施中没有维新派多次提到的 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 这是制度文明的真谛所在 变法的实践已经偏离原先预设的轨道 其二 蔑视 惧怕人民群众 蔑视人民群众 表现在变革仅依靠少数有教养的人进行 惧怕人民群众 表现在每次上书中康有为不忘提醒光绪帝 时刻关注人民反抗的危险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幻想存在的原因 是维新派对列强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 其三 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国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准确把握局势 伊藤博文还在政变前来到中国 政变时9月21日 而他来中国是9月14日 本来 伊藤博文是想博取光绪和维新派的信任 以便操纵中国政治 但到中国后 发现势头不对 维新派败局已定 所以只是对光绪帝和维新派表示虚假的同情 而不给实质性的帮助 其四 维新派对中国国情与变革的复杂性缺乏审慎考虑 康有为 旧法全除 宜用一刀两断之法 康有为给戊戌维新在改革定位上具有 一揽子 解决的特点 正是这种操切急躁的变革心态 维新派以 一日千里之势 揭开百日维新 百日之间 维新之诏 联翩而下 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口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内 都填塞给它吃了 变法维新的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赫德 维新成功的三个前提条件 即启蒙者的鼓吹 当权者的支持与实行家的努力 中国只得其一 而日本三条皆具备 因此结果当然不同 四 戊戌变法的意义和价值 2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 1诉求制度文明的政治变革运动 3由救亡所唤起的思想启蒙运动 1诉求制度文明的政治变革运动 从探索的内容上看 是制度文明的肇始 具有首创性 2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 若死而中国能强 死亦何妨 康广仁 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 请自嗣同起 他们选择的是充满荆棘的改制之路 是舍生取义的不归之路 变法与救亡内在统一 是戊戌变法的显著特点 变法与救亡的关系 且法者 所以守地者也 今祖宗之地既不守 何有于祖宗之法乎 夫使能守祖宗之法 而不能守祖宗之地 与稍变祖宗之法 而能守祖宗之地 孰得孰失 孰重孰轻 康有为 3由救亡所唤起的思想启蒙运动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戊戌变法是有史以来 作为新的经济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发出挑战 如果说 在 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层面 其主要特点是变法与救亡的关系 那么在 思想启蒙运动 层面 其主要特点是 将制度变革与文化变革相联系 就救亡与启蒙的关系而言 应是救亡唤起启蒙 启蒙为后来革命型的制度变革 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因而20世纪初年中国的政治变革要采取革命的形式 而不再是改革 维新派中有很多人走向革命 如章太炎等 戊戌变法失败说明 中国不能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造 至少不能很快改造 1902年 梁启超在 新史学 中说 二十四史非史也 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因而力贬低只知道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的古典史学 倡导史学革命 重建近代史学 1902年 梁启超的 新民说 主张以国家思想 进取思想 义务思想 自由权利思想改造国民精神 铸造 自由 自治 自尊 合群 进步 尚武 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新国民 以 人 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的现代化 新民说 是继 天演论 之后晚清最富有影响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连淘宝代运营服务合同涵盖店铺优化及数据分析
- 说课课件公众号
-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培训教案课件
- 2025浙江省医疗机构安全保卫劳动合同
- 红色足迹课件
- 2025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 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投入优惠合作协议
- 红楼梦第3回课件
- 红楼梦判词课件
- 红楼梦元春课件
- 养老机构入住护理、风险评估表、计划表、记录、告知书等健康档案护理记录模板
- 汽车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课件
- 电梯每日巡视检查表
- 《健康评估技术》课件-7.《发绀》
- 《分析化学总复习》课件
- 《生物试卷分析》课件
- 皮肤科常见疾病瘙痒症护理的课件
- 2023年湖北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总工会协理员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电力电子技术(第3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招投标结果申诉函
- 内部准驾证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